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下篇)
转载《梅州日报》2013.04.13第6版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叶剑英出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和第一任市长。4月,他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8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
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 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5年4月,任训练总监部代部长。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8年3月,叶剑英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同年,兼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59年9月,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常委。1965年,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剑英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6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坚决反对搞乱军队。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他重新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4年1月,他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同邓小平一起指挥西沙自卫还击作战,收回了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1975年1月,在全国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病逝,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了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这危急时刻,叶剑英同徐向前、李先念、聂荣臻一道,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一举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历时10年的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叶剑英坚决主张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尽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阶段。他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始终不渝地坚持原则,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叶剑英这两句诗,正是他几十年来的追求和经历的生动写照。
(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