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四年不松劲 “小坑”大蜕变
——大埔县三河镇小坑村脱贫攻坚调研札记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0-11-30 10:05:25  浏览:-
字号:

1606695841946.jpg

  小坑村分两期完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近5万元收益。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林翔 摄)

  阳光灿烂,微风拂面,走在大埔县三河镇小坑村的水泥路上,两旁高高的绿树映入眼帘,让人的脚步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深呼吸乡村清凉的负氧离子。从脏乱闹心的“空壳村”,到人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小坑村花了四年时间见证乡村蝶变。四年来,小坑村在扶贫单位的支持下,聚焦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将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务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夯实硬件基础

  建设美丽家园

  小坑村党支部书记林德平原来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1992年至1994年,他两年间背着药箱,翻山越岭,跑遍小坑的山山水水,走遍每一个偏远自然村,坚持为山区群众看病。

  “身为村医凌晨出诊是经常的事,譬如最远去到上炉自然村,诊完回来时天还没亮,村里路都是泥巴路又没路灯,心都是慌的,经常背着药箱跑回来,回到家那是一身泥一身汗。”回想起昔日的村容,他记忆犹新。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能为村庄聚人气,更为乡村振兴凝人心。林德平说,村里真正发生蜕变,是从近几年开始的。2016年至2020年,大埔县公安局和梅州日报社两任扶贫单位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小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实施村道硬化、广场硬化及停车场、文化室、村庄亮化、给排水系统、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不断投入,小坑村持续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慢慢带动乡亲们自觉维护村内卫生,促进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如今,走进小坑村,连片的树林常年绿荫如盖,青砖外墙,花枝小院,以及广场上悠闲晒太阳的老人们,都在向来者生动展示农村新貌。

  乐享“产业套餐”

  鼓了村民“腰包”

  沿着陡峭山势蜿蜒的村道,一排排光伏晶硅板整齐地排列着……走进村民王昔荣的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以及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显示着这个家庭如今的生活充满希望。

  “驻村党员干部在知道我情况后,每年为我争取了4000多元的扶贫分红,可以说在最关键的时候撑起了我家。现在我有分红,平时打散工和养殖,一年收入能有近10万元,生活可以说步入正轨了!”王昔荣说起扶贫单位与村里的照顾,眼神里满是感激之意。

  对王昔荣来说,现在的一切都像是做梦。过去由于妻子中风,需要高昂医药费,家中老幼又需照顾,他一人辛苦劳作一年下来,入不敷出,差点让他崩溃。而当时村里情况也不好,村集体收入也才3万多元。作为一个偏远村,那时的小坑村可谓穷得叮当响。直到2018年,属于小坑村丰盛的“产业套餐”才真正到来,逐渐打开了王昔荣等乡亲们脱贫奔康的大门。

  在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小坑村利用学校楼顶400多平方米空地投入财政和自筹资金合计40多万元建设60kw的光伏一期发电项目,2019年并网发电,当年实现收益约2.1万元,加上二期光伏项目,合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近5万元收益,贫困户年均分红350元以上。梅州日报社驻小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永健告诉记者,光伏扶贫电站成本低、见效快、持续收益期较长、承担风险较少,可以有效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致富,盘活当地经济,给予贫困农民生活保障,是脱贫致富的良好手段。“除此之外,2017年开始,我们还投入县财政扶贫资金分别入股大埔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及梓里蜜柚加工厂,每年累计可获得6.9万元收益。”陈永健说。

  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在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扶贫举措的合力帮助下,至2019年底,小坑村全村30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17061.36元,村集体收入达5万多元,实现100%脱贫。如今,地处深山中的小坑人正在步入奔康路。“四年转瞬即逝,扶贫远比当初想象的更艰辛,但是看到村子美了,产业也逐步有起色,我觉得为大家做了实事,辛苦都不算什么了。”陈永健欣慰地说道。(记者 刘润涛 特约记者 刘招迎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