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古坊老宅翻新篇 文脉悠悠更飘香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04-09 10:12:21  浏览:-
字号:

0163b8e06260a566ca1502cb892d5189.jpeg

  望杏坊古民居众多,错落的老街古巷演绎着数百年来的沧桑岁月。(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在梅江区,有地名曰“望杏坊”,行走其中,老街古巷,名人故居,在与时间的对望中顾盼生姿,演绎着数百年来的沧桑岁月。

  “余令程五载,日见多士著书好古,发奋为雄,且户育家弦俨然海滨邹鲁。左则桂乎是攀,右则杏焉在望。”出自于《程乡县志》中王仕云所写的《望杏坊记》,不仅寓意着孕育位极人臣的读书人之意,也是“望杏坊”名字的由来。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望杏坊位于梅江区西郊街道萝卜坪、十甲尾、长巷子、大觉寺一带,延伸范围包括辅庭路、黄泥墩、禾好塘、月影塘、更楼下周边地区。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市、区有关活化利用“一城两坊”的工作部署,梅江区今年正式启动了望杏坊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

  先立标志牌楼

  望见古坊风韵

  3月31日,梅江区在西郊街道中华街举行了望杏坊牌坊动工建设仪式。同日,位于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的古民居鹤和楼、朝议第修缮动工仪式举行。

  清康熙年间,时任程乡知县的王仕云对当地浓厚读书风气深有体会,便在人流比较集中、文风一贯盛旺、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大觉寺前建了一个坊表——望杏坊,希望当地读书人奋发进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荣登天子堂。可惜的是,仅16年后,这座坊表在一场大火中被吞噬。

  作为一种具有标志性的“前奏”,在我国,牌坊常常出现在重要建筑物前面或者街道路口。在推进望杏坊历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中,先行竖立“望杏坊”牌坊,俨然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据了解,“望杏坊”牌坊建设预计于4月11日完工,建造地点为中华路与辅庭路交界处,宽5.8米,最大高度8.8米,由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琪无偿捐建。牌坊正面将书写牌坊名“望杏坊”,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大海题写;背面则书写“钟灵毓秀”,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北京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火神山医院技术组组长黄锡璆题写。

  届时,这座采用三檐牌楼设计的牌坊将会构成古朴风格的独特景观,成为走出历史迈进人文社区的一个亮丽“领航员”。

  坚持修旧如旧

  遇见山水巷院

  作为梅城的重要文脉,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圈业态,是望杏坊接下来提升改造的必答题。

  记者从望杏坊提升改造项目的属地单位西郊街道了解到,为了寻求更浓的文化韵味和更好的体验感,此次望杏坊提升改造初步设计将把广梅路改造成望杏坊的西侧主入口,北侧主入口则在月影塘路,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总体布局将以“一卷山水诗画轴”的方式呈现四大篇章,五园十一景一街一巷三院落。四大篇章为客家印象、士大夫田园生活、新时代客家风情、诗意里坊;五园为屏园望杏、漫池盼晚、聚沧盈绿、寻游养心、闲庭信步;十一景为品茗、抚琴、探幽、望月、听雨、莳花、回望、高台、涤尘、问声、观止;一街一巷则是短街口和长巷子;三院落为康乐院、墨香院、拾光院。具体实施计划将会根据修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初步设计是将‘五园’散落分布在黄泥墩居委后的四口池塘周边,然后结合文人九雅的场景再现‘十一景’。”西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醒玉介绍说。此外,为了丰富望杏坊的文化产业,还将会逐步吸收餐饮、精品零售、民宿、剧场、非遗工作室等业态。

  据悉,此次探索提升改造的新模式,将会深入挖掘望杏坊历史文化资源,将城乡环境整治、水系整治、路网连接、文脉延续、商贸经济等相结合,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统一;并将进一步提高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符合实际的商圈业态入驻。

  日前,记者走进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看到位于鹤和楼、醉经楼、司马第等建筑物前的三口池塘正在进行水环境整治。

  座座古建名居,传递着街坊古韵;条条老街深巷,富有诗情画意。其中,鹤和楼为三堂一横枕式走马楼结构建筑。穿过庭院是上、中、下堂及横屋,横屋右前侧是内花园。从堂屋深入还别有洞天,“花头”后面建有一进二层的私塾。

  该建筑整体造型布局得宜、高低错落有致,既有古代庭院的神韵,又极具客家特色,蕴含着主人精心构造幽静典雅的居室文化环境,以此教育子孙、熏陶后代的用心。

  此次修缮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恢复古建筑物的历史风貌。“我们现在也正在收集整理有关望杏坊内古建筑物的各种事迹,包括鹤和楼,待修缮完成,计划将其老屋的故事陈列其中。”林醒玉补充说。

  邻里共护老屋

  解决多年难题

  位于十甲尾,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127年老屋“朝议第”藏于深巷之中,坐北向南,为三堂四点金禾坪水井厨厕皆备的结构,东南面的外大门左右连着比人头还高的围墙。从外大门进入禾坪,徐徐踏上三级大门台阶,入眼便是正堂大门额漆金榜书的“朝议第”三个大字。

  “老屋修缮是好事,让出地方是应该的,对大家都有好处。” 听到要进行修缮,老屋钟氏后裔纷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先行筹得了80余万元资金;随后,周边居民也主动让出自留地用于道路扩宽。截至目前,周边居民共出让6处15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屋现场已经开始了修缮工作,屋前的道路正在扩建。“汽车只能从后门经过,正门根本进不来。等老屋门前道路扩宽后,汽车也能够出入了。”指着眼前这块土地,“朝议第”业主钟延炎感慨道。据了解,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真诚沟通,不仅将让“朝议第”老屋重获新生,而且将解决数十年出入难的问题。

  不管是老屋的维护,还是古坊的改造,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一步,我们也将深入实施创建全域党建示范区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参与、共同缔造’理念,在成立老屋党支部的基础上,推动成立望杏坊区域党委,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到望杏坊的整体提升改造中,充分联合发挥老党员、‘两新’组织等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意识,携手推进望杏坊提升改造工程。”林醒玉说。

  古意浓浓忆千年,文脉悠悠迈古今。守望历史,梅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招牌亟待进一步擦亮;展望未来,作为“一城两坊”之一的望杏坊前路风正帆悬。相信不久后的将来,文明客都、诗画梅江将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在建设文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前行,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叶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