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新南方集团青蒿药业丰顺基地采风纪实
一克青蒿种 十亩希望田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0-05-21 09:50:18  浏览:-
字号:

538c824376ae0cf37932ba6c11f55c8c.jpeg

丰顺县埔寨镇的优质青蒿育种及示范种植基地。(林翔 摄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这七八亩青蒿是三月份种下的,到八月份成熟期就能长到两米多高。”在丰顺县汤南镇长坑村,记者跟随村民林来明沿着田埂穿过农田,只见一株株一尺高的青蒿整齐地种植在沙土上。林来明告诉记者,15年前,他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尝鲜种植青蒿,这个曾经被村民认为是“神秘药草”的植物,现在渐渐出现在了村民们的田地里。

  从青蒿中分离的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首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2004年,新南方集团旗下青蒿药业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始在丰顺大力发展青蒿种植产业,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如今,一片片青叶带动全县1000多户山区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一克种子带来数万元收入

  “你的青蒿苗长得真好,今年准能卖个好价钱。”“你们看,我今年拉开种植株距足足有两尺宽,给枝叶生长留足了空间……”劳作闲暇时,林来明和村民在青蒿地里切磋起种植技艺。谈起和青蒿结缘,林来明告诉记者,他第一年成功种植时,消除了村民们的种种顾虑,第二年就开始有村民加入种植青蒿的行列。“现在村里有几十户农户参与,有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采收后还保价回收,我们只管用心种。”他说。

  第一年种植,公司为农户提供幼苗,第二年开始,公司为农户提供免费青蒿种子并进行技术指导,由农户自行播种育苗。“别小瞧这一克种子,大概有2万多颗,能培育出种植10来亩地的青蒿苗”,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南药资源研究所种植负责人罗宗伟说,“村民们现在都是青蒿种植的老师傅了,实践经验很丰富”。

  “二月播种,清明前移植幼苗,因为青蒿喜阳怕积水,种植选址是关键。到八九月份秋收时节,能亩产三四百斤青蒿干叶。公司保价收购,一亩青蒿地一年就能带来三四千元收入。”农户罗宗锡托起一枝青蒿草,算了这样一笔账。

  “青蒿一采收,村民地里腾出空来,第二天又能马上轮作种上番薯。”罗宗伟说,由于青蒿种植季节主要在3月至9月,当地种植的村民还可以错期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可观。“除了汤南镇各村都有村民参与种植,留隍镇也规划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全县共有1000多户农户参与。”

  “今年留隍镇计划种植青蒿两万来亩,接下来还将盘活起全镇各村的丢荒土地,预计可带动千户农户种植增收。”留隍镇党委书记陈定迎表示,该镇引种青蒿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不仅解决富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还将进一步推动留隍镇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创新增加青蒿素含量

  在距离青蒿药业公司西南方向18公里外的埔寨农场南药资源所,优质青蒿育种及示范种植基地上一片绿油油的青蒿苗长势喜人。罗宗伟带着记者来到一片青蒿留种地。他指着青蒿枝头上芝麻大小的黄色花蕾说:“这就是青蒿的花蕾,一个花蕾里就有10来颗种子,提供给农户的优良种子就从这里选育。”

  “青蒿素含量在八月左右达到峰值,优良单株青蒿素含量由原来的单株0.5%增加到了2.97%。” 罗宗伟告诉记者,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南药资源研究所的科研创新。

  南药资源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南药产学研示范基地,聘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及中药资源研究知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队,指导青蒿良种选育、青蒿与珍贵树种立体套种等技术。“2004年家种青蒿素含量才0.5%,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逐年进行了青蒿良种选育。通过航天选育青蒿种子、同源四倍体育种研究、杂交选育等,培育筛选出优良品种,青蒿素含量、干叶亩产量逐年翻番,抗逆性也大大提高了。” 罗宗伟说。

  2015年10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这个专业名词才开始受到关注和广泛认识。而在此之前,青蒿药业公司进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开发研究已经坚持了12载。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首创“广东抗疟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在科摩罗、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开展了“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使数百万疟区人民摆脱了疟疾危害,让青蒿素成为了一张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名片”。

  “近年来,公司培育和种植优良南药品种,抓质量、重产量,同时提高南药附加值及经济效益。”青蒿药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青蒿素基础机制研究,充分发挥青蒿素的综合作用,开展青蒿素治疗肿瘤、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扩大应用研究,加强青蒿素牙膏、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开发,打造青蒿产学研全产业链。(记者 林玉莹 王玉婷 特约记者 胡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