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服务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助手关爱版 > 区县动态

乡村美如画 “镇”兴正当时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7-29 11:04:22

雁洋镇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高标准推进惠民利民项目,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空间,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长卷。(高讯 摄)


雁洋镇旧貌。


  农房穿上“新衣”,乡村焕新颜;产业提速增效,做强镇域经济;文旅融合发展,增加“人气流量”……近年来,梅县区雁洋镇以巩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成效为立足点,以建好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发力点,围绕“建设‘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的叶帅故里,打造广东‘百千万工程’重要展示窗口”目标,以党建引领为墨,以产业发展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彩,以人居环境为底,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长卷。在2025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梅县区雁洋镇党委被评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镇村同美

  人居环境焕新颜

  一栋栋民房白墙黛瓦、客韵十足的外立面魅力尽显……沿着省道223线驶入雁洋镇,映入眼帘的是客家民居建筑的独特风貌,这样的客家民居遍布在雁洋镇各个村庄,在雁上村、阴那村、塘心村尤为显著。“房屋装扮得这么靓,还有红花绿植、生动墙绘点缀其中,别有一番风味,刷新了整个村的‘颜值’,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得也更加舒心。”塘心村村民陈算彩点赞道。

  村庄蝶变是雁洋镇突出强镇促村,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雁洋镇坚持高点规划、高标推进、高效建成,采取“大兵团作战+小分队突围”模式,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目标任务,争取央企助力,整体提升540栋民房风貌,让客韵风貌完美呈现。

  同时,“三线”整治超1.7万米,“三清三拆”完成7.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高标准推进惠民利民项目,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空间。

  如今,通过“带上出彩”引领“面上美丽”带动“全域发展”,雁洋镇打造了三宜阴那、富美长教、红色雁上等和美乡村典型样板,三乡片区小都、上村、甲坑和石楼等村也焕然一新,区域协调发展成效初显。“我们还扎实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双联双建’行动,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近三年种植2万多棵苗木,打造一批主题林,建设两条十里樱花大道,实现‘全镇栽万株树、典型村栽千株树、面上村栽百株树’目标。”雁洋镇党委委员朱佳鸣说。

  逐步实现镇村同美,得益于雁洋镇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突出党建引领。近年来,雁洋镇坚持“书记主抓、镇村先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亲自上手,统筹多方资源要素,全力建强“头雁”队伍,高质量完成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推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创建,广泛带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凝聚多方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产业兴镇

  镇域经济“加速跑”

  在位于雁洋镇对坑村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彩椒、小青瓜、水稻……工作人员穿梭在农作物间修剪枝叶、查看果蔬生长情况。据介绍,该基地创造了“一周选址、两周签约、八月投产”的“梅州新速度”,于2024年6月投产,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年产值超7000万元,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今年采春茶时,新引进的茶叶色选机不仅为茶农节省色选成本,也为村集体增收近5万元。”在阴那村,产业村长李赞隆算了一笔账。据介绍,阴那村有156户农户种植茶叶,种茶面积3850亩,茶叶年产量约43吨,产值达1600万元。为做大做强茶产业,阴那村近年来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茶业合作社定期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改变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落地投产和阴那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都是雁洋镇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雁洋镇以“产出思维”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在农业产业方面,做强做特万亩金柚和千亩茶叶等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农户增收致富;在工业产业方面,坚持制造业当家,全力打造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以高端铜箔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强镇;在文旅服务业方面,通过整合红色、绿色和古色资源,推动A级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新的精品游线路,提高餐饮和民宿服务水平。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雁洋镇连续3年规上工业产值超55亿元,年均旅游人数超150万人次,新培育7家企业成功上规,总投资18亿元的一批工业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雁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雁洋镇将继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产业兴镇、乡村建设、绿美雁洋和惠民利民“四大行动”,积极打造全域乡村旅游A级景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力建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记者 吴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