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1年3月1日 |
||||||||||||||||||||||||||||||||||||||||||||||||||||
200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和总任务统揽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
一、综 合
|
||||||||||||||||||||||||||||||||||||||||||||||||||||
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成绩。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5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0.3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853.06亿元,增长11.9 %;第三产业增加值3662.68亿元,增长10.6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构成为10.4:51.1:38.5。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居民消费价格转降为升,全年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3%。商品零售价格降幅收窄,全年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微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3.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1%。主要物资销售价格上升10.1%。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4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46.4万人,增加9.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16.67万人,增加14.39万人)。年末全省在岗职工749.8万人,比上年下降4.0%。据劳动部门统计,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际分流安置率50.3%。年末全省国有企业尚有下岗职工10.0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0.1%。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3.2万人,实现就业或得到安置52.7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全省列入国家脱困考核目标的企业490家,已有脱困企业355家,脱困率为72.5%。煤炭、制糖、纺织三个特困行业脱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进展顺利。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程加快,转制面已达到75%以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大。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物价回升的基础不牢固,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跟不上经济加快发展要求,农业发展存在隐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
||||||||||||||||||||||||||||||||||||||||||||||||||||
二、农 业 |
||||||||||||||||||||||||||||||||||||||||||||||||||||
农作物实行结构大调整,粮食生产实现主动性减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99.8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3%;亩产392公斤,减少2公斤;总产量1822.33万吨,下降5.9%。 |
||||||||||||||||||||||||||||||||||||||||||||||||||||
三、工业和建筑业 |
||||||||||||||||||||||||||||||||||||||||||||||||||||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275.96亿元,增长16.1%;轻工业增加值1539.62亿元,增长10.6%;重工业增加值1736.34亿元,增长24.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集体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三资”工业增加值增长16.4%,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2.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4.6%。 |
||||||||||||||||||||||||||||||||||||||||||||||||||||
四、固定资产投资 |
||||||||||||||||||||||||||||||||||||||||||||||||||||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1168.27亿元,下降6.9%;更新改造投资432.75亿元,增长22.1%;房地产开发投资831.15亿元,增长22.9%。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8086个,比上年下降20.2%,其中新开工项目3756个,下降14.9%。年末项目计划总投资687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本年计划投资1851.24亿元,下降0.2%。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54.45亿元,原材料工业投资46.30亿元,能源工业投资169.73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285.47亿元,邮电通讯业投资239.01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完成计划。全年47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91.81亿元,为年计划的100.6%。列入全部投产计划的8个项目中,广州东西南环高速公路于6月通车,新增31.5公里;梅坎铁路9月份初步验收,正线交付里程99.78公里;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于6月投入商业运营,成为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湛江电厂二期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营;珠海电厂2号机组4月移交商业运营;珠江钢厂业已试产;广州中心区23公里内环路交付使用。另外,续建项目中广东农网改造部分验收;广州轿车项目整车部分全年共生产轿车32208台,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一期的教学综合楼于12月竣工验收。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公路62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3公里;改建公路1288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26个,年吞吐量582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00.36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长度1540.09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30.20万千伏安。城乡电话交换机344.99万门,移动电话524.41万户,长途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57130路端,新建微波电路28公里。 |
||||||||||||||||||||||||||||||||||||||||||||||||||||
五、交通和邮电业 |
||||||||||||||||||||||||||||||||||||||||||||||||||||
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8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货物周转量回升,旅客周转量和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主要运输方式完成的业务量如下: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电话从城市向农村普及,全省村村通电话工程已顺利完工。年末城乡电话交接机总容量1918.45万门,长途电话业务电路69.41万条。固定电话用户1420.16万户,增长24.9%,其中农村电话612.99万户,增长31.3%。移动电话用户1252.93万户,增长92.3%。互联网注册用户107.5万户,增长1.3倍。 |
||||||||||||||||||||||||||||||||||||||||||||||||||||
六、国内贸易 |
||||||||||||||||||||||||||||||||||||||||||||||||||||
国内市场稳中趋旺,假日消费活跃,消费热点不断显现, 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1.5 %。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907.53亿元,增长12.0%,农村实现零售额1164.42亿元,增长9.9%。 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94.29亿元,增长18.9%,其中大中型企业570.90亿元,增长35.2%,占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餐饮业继续走旺,全年实现零售额64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全年盈利面达63%,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实现利润23.45亿元,增长5.3%。其中零售业实现利润2.47亿元,增长3.4%。 全省贸易业批发销售51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1%。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平稳,全省物资供销系统销售额211亿元,增长8.1%。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稳步增长。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9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6%。 |
||||||||||||||||||||||||||||||||||||||||||||||||||||
七、对外经济贸易 |
||||||||||||||||||||||||||||||||||||||||||||||||||||
对外贸易增幅较大,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0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 其中出口919.20亿美元,增长18.3%;进口781.85亿美元,增长24.8%。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增幅;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加快;三资企业进出口保持领先,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迅猛;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快速,比重上升;服装、纺织面料、鞋类、箱包和旅行用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增长相对缓慢。原油进口成倍增长,成品油、原木、纸浆等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和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的进口增长较快。对各大洲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拓展,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保持增长,进出口贸易额排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台湾、韩国、德国、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和泰国 。 |
