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金融政策红利不断向乡村基层释放,今年4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平远支行指导平远农商银行派出44名金融人才作为“金融村官”入驻该县143个村(社区),实现驻村办公,主动为民宿、特色农业等涉农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目前,平远“金融村官”已累计走访农户、商户700多家,向10个村整村授信10500万元,成为激发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股“金融活水”。(见《梅州日报》11月3日3版)
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是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始终是一个关乎发展命门的重要因素。强化金融创新,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已经成为绕不过的当务之急。梅州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让金融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关键要构建好多元化、多层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打通资金供需的“任督二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强调的是“不搞大水漫灌,多搞喷灌、滴灌”。因此,要紧紧抓住农民所盼和市场所需,研发特色产品,定制专属产品,一企一策、因事施策,不断优化担保方式和管理机制,提供私募、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真正将信贷资金用到刀刃上。此外,金融服务要更精细。既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也要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聚焦难点、打通堵点、缓解痛点,切实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缺抵押、缺担保”等瓶颈。
以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金融机构需要更主动的变革。尤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效准确地获取服务对象的信息并进行有效识别,以此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模式创新,并打通银、险、信用评估等内部机制,使金融活水更好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谱写出新时代梅州农业农村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