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大埔县做强蜜柚特色产业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
柚香满园日子甜 产业兴旺促发展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9-18 10:59:46  浏览:-
字号:

2025年梅州柚(大埔蜜柚)开采活动暨销售推介会现场,蜜柚企业与经销商签约。


大埔县青溪镇溪口村高峰农业蜜柚种植基地采摘现场。


大埔县蜜柚产业园里,工人正在挑拣蜜柚打包装袋。


在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大批蜜柚正在被分拣、打包。


蜜柚产业已成为大埔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图为青溪镇溪口村高峰农业蜜柚种植基地。(本版图片均由高讯摄)


  金秋时节,在“世界长寿乡”“中国蜜柚之乡”大埔县,漫山遍野的柚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清甜的柚香弥漫在山间田野。作为大埔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蜜柚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销售的全链条体系,预计今年蜜柚产量突破35万吨,不仅畅销国内多地,更远销海外。如今,大埔蜜柚产业正以蓬勃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精耕品质 筑牢产业“生命线”

  “蜜柚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只有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才能让大埔蜜柚产业发展走得稳、走得远。”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杏锋的话,道出了当地对蜜柚品质的重视。今年以来,大埔县围绕“稳品质、树品牌”目标,打出一套精细化管理“组合拳”,为蜜柚产业发展筑牢“质量防线”。

  在技术指导方面,大埔县创新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从全县筛选30名种植业类党员农技骨干,分成15个挂镇(场)服务队,实现重点产区技术指导全覆盖。每名队员至少对接1家蜜柚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在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柚果膨大等关键生长节点,深入果园开展指导。无论是果树修剪的角度,还是水肥管理的配比,农技人员都手把手教学,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栽培技术进村入户到园。

  为提升柚农整体管理水平,大埔县还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今年已组织4次大规模培训,培训农技人员、种植户310多人次。每次培训都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治”“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蜜柚品质优化关键技术”等主题授课,既有理论讲解,也有田间实操,让柚农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与此同时,严格质量监管保障蜜柚品质。大埔县实施蜜柚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编制地标产品生产标准,推行“带标上市”和电子身份证溯源体系,消费者扫码就能知晓蜜柚的种植基地信息、生长过程记录、质量检测结果。每年蜜柚上市前,大埔县还会对100个种植基地开展100批次质量监测,并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倡导“不熟不采,非熟不卖”,坚决守护“大埔蜜柚”的金字招牌。

  在筑牢品质根基的同时,大埔县以蜜柚为核心土特产,优化产业布局,激活农村“造血功能”。2019年以来,全县在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中的投入,有67%集中在蜜柚产业相关配套项目,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到深加工生产线引进,全方位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湖寮、茶阳、百侯、青溪、西河5个镇成为蜜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基地;湖寮镇双髻山村、青溪镇溪口村等20个村凭借蜜柚种植形成特色产业村,构建起“镇有特色产业、村有优势产品”的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 激活产业“新动能”

  “以前运输柚果靠人工肩挑手提,工人往返一趟至少要10分钟,现在使用无人机吊运,只要1分钟就能把蜜柚从果园运到货车上,太高效了!”在湖寮镇密坑村蜜柚种植园,种植户郑先生指着空中穿梭的无人机,难掩兴奋。如今,这里的柚园没有了往年人工搬运的繁重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不知疲倦”的货运无人机,一幅科技感十足的丰收图景让人眼前一亮。

  密坑村的蜜柚基地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山间道路狭窄,每年蜜柚采收季都面临“雇工难、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难题。今年,大埔翼启飞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货运无人机,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在操作手的遥控下,满载100多斤蜜柚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平稳飞行,越过山坡和沟壑,精准降落在山脚下的货车接收点,全程高效顺畅。“无人机单趟最大载重能达到160斤,运输成本和人工差不多,但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该公司负责人张庆浩介绍道,蜜柚采收高峰期时,无人机日均能吊运4万斤蜜柚,最多一天可运输5万斤,大大缩短了采收周期。