||||||||||||||||||||||||||||||||||||||||||||||||||||
八、金融和保险业 |
||||||||||||||||||||||||||||||||||||||||||||||||||||
金融业积极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全年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908.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316.25亿元,增长1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67.29亿元,增长8.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716.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407.37亿元,增长15.7%;中长期贷款余额2079.70亿元,增长28.8%。全年现金净投放752.73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07.54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全年全省(除深圳)新上市股票8只,筹集资金30.35亿元。年末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开户投资A股者466.49万户,比上年增长23.2%。境内上市公司共54家,上市股票58只,其中:A股52只,B股6只。总股本218.93亿股,比上年增长92.0%。证券市场交易金额(A股+基金)1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85.5%。截止年底,全省(除深圳)上市公司累计筹集资金28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5%。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省(除深圳)保费收入152.26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4.89亿元,增长7.4%,人身险保费收入87.38亿元,增长6.9%。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55.17亿元,下降8.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0.46亿元,人身险给付(退保)支出24.71亿元。 |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
||||||||||||||||||||||||||||||||||||||||||||||||||||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年末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人员91.4万人(未含中央驻粤单位人员),比上年增长1.5%。全省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474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37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8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1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省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0个,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3500家,从业人员24万人,技工贸收入708亿元。 |
||||||||||||||||||||||||||||||||||||||||||||||||||||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
||||||||||||||||||||||||||||||||||||||||||||||||||||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23个,博物馆、纪念馆130个。广播电台23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6.3%。全年发行故事片96部。共出版图书2.67亿册,报纸34.64亿份,杂志2.59亿册。 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有卫生机构8984个,床位16.81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50万人,其中医生11.12万人,比上年增长2.5%。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巩固和发展,全省有县级医疗机构348个,乡镇卫生院1680个,乡镇卫生院有床位4.4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97万人。全省92.4%的村有乡村医疗点,乡村医生、卫生人员有4.40万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全省全部的县(市、区)均通过农村初级保健的省级审评,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的规划目标。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70.3%,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5.2%。碘盐覆盖率达97.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1.4%。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3人破6项次世界纪录,13人获36个世界冠军,2人破5项次亚洲纪录,23人获29个亚洲冠军,203人获156项次全国冠军,4人破6项次全国纪录。《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情况良好,广东选手在悉尼奥运会上共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在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广东共获37项金牌,位居全国第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省得到广泛贯彻实施。中、小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5.0%、93.6%和24.7%。 |
||||||||||||||||||||||||||||||||||||||||||||||||||||
十一、环境保护 |
||||||||||||||||||||||||||||||||||||||||||||||||||||
环境保护事业有新发展,全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略有好转,全省大部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清洁,江河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年末全省各类环境监测人员1841人,增长8.2%。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747个,投入13.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倍和1.6倍。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94个,控制面积2526.10平方公里。环境噪音达标区126个,面积1049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153个,总面积299.50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6.22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8%。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在建5个,生态示范区面积177.82万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8.9%,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99.6%。“—控双达标”工作顺利完成,全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99.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扩展到全省所有设市城市。 |
||||||||||||||||||||||||||||||||||||||||||||||||||||
十二、人民生活 |
||||||||||||||||||||||||||||||||||||||||||||||||||||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4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0.9%。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29.4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45元,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 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801.17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269.77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0.4%。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全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998.3万人,比上年增长87.6%;参加失业保险748.48万人,增长69.8%;参加工伤保险960.65万人,增长14.9%;参加医疗保险350.34万人,增长182.5%;参加生育保险职工231.57万人,增长10.2%;173.70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全年征缴1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年末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金额254.23亿元,增长4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省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149个,床位7.69万张,收养5.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6.9%和11.9%。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72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7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836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省143个市、县、区已全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4.8万人,投入保障资金2.3亿元。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继续巩固,全省已有1584个乡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
||||||||||||||||||||||||||||||||||||||||||||||||||||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查中,人口数据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