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深耕改革试验田 激活振兴新动力
蕉岭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乡村治理“155”工作机制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0-06-19 09:55:03  浏览:-
字号:

res01_attpic_brief.jpg

在广育村的黑木耳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菌包的生长情况。(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高讯 摄)

  山峦叠翠,万物勃发。世界长寿乡蕉岭,正孕育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新一轮改革。

  近年来,蕉岭县相继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一系列试点契机,让蕉岭成为改革“试验田”,也成为高校科研团队关注研究的“富矿”,近百篇论文及著作在此诞生,研究成果也运用在蕉岭大地上“开花结果”。

  既能因地制宜“开方”,又有高校科研团队“智囊”参与,蕉岭走出了一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路径。改革也从一点走向系统、从表层走向深入,并成功探索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155”工作机制,以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了乡村内生治理效能。

  借“脑”解难题

  释放乡村振兴蓬勃活力

  广福镇广育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是全省第一家以学术为主题的民宿“学宿山居”。这也是山西大学博士生王晓宾所在团队的办公地之一。各类事关农业农村政策或研究的书籍资料、论文报告等摆放在贴墙的书架上,其中不少与蕉岭农业农村改革密切相关。

  前不久,王晓宾所在的团队又承担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国试点项目改革方案的拟定和具体实施。他们上一个深度参与的蕉岭乡村改革内容,则是诞生于广育村的“五社协同全要素联动”,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完善为“155”工作机制。

  “155”工作机制即是通过围绕产业发展提升党组织“头雁”领航力,以土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金合作社、产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联社“五社协同”为载体,以土地合作、劳务合作、资金合作、产业合作、组织合作“五大合作”推进内外资源整合,构建全要素联动格局。该工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以五个合作社为载体、以五大合作为目标,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乡村内生治理效能。

  “我们分别挂职在县委农办和镇村,从不同层面深度参与和介入这项改革。”王晓宾告诉记者,其中缺乏产业是最大的短板。

  但短板也正是潜力板。没有产业就引进产业;企业需要平整土地和劳动力,顺势成立合作社……研究团队的改革方案设计,以党组织为核心,围绕解决产业难题,逐个击破发展的“堵点”“痛点”,让乡村振兴活力喷涌而出。

  在改革助力和政策扶持下,广育村组建土地、资金、劳务等合作社,并与企业携手,发展水稻制种和黑木耳两大新兴产业,建成蕉岭县黑木耳扶贫产业园。去年,广育村发展黑木耳种植500亩,其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200亩。新产业直接解决1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并通过资金合作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发展贷款资金难题。眼看效益好,不少村民也纷纷申请加入种植队伍。

  深化乡村治理

  村民踊跃参与家园建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看来,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家园建设的动力。

  走进叶田村车三村民小组(杨屋),11栋风格统一的民居立于路旁。眼前宜居的新家,还有一段村民理事会牵头各家各户商量拆旧建新的故事。

  原来,新居原址是一片闲置祖屋,涉及多户人家。“蜗居”老宅的村民盼着能住进新居,却碍于没地可建。镇村知晓后,指导杨屋村民理事会摸底群众建房需求,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户代表等通过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村民理事会议、户代会等,商议拆旧建新事宜。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拆除2900平方米闲置祖屋,换来4000平方米宅基地,并根据需求进行统一价格回购,调剂给有建房需求的家庭,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在党建引领下,村民理事会发挥的作用还在更多领域体现。4月下旬,叶田村一片区群众来村委会反映周边道路拓宽和硬底化问题。叶田村党总支书记钟钦荣告诉记者,通常而言,此类问题应该由片区所在村民理事会来具体牵头,但由于该片区位置特殊,涉及三个村民理事会。考虑到推动乡村治理“不留死角”,村“两委”鼓励该片区群众成立新的村民理事会。村民热情迅速引燃,新的村民理事会仅用1天时间便成立,短时间内筹集5万多元建设资金,村“两委”干部也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目前,道路铺设前期工作已经在进行。(记者 张柯 特约记者 祝银清 汪敬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