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事迹耀光辉
发布日期:2014-06-16 浏览次数:-
梅州名人廉吏馆共有1个序厅和8个展厅。来到达夫楼的二楼,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是序厅。这个序厅的正面摆放着一面古铜镜,旁边是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千古名言。这面镜子和这段名言清楚地昭示这个展馆的开馆大义。右边一面洁白的粉墙上挂着19块刻有古人名字的小木板,他们是馆内所展示的19个客家先贤的“名片”。“名片”依他们的生卒时间先后而排列。这些名人君子、清官廉吏,倒转星斗,穿越时空,在后人精心为他们设置的座次中依次入座,济济一堂,展示出客家先贤耀眼的历史光辉。
人伦楷模独居榜首
被称为“人伦楷模”的程旼在廉吏馆中独占鳌头,在展馆第一厅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程旼是南朝刘宋的忠臣,因谏言罢官而徙居粤东北之南海义安郡海阳县林子营,即今平远大柘镇坝头官窝里。他平生俭朴无华,忠信待人。他定居平远后崇文重教、教化乡里,对梅州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有“人伦楷模”、“百代儒宗”之称,梅州曾因他的姓氏而命名为程乡县。
有关程旼的生平故事占据了多个展板共10多段文字,此外还有史籍、实物、书法名家墨宝复印件,历代名人诗赞、程旼故居照片、线描画场景创作的“程旼兴办义学图”等,在有限的空间内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这位客家先贤高洁的德行和深远的影响。之后接着展示的名人廉吏有2位是宋代、3位是明代的,他们依次是被称为北宋“忠臣孝子”的兴宁刁坊镇人罗孟郊、被南宋丞相文天祥嘉誉“忠孝廉节”的梅县松源镇人蔡蒙吉、人称明朝“骢马御史”的梅江区三角镇人廖睿、被百姓赞为“包拯再世”的明朝山东道巡按御史五华县大田镇人张慎、有“潮州后七贤”之誉的明代都御史丰顺县汤南人罗万杰。馆展的这些先贤个个都是青史留名的清官廉吏,都有脍炙人口的高尚德行。
清代廉吏入选最多
馆展的名人廉吏中,清代最多。从明代罗万杰之后所选10个清官廉吏都是清代的,他们依次是:淡泊廉明的陕西按察使、大埔县百侯镇人杨缵绪;操行清介的成都知府、五华县横陂镇人魏成汉;清白如水的四川剑州知州、兴宁石马镇人何映柳;才名与政声卓著的岭南第一才子、清廉太守、梅县白渡镇人宋湘;洁己爱人的八任知县、大埔县西河镇人张薇;操守清严的七省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丰顺县汤坑人丁日昌;无枉无纵的“铁笔御史”、蕉岭新铺镇人钟孟鸿;“实业兴邦”的南洋宣慰使、大埔西河镇人张弼士;忧国忧民的晚清驻日参赞、梅江区东郊人黄遵宪;著名的晚清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蕉岭文福镇人丘逢甲。馆展的这10位客家先贤大部分为众人所熟知,有的是康乾盛世的名臣政要,有的是晚清没落王朝的文武将佐。不论是乾坤朗朗的盛世天朝,还是国事维艰的晚清政府,他们都能守住自己做人做官的底线,以他们的清介和坚贞诠释清官廉吏的千秋风骨。
革命英杰熠熠生辉
民国至新中国时期的馆展人物共有3位,他们依次是:辛亥革命元老、平远县大柘镇人姚雨平;共和国元帅、梅县雁洋人叶剑英;新中国第一位省纪委女书记、丰顺县黄金镇人李坚真。
姚雨平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曾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等职。他一生勤俭自律,两袖清风,受到人民爱戴。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是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高风亮节、正人正己、廉洁奉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优秀典范。他的光辉形象和事迹早已深入人心。李坚真是馆展人物中唯一的女性,她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既是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也是新中国第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第一位省纪委女书记。她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政绩卓著,毛主席曾夸奖“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堪称女中豪杰。
融合文化旅游元素
廉吏馆在给人以廉洁教育的同时,巧妙地融合了文化旅游的元素。展馆中有大量名人廉吏故居和文化遗迹照片,供游客欣赏。如平远坝头的程旼故居、以及蔡蒙吉故居梅县松源“忠孝廉节”蔡氏祠堂、杨缵绪故居大埔百侯通议大夫第、张弼士故居大埔西河“光禄第”、丘逢甲故居蕉岭“念台精舍”等,还有罗孟郊在神光山苦读所留的“读书堂”石刻和墨池寺的探花书院、“骢马御史”廖睿捐银修筑的新塘(剑英公园的主体)、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旧门楼、丘逢甲在汕头创办的“岭东同文学堂”等等,均配有珍贵精美的照片,既为参观者提供了追根溯源的路径,又加深游客的直观印象。
此外,还展出大量名人廉吏的手迹。如张薇墨迹“厚生堂”、何映柳手稿《居官撮要》、丘逢甲手书“夜读书有感”、宋湘手诗集《红杏山房诗抄》、黄遵宪诗集《人境庐诗草》、孙中山给张裕公司的题赠:“品重醴泉”,以及罗万杰草书诗轴“逸情凌云汉,老气壮山河”;广东省岭东书画院院长激夫为丁日昌而作的书法:“四海论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等等。
来廉吏馆游览,既是一个瞻仰之旅,也是一个文化之旅。 (记者 张远明 通讯员 史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