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乡村振兴局 工作动态 育才治村优环境 特色农业旺旅游
育才治村优环境 特色农业旺旅游
来源:本网   时间:2018-08-30 10:43:28   浏览:-
字号:

漫步大埔县枫朗镇隔背村,宛若置身于世外桃源:景观木道旁,隔背溪溪水潺潺向前流去;两岸古榕,郁郁葱葱,连同青瓦白墙的房屋,一同倒映在水中……隔背村的“蜕变”,得益于近年来枫朗镇不断推进的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枫朗镇认真贯彻落实大埔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围绕镇党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枫朗”的目标,以“罗明故里、茶香枫朗”为主题,深入挖掘整合资源,重点抓好基层党建、交通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实事等工作,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选拔培养“双强”人才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广大村干部既要具备管理具体事务的能力,还要具备带头富、带民富的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优、组织推荐等方式,枫朗镇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在外创业能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复转军人中选拔了一批“双强”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进行重点培养。目前,该镇有村级后备干部53人。

“双强”人才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农村骨干队伍。针对此类人才,枫朗镇把提高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作为培训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长期任务,重点强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知识,以及领导艺术、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村庄清拆整治展新颜

今年年初,枫朗镇制定了农村垃圾收费制度和村规民约,规定“谁产生,谁处理”,农村各户产生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费用实行县、镇、村三级各出一点、农户承担一点的模式。通过推行这一制度,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通过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隔背村以前的破旧猪栏、粪坑被拆除,摇身一变成了景观绿道、古榕公园和活动广场。

据统计,枫朗镇五个村登记在册需拆除的旧猪舍、旧茅房等建筑物共1218间,面积共14497平方米。其中,四联村已拆除303间,已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

做强茶产业带动旅游

来到了枫朗镇乌龙茶茶园,似一头扎入绿色海洋,置身山间,登高远望,满目苍翠。据悉,目前该村共种植乌龙茶6000多亩,产值每年达8000万元。“技术革新”,是近年来枫朗镇引入的乌龙茶自动化生产线。据介绍,乌龙茶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由晒青、储青、杀青、摊晾、揉捻、自动成型、发酵室、烘干等10多个模块(机组)组成,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推进大宗茶优质化生产,还能解决劳力短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近年来,枫朗镇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响“罗明故里、茶香枫朗”名片,规划将上山下村打造成为西岩山名茶文化连片示范村和全省最大的乌龙茶种植基地。该镇通过扩基地、连通路、融文化,依托万亩茶园和西岩山自然风光,发展休闲旅游,改善上山下村村容村貌,提升西岩山景观,使西岩山景区提质增效。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争取乡贤合理开发西岩山旅游资源,打通“北坪—西竺寺—西岩山顶峰”旅游通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

枫朗镇还加快茶园、果园基地建设,把西岩山万亩茶园、岽顶湖茶场、三溪云岽茶果园、龙公坑石斛基地串珠成链,连片打造集科技科教、旅游度假、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果文化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精致高效产业。

(农村改革发展科提供消息。摘自《梅州日报》201883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