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要闻动态 【转载】各族学子共绘成长画卷!梅江区人民小学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转载】各族学子共绘成长画卷!梅江区人民小学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来源:掌上梅州   时间:2025-11-07 17:43:07   浏览:-
字号:

  早上7时25分,凉风阵阵,梅江区人民小学门口却暖意融融。一名维吾尔族家长骑着电动车送孩子到校,刚停稳车,只见该校党总支书记朱庆锋迎上来,帮小朋友把滑到肩头的书包带理好:“虽然你才刚转学过来没多久,但老师们都跟我说你适应能力很强,课堂上很积极,今天继续加油呀!”简单的互动里满是亲切——这样的温暖瞬间,正是这所学校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日常缩影。

  近日,这所创办于1949年、承载70余年办学底蕴的学校,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作为梅江区容纳各民族学生最多的校园,这里汇聚了满族、壮族、东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同窗共读、结伴成长,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在课堂间、活动里悄然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家校携手,共筑暖心“护苗网”

  “每天早上看到朱书记在校门口,心里就特别踏实。”提起人民小学的“书记岗亭”,不少学生家长竖起了大拇指。自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学校的“书记领航”一把手工程以来,朱庆锋每天都会坚守在校门口的岗亭旁,和民警、家长志愿者一起守护学生安全,而这里也变成了倾听各民族家长心声的“前沿阵地”。曾有东乡族家长随口提到“孩子觉得后校门的门槛过高,不利于出入”,朱庆锋当天便协调人员对门槛进行处理;维吾尔族家长反映孩子普通话薄弱,他立即组织教师开展语言辅导,还安排汉族学生与孩子结成“小师徒”,课后用普通话梳理知识点,助力提升语言能力。

  除了“书记岗亭”,该校每学期还会组织“围屋大家访”活动。由党总支书记带头,全体党员及班主任走进各学生家里,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在一次家访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家庭存在一些生活困难,学校立即与社区、派出所联系,为其提供了经济上和政策上的帮助。

      

  “我们学校现在有1773名学生,涵盖了9个民族,他们生活习俗、家庭情况大不相同。”朱庆锋介绍,为让各民族孩子都能安心成长,学校构筑了多重“护苗路径”:建立“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特长与家庭状况;推动学校、家长、社区“三方协同”,切实解决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思想上,加强党的民族政策与理论宣传,帮助各民族学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学习上,开展“师徒结对”“小先生小徒弟”等帮扶活动,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还会与各民族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生活上,结合“围屋大家访”定期走访各民族家庭,积极对接政策资源提供帮扶——这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关怀,让各民族孩子深切感受到温暖。


  花样活动,搭起校园“连心桥”

  “我的家乡在新疆和田县,那里是瓜果之乡……”在一场主题为“凝聚民族情,共赴新征程”的班会课上,四年级学生赛普拉阿卜杜杰力力站在讲台上,骄傲地向同学们介绍家乡文化。台下的同学热情回应:“赛普拉,能教我们说一句新疆话吗?”“新疆话的谢谢怎么说?”教室里的笑声、掌声,像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奏响了民族交融的乐章。  

四年级学生赛普拉阿卜杜杰力力站在讲台上,骄傲地向同学们介绍家乡文化。(吴海清 摄)


赛普拉阿卜杜杰力力与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吴海清 摄)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人民小学随处可见。民族风情展示中,各族学生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美食节上,新疆烤羊肉串、蒙古族手抓羊肉等琳琅满目,学生在品尝中读懂民族饮食文化。校园足球赛里,各族学生奋勇争先,为班级荣誉拼搏,欢呼声此起彼伏。

  正是这些浸润着民族温情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交融中找到归属感,维吾尔族学生努尔艾力・米吉提便是其中之一。当放学铃声响起,努尔艾力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出校门。这份轻快的脚步里,藏着他与这所学校的深厚联结——他的姐姐曾在这里度过快乐的小学时光,如今他循着姐姐的足迹而来,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热爱。

  “我特别喜欢学校的足球赛,每次和各族同学一起在场上奔跑、传球,都觉得特别开心!”努尔艾力笑着与记者分享,眼里闪着对梦想的憧憬,“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谈及在校的日子,他语气里满是感激:“老师总帮我梳理课堂重点,同学会陪我练习普通话,还有人跟我一起踢足球,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以后我会好好努力,努力实现梦想。”夕阳洒在校园的操场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在梅江区人民小学,民族团结从不是一句口号。它是课堂上专注倾听的眼神,是活动中并肩欢笑的瞬间,是生活里互帮互助的细节——这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绽放着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梦想。

  梅州日报记者:吴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