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人口有所增加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梅州市2004年第二季度城镇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简析
为反映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情况,2004年5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的城镇人口中,进行了今年第二季度城镇劳动力就业情况的抽样调查。按照广东省统计局具体的实施方案,我市部分县(市)的部分城镇列为调查镇(不含梅州城区),在这些调查镇中分别抽选若干个居民(社区)委员会的小区为调查点,以2004年5月15日24时为调查时点,对调查小区上的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在调查时点前一周的就业与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是同一样本的跟踪调查,前一次的调查时点为2003年10月31日24时,因此,调查资料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我市调查点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二季度的城镇就业人口比前次有所增加,调查就业率上升0.8个百分点。 一、就业人口有增加 从调查的汇总结果看,城镇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工作的人口占62.68%,比上次调查时点的60.35%增加2.33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有所改善,调查就业率上升0.8个百分点。经济的较快增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就业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刚从学校毕业的劳动力人口由于素质相对较高,也相对较易找到工作。在调查点中,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当年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找到了就业门路, 2003年以前毕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占未工作人员的比重也从5.3%下降到3.8%,说明其中一部分人员也找到了工作。 二、就业渠道多元化 调查资料显示,就业人员中:在城镇单位从业的占40.8%,在乡镇企业从业的占1.5%,在私营(个体)企业从业的占11.0%,个体自营劳动者占42.0%,其他就业渠道占4.7%。 从就业的渠道看,传统的就业渠道已随着经济体制的多元化而发生了变化。民营企业的掘起,吸引了一批城镇劳动力。就业政策的引导,使一批城镇劳动力走上了个体自营的就业路,个体自营已经成为城镇劳动力特别是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就业方向转三产 在城镇单位的就业岗位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城镇劳动力利用城镇的中心辐射等便利条件,从事第三产业的活动。从调查的情况看,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首选行业是零售(批发)贸易业,其次是餐饮业,再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四、就业压力仍较大 就业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但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 与前次调查相比,下岗(内退)人员的人数和比重略有增加。从性别结构上看,下岗(内退)人员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从年龄结构上看,下岗(内退)人员中,30岁以下的6.9%,31岁到40岁的占34.5%,41岁到50岁的占48.3%,51岁以上的占10.3%。调查看到,占半数的年龄在41岁以上的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困难比较大,女性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困难尤为突出。 从学校毕业的劳动力就业也有较大的压力,主要是未能升上高中(中职)的初中毕业生在当地较难找到工作。此次调查,现存的毕业后未工作的人员中,初中毕业的占75%(其中,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2年以上仍未找到工作),高中毕业的占17%,大专毕业的占8%。所以,当前提出的大力发展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高(初)中毕业生有机会得到职业技能的学习,步入社会后获取就业的机会将更大,也是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供稿:社会科技科 撰稿:宋新元 第27期(总第372期) 2004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