  无人机运输蜜柚,只是大埔县运用科技赋能蜜柚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埔县不断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蜜柚产业“种、管、采、卖”全链条,构建起数字化产业体系:种植端,靠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滴灌;管理端,依托5G技术预警病虫害,邀请专家在线解答种植难题;采摘运输端,除无人机外,轨道车也加入“运输队”;销售前,用糖度仪、智能分拣线严控品质,通过二维码实现产品全程溯源。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传统蜜柚“销售周期短、集中上市压力大”的问题,大埔县自2019年起引入高枝嫁接技术改良品种,红宝石、西施柚、葡萄柚等3万亩新优品种先后“落地生根”。这些新品种的上市时间与传统蜜柚错开,将整体销售期延长至次年1月,为柚农争取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消费者在不同季节都能品尝到大埔蜜柚的美味。

  产销联动

  拓宽产业“增收路”

  好产品需要好销路。为让大埔蜜柚走出山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大埔县通过举办开采推介活动、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营销模式,构建起“产、销、运、保”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让“长寿乡味道”香飘全国、远销海外。

  9月15日,“2025年梅州柚(大埔蜜柚)开采活动暨销售推介会”在青溪镇溪口村高峰农业蜜柚种植基地举行。活动现场,6组蜜柚企业与经销商完成签约,合作范围涵盖种植、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大埔高峰农业与广东碧乡科技签下年度采购协议,广东碧乡科技将采购100万斤蜜柚供应华润万家;大埔县蜜柚行业协会与多家物流企业达成合作,确保蜜柚运输高效畅通。“我们和大埔蜜柚合作四年了,这里的蜜柚皮薄、肉嫩、汁多,还富含硒元素,特别受欢迎,今年肯定能卖得更好。”广东碧乡科技销售总监侯敬辉说。

  除了线下签约,活动还启动了“媒体+梅州柚”暨“网络强村”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为大埔蜜柚搭建起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平台。该行动整合各级主流媒体与网络自媒体力量,按照“预热-集中-深化”三个阶段,构建“线上+线下+外部”三位一体传播格局:线上打造全市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报道等形式,在各大平台推广大埔蜜柚的种植故事和产品优势;线下在机场、高铁站、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投放广告,提升品牌曝光度;外部邀请市外媒体深入大埔采访,讲好大埔蜜柚背后的“长寿乡”故事。同时,创新推出“媒体+电商”联营、“社区+团购”直达、“农文旅+柚产业”融合等营销模式,让消费者既能在线上轻松下单,也能走进果园体验采摘乐趣,进一步拉近与市场的距离。

  在产销环节中,物流与金融服务的支撑同样关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针对蜜柚销售中的“物流难、融资难”问题,推出了系列惠农举措:针对20斤以下的蜜柚包裹,推出专属惠农箱服务,对于柚农、柚商,每斤蜜柚运费仅需0.45元,包裹从大埔县寄出后,80%以上的广东省内订单可实现次日送达;在运输保障上,将蜜柚旺季邮件与日常邮件分离作业,增配运输车辆和直运线路,确保柚果新鲜送达;金融服务方面,推出“融资E专属贷款”产品,柚农无需抵押即可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同时提供资金回收、手机银行理财等服务,助力柚农实现“钱袋子”增值。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梅州中心支公司则从风险保障角度,为蜜柚产业保驾护航。公司推出蜜柚种植保险、收入保险、溯源保险等多款产品,覆盖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风险。通过“保险+农业托管+防灾减损”模式,不仅为柚农提供风险赔付,还安排专业团队上门指导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帮助柚农降低损失。同时,开展“柚子走出去”“直播达人”培训,支持蜜柚行业协会开展柚园评比活动,助力柚农提升经营能力和品牌意识。

  如今,大埔蜜柚产业已形成“白肉+红肉+特色品种”的多元化品种结构,全县种植面积达22万亩(红肉蜜柚种植面积13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预计今年全县蜜柚产量突破35万吨,不仅畅销珠三角及湖南、湖北、河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

  从品质管控的“精耕细作”,到科技赋能的“转型升级”,再到产销联动的“聚力突围”,大埔县用一套“组合拳”推动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力量的加入,大埔蜜柚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让“长寿乡味道”香飘更远、甜进更多人心里。(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罗文燕 刘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