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 省环境保护督察 厚植绿色优势 碧水蓝天长在
归档时间:2021-11-22

页面已归档

厚植绿色优势 碧水蓝天长在
2018年梅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9-01-25 16:43:38   浏览:-
字号:

编者按2018年,梅州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市委书记陈敏要求,梅州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化名城建设、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六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梅州智慧和方案。本报今起推出“回眸2018”年度盘点系列报道,围绕争先“六项工作”回顾新突破和新成果。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杨敏

通 讯 员张文梅

2018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启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污染治理,厚植绿色优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场走访

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在梅江区长沙镇小密村,一座村级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记者看到,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变得清澈透明,从排水口汩汩排出,流进小密河,流向梅江。花园式的污水处理站与周边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成为村中一景。

长沙镇党委委员钟镜辉告诉记者,这座日处理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守护着梅江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安全。自去年11月建成通水以来,附近近百户村民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河中,而是先通过管网汇聚于此,达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一级标准后再排放到河中。“2018年,我们不仅建起了镇级和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而且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全面完成了生活面源污染整治。现在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水源地保护,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根据我市自查和上级部门排查,我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梅江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共存在48个环境问题(梅江区45个、梅县区3个),长沙镇的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于去年5月起组织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梅江区、梅县区政府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加快推进,市政府对此进行重点督办。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共投入资金8615万元,取缔关闭工业企业25家、餐饮企业6家,完成整治排水口2个,新建截污管网20.53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8座(其中镇级2座、村级6座),日处理能力4350吨,于去年12月18日全面完成了48个问题的整治任务。

经过半年多的市、区合力攻坚,梅城的“水缸子”变得更加安全。

盘点2018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

2018年,是我市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成绩斐然。

为了保卫碧水,我市全面建立起五级河长体系,实现所有江河、湖库全覆盖。统筹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强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市委、市政府挂牌督办重点流域整治,按省要求如期完成丰顺县榕江北河水体达标整治任务,松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加强与福建龙岩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建立了跨省联合执法、监测工作机制。

为了保卫蓝天,我市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整治、生物质燃料锅炉整治、城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柴油车排气专项整治等工作,督促全市3家燃煤电厂配套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2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家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的旋窑水泥厂脱硝效率稳定在60%以上。

为了保卫净土,我市扎实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对核实确定的198家企业地块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和风险筛查,全力抓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涉重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14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8年,梅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优良率为98.9%,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全市10个省考(含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与潮州交界的韩江赤凤断面水质保持Ⅱ类,韩江成为广东省水质最好河流之一。在2017年全省环保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等级。

展望2019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2019年我市将认真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强大环保合力,加快梅州绿色发展,助力建设“三宜”城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我市将全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环境风险防范,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筑牢环保准入关口,严守生态红线,按照生态发展区定位实行产业差别准入,严格控制重污染产业和企业进入梅州。全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的建设,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行政辅导和暖企行动,实行全程指导服务,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