唐茶宋韵,客家炒绿!长寿梅州温肚茶《客家炒绿》宣传大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 ,每晚约18:56-18:57定格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后,擦亮长寿梅州温肚茶《客家炒绿》品牌!
梅州是广东省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2.95万亩,总产2.77万吨,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1/4,位居全省第一。
客家炒绿是广东三大茶系之一,其采用独特“重炒”工艺,具有独特炒米香,追求祛寒趋温的效果,被客家人称为“暖肚茶”“温肚茶”。近年来,梅州依托绿茶优势产业,打造“客家炒绿”优势品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
广东卫视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在黄金时段推出长寿梅州温肚茶《客家炒绿》宣传大片,共持续88天。
宣传片播出时间: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频道,每晚约18:56-18:57《广东新闻联播》后。
客家炒绿广告时长15秒,主要画面包括梅州雁南飞茶田、阴那山樱花茶园、兴宁磐安围客家围龙屋,以及一家人在大埔花萼楼一起喝客家炒绿吃梅州柚的场景。在视觉效果上,我们追求清新、自然、优美的感觉,以强调展示梅州的地域特色和客家炒绿茶的独特魅力。
首先,画面以梅州雁南飞景区为开头背景,中间加入茶园与樱花相互映衬的场景,通过大气轻柔的画面,呈现出这个古老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地域,让观众感受到茶园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我们通过特写镜头展示从鲜叶转至精制干茶的画面,强调客家炒绿所采用的独特“重炒”工艺,旨在突出客家炒绿的精细工艺和独特口感,达到“祛寒趋温”的养生之道,南北贯通,独成一派。最后,通过升格镜头展现茶叶冲泡的特写以及男女老少的笑脸,意在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客家炒绿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同时侧面展示梅州柚这个地方特产,强调梅州地区的丰富物产和文化底蕴。
总体来说,这个广告旨在通过古朴诗意且色调温暖柔美的画面,突出客家炒绿的产品魅力和文化内涵,展现客家人采茶、制茶以及品茶的养生智慧。
有着“千年茶乡”之称的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素有栽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习惯,梅州的茶叶品质独特优异,在清代已盛产梅县清凉山绿茶(现为梅江区清凉山茶)、兴宁官田绿茶、五华天柱山绿茶、丰顺马图绿茶与潭江水仙茶、平远锅叾茶与南台绿茶、蕉岭黄坑绿茶和大埔西岩乌龙茶等九大地方历史名茶,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享有盛誉。
三年茶 七年宝
1、起源:客家炒绿 ,又名客家炒茶、客家炒青、客家绿茶,是中国客家地区的代表性特产,其制茶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的魏晋时期 ,乃至更久远的秦汉时期已经有所记载。
2、传承:客家炒绿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茶文化的结晶,是客家人在千年迁徙中,常年居住山地,在高湿水寒、饮食油腻的环境中,历经千年凝聚总结而形成梅州长寿之乡特有的养生智慧工艺。
3、工艺:客家炒绿采用独特“重炒”工艺,皆因客家人多居于南方相对湿冷的山地,防寒去湿是饮食中的大趋向,因此客家地区制作绿茶(炒茶),特追求“祛寒趋温”的效果。“重炒”工艺不仅保留了绿茶应有的丰富茶多酚内含物,以及绿茶的鲜甘香韵,并带出醇厚的炒米香及果香。其茶韵特征,不仅适应于南方泡功夫茶,也适应于北方的“壶泡”,可谓南北贯通,独成一派。
4、养生:客家炒绿通过“重炒”工艺形成温性绿茶,将温热与湿寒形成互补中和,达到阴阳平衡,更体现客家炒绿的妙处。梅州客家居八山一田一水,也是世界“长寿之都”。虽客家区域水寒高湿,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男女老少以喝客家炒绿来调节体质,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近年来,梅州依托绿茶优势产业,打造“客家炒绿”优势品牌,持续推动梅州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梅州茶产业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3家,有78家茶叶企业获SC认证,77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有10个企业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名茶”,7个产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编辑】黄伟强
【编审】朱思东
【终审】王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