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不City啊?梅州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好City啊! 工作动态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导航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City不City啊?梅州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好City啊!

时间:2024-07-08 10:58:28
来源:本网

  7月3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联合研究形成的《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梅州、江门、威海、忻州、自贡、崇左、宜昌、红河州、秦皇岛、延边州、西宁、齐齐哈尔12个城市从199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

  《报告》是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研究。通过大数据采集、材料申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模型建立、专家评审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得出。选择了国内199座人口在100万至500万的城市,运用形态与魅力、文化与旅游、制度与保障3个主要指数测度城市文旅潜力。包含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对城市文旅潜力进行全面评估,研判城市文旅发展走势。

  《报告》显示,我国人口中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拥有广阔的文旅发展前景和愿景,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些城市不仅普遍规划了文旅强市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多样性挖掘,还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和保障机制,使文旅形态不断更新,推出了一批具有文化辨识度和体验舒适度的文旅产品和服务,释放出区域城市发展文旅的新动能。

  据了解,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的智库机构。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信息调研网络与深耕国策研究的基因,瞭望智库获得了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资金专项支持,并与创刊4年的《财经国家周刊》形成了“一刊一智库”的呼应格局。瞭望智库定位于政经、财经领域,与决策机构、海内外研究机构密切互动,针对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行业运行, 提供“政策早研究”、“瞭望智库研究报告”等研究产品,并通过相关渠道向中央决策提供参考。依托中央级时政期刊集群――《瞭望》、《财经国家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环球》及财经国家新闻网、犀牛财经网,与国家和社会主流群体实时互动。瞭望智库于2014年1月起,和多个部委合作,主办过宏观、土地、全球化、移动互联等系列“30人国策论坛”, 以及“新国情新路径高端闭门会”等与决策层、产业界等密切互动的机制,并与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投资论坛、陆家嘴论坛、亚欧论坛等达成有战略合作关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该校教育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科研机构,构建“科研实体加研究网络”的智库。其任务就是建设当代中国研究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建成以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公共政策研究为导向的决策思想库和当代中国研究基地。同时,建立世情、国情和区情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对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国内条件进行全面研判,在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并培养一批高端国情研究人才。

  《报告》认为,世界客都梅州文旅方面的制度与保障表现良好,形态多样性丰富,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图片

  近年来,梅州立足生态之美、绿色之深、人文之盛,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苏区振兴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坚定文化自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稳步提升,文化艺术创作出彩出新,历史文化遗产活力焕发,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发展,文旅宣传精彩纷呈,文广旅行业安全稳定,加快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发展格局,推动梅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新金字招牌。

图片

  一是补短板、夯基础,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牵头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现有图书馆10座、文化馆9座、纪念馆7座;博物馆22座(含陈列馆1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3座(含陈列馆1座)、非国有博物馆9座,公共文化服务位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共建市剑英图书馆广梅园分馆,设立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梅州分馆。完成雁洋镇综合文化站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建设,蕉岭县图书馆获国字号先进集体荣誉,梅县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市剑英图书馆“客都文化公益讲堂”入选全国“阅读推广典型案例”。

图片

  二是创精品、惠民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融湾”主题精心创作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客家山歌剧《血蝴蝶》等剧(节)目。文艺“双精”工程成果丰硕,五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亮相第十五届省艺术节获7项大奖,续写“梅州现象”。《等郎妹》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全省仅6部),广东汉剧《痴梦》入选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客家山歌剧《春闹》获第十二届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奖,山歌音乐剧《林风眠》获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二等奖,客家山歌剧《白鹭村》获第十一届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成功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全民歌唱比赛,广受好评。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惠及全市近百个镇村和社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图片

  三是重保护、巧利用,彰显文化遗产魅力。成功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成市非遗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发布梅州市十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成功举办梅州客家非遗文创设计大赛,致力打造梅州非遗融湾文创赛事品牌。成立市文物局,编制《梅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红色革命文物普查和保护利用,开展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大客家围龙屋、名人名居、松口古镇等文化古迹保护开发。全市现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27项(国家级7项,省级37项,市级112项,县级271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8人(国家级7人,省级38人,市级97人,县级356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全省第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全省第一);省革命遗址名录50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3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278件套;客家围龙屋4367座。

图片

  四是增动能、强活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中国·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湾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制订《梅州市关于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民宿业提质升级。市府办印发《梅州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由我局印发《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对接合作的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全市旅游资源实地普查工作。全市现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1家、4A级17家、3A级33家;已登记民宿62家(国家甲级民宿3家、乙级1家),旅行社79家,星级饭店27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86家,规上文化企业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个,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旅游风情小镇4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6个,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3条,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

图片

  五是重交流、广宣传,擦亮特色旅游品牌高水平举办“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高品质组织实施“十百千”系列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充分彰显客都梅州风采,促进东亚文化交融,受到文旅部、省文旅厅充分肯定。牵头联合汕头、潮州、揭阳赴重庆、成都等地成功举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先后赴厦漳泉等9市举办10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非遗展演暨梅州文旅宣传推介及招商活动,超50家媒体、300家旅行社、1500多业界人次参与,反响热烈。举办“苏区融湾·文旅助力”百万老广自驾游系列活动,受文旅部委托承办毛里求斯-中国梅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发现梅州文旅一线城市之美”全国摄影大展征集了8156幅优秀作品,组织全国400多部哈雷摩托“骑聚客都·驰骋万里”自驾游梅州等活动,影响巨大。签订《“中国红色研学旅游城市联盟”合作框架协议》《龙岩、三明、梅州、赣州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10多个城市达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合作。精心运营 “梅州文广旅游”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和“一部手机游梅州”微信小程序等,依托“周末去哪里”等栏目,强化特色宣传,持续引流,有力促进梅州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繁荣。连续举办两届“周末去哪里@梅州”抖音短视频大赛,收获了超8.1亿人次的播放量,宣传效果显著。

图片

  今年,梅州正以梅龙高铁开通为契机,精心策划、全力宣传,做热高铁文旅宣传,全面引爆梅州文旅市场,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梅州文旅“出圈”更“出彩”。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