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208023/2013-06003 分类:
发布机构: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3-11-05
名称: 我市以规划建设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为龙头,切实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产城联动加快扩容提质
文号: 发布日期: 2013-11-0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我市以规划建设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为龙头,切实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产城联动加快扩容提质

发布日期:2013-11-05  浏览次数:-

  我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省委书记胡春华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大抓手”要求,注重系统谋划、科学论证,坚持产城联动、城乡互动,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功能配套,以规划建设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为龙头,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切实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注重系统谋划科学论证

  高起点规划建设嘉应新区

  “小马拉大车”——城市发展不乐见却又易见的尴尬。

  为有效破解这种尴尬局面,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抢抓省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扩容提质的重大机遇,决定高起点规划建设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并重新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以梅州城区为中心,兴宁、丰顺、雁洋为副中心的“一城三副”城市发展格局。嘉应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梅江区、梅县的11个镇(街),面积498平方公里。核心区为江南新城和梅县新城,面积55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江南新城北片区和梅县新城西片区,共17.8平方公里。

  嘉应新区以 “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山区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核心区、乡贤回乡投资兴业的重要载体”为定位,空间布局为“一轴两带、两城五园、森林围城”。“一轴”即城市功能中轴线;“两带”即新兴产业拓展带和梅江生态休闲景观带;“两城”即江南新城和梅县新城;“五园”即东升生态工业园、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休闲旅游产业园、客家文化产业园和梅县商贸物流园;“森林围城”即是以周边十万亩群山为依托,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着力建设森林里的宜居城乡。发展目标分“三步走”:至2017年,基本建成起步区;至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2030年,建成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富庶山城、美丽新城和文化名城。目前,嘉应新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其中起步区江南新城和梅县新城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为加快推进嘉应新区规划建设,我市调整了行政区划:把梅县西阳镇划归梅江区,使梅江区面积由298平方公里扩大至570平方公里;梅县撤县改区,使梅州城区面积拓展到3053平方公里。同时,对梅县机场迁建进行了科学论证和选址调研;高度重视做好汕梅高铁梅州中心站场的选址工作,目前已通过预可研报告审查,力争早日动工;着力推进梅大高速及东延线、汕湛高速五华段、济广高速平兴段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高速路网与嘉应新区的有效衔接。

  注重产城联动

  打造生态经济综合体

  城市需要产业作支撑,产业需要城市为依托。我市坚持产城联动,既注重扩容、更注重提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一方面,围绕广东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生态适宜型产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电力建材、食品医药、工艺陶瓷等生态容纳型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保健、商贸物流等生态吸引型产业,壮大烟酒茶水和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生态产出型产业。另一方面,围绕嘉应新区功能和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以“五园”为重点的产业发展载体。第一,做强做优东升生态工业园,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成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园区。第二,拓展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园区向生态适宜产业园转型升级。第三,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园,以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为龙头,打造客家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区。第四,创建客家文化产业园,依托东山教育基地和芹洋半岛等,着力发展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第五,谋划梅县商贸物流园,构建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目前,落户“五园”的优质项目已有258个,总投资567.08亿元。

  注重突出重点

  狠抓核心区和起步区建设

  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城市新区建设规律,抓好江南新城和梅县新城起步区建设,推动嘉应新区建设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项目落地必须要有建设用地。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全力加快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已征收集体土地6860.59亩、占总任务83.5%;签约房屋5842座、占总任务80.1%,拆除房屋1965座,为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腾出了空间。同时,我市坚持科学算账、加大融资力度,已筹集资金54.5亿元,为起步区建设特别是拆迁安置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梅县新城3个安置区已全部竣工,江南新城3个安置区将引进品牌企业尽快动工建设。

  一手抓新区建设、一手抓项目引进。目前,共引进主要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24个,计划投资总额47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14个。已建成梅县文体中心、梅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曾宪梓体育场等。已动工建设的大项目有梅县富力城、喜之郎山水城、奥园养生园、东汇城等等。万达、沃尔玛等项目也达成了投资意向。

  注重完善配套

  以环境升级促进城市升值

  嘉应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先行。

  一方面,切实打好新区路网建设大会战,完成了国道205线梅县新城至麓湖山、省道223线至雁洋核心区改造升级工程,尤其是江南新城5条骨干市政道路和客都大桥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动工建设,将加快形成畅通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和江北古城的快速主干道。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嘉应新区公共服务配套,重点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在江南新城建设市实验小学,加快梅江区3所实验学校建设,在梅县新城投资10亿元建设幼儿园至高中一贯制的外国语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共建梅县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按三甲医院标准扩建田家炳医院、市中医院。建设梅江两岸群众文化长廊等惠民工程,整合盘活市山歌剧团演艺厅、广东汉剧院牡丹剧场、院士广场露天舞台等资源,幸福市民、快乐游客、促进消费。同时,努力改善宜居环境,新建了客天下、碧桂园等大型商住区和一批优质生活社区。良好的文化教育、优质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周边省市居民和众多外出乡贤前来安居置业。

  注重城乡互动

  建设“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

  我市始终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嘉应新区建设带动各县县城、中心镇和景区景点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各县县城、中心镇和美丽乡村“五位一体”的城乡互动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建设旅游干道、兴建城乡绿道、五指石景区天道,把中心城区与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建设有机结合、串珠成链,以叶帅故园、雁南飞、雁鸣湖为重点,五指峰山下多村联动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各县(市、区)实施“123”工程,规划建设好一个县城、2个特色镇和3个美丽乡村。在神态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互动,产城联动,建设“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在业态上,以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为牵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在形态上,体现客家风貌、岭南风格,建设森林里的宜居城乡。(刘龙胜 宋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