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赋能“百千万工程”:政务“加速度” 服务“零距离”

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公积金办事窗口。

梅县区推动全部区级事项进驻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在雁洋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引群众办理业务。

“数字松口”运营指挥中心平台汇聚了全镇各类数据要素。

梅县区持续提升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协调并进注入新动能。(连志城 摄)
“两个100%”改革持续走深、“大综窗”运行日趋成熟、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梅县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下称“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让“便民、利企、高效”的服务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同时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协调并进注入新动能。
聚焦改革“做减法” 让政务服务规范便利
“现在办事很方便,跑一趟就搞定了。”市民李先生在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办好业务后点赞道。近年来,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不断扩大事项进驻范围和窗口类型,在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陆续新开设婚登婚检专区,新增公积金办事窗口、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新进驻交警业务、司法公证和法援业务、人社就业分厅业务等,推动全部区级事项进驻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并在全市率先达成“大厅之外无分厅”。
聚焦审批改革,梅县区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入推进“高标准全流程网办”,在可网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基础上,梳理出符合更高网办标准的高频事项,优化网办流程和网办标准,通过线上申请、快递寄件的方式,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零接触”。目前,梅县区高标准全流程网办事项已推出139项,并在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立网上办事服务自助区,切实推进高标准全流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落地实施,高效运行。
为推动更多普惠性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让镇村群众就近享受便利的政务服务,梅县区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将区级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下放乡镇街道,并对区、镇各级权责清单实行标准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乡镇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性核查,对无依据延伸事项、无法承接事项进行清理和收回,确保事权下放能够接得住、办得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改革带来的便利。”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副局长梁玲介绍道。目前,梅县全区下放镇级事项共413项、村级事项48项,有效提升了镇村政务服务能力,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此外,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还进一步强化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管理,加强政务人员业务指导,定期采用“粤视会”系统对区镇村三级工作人员开展远程业务培训,同时组织业务人员到相关职能单位进行跟岗学习,编制并下发区级窗口可办事项清单及咨询电话手册,提升镇村政务工作人员事项熟悉度,向基层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普及规范用语和文明用语,不断提升政务专职人员业务水平,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服务。
优化服务“做加法” 让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没想到我不用去现场,也能这么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全程还有工作人员视频进行指导,真是省心又省事。”去年3月,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依托省“粤省事”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视频办”,企业和群众可通过PC端广东政务服务网或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视频办”服务专区进行预约,即可与“视频办”服务专窗工作人员在线进行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双向互动,真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视频办”打破了地域和时空对政务服务的限制,有效满足了企业和群众深度咨询、跨域办事、材料预审的需求,避免“来回跑”“多头跑”问题;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共享、文件传递、实时文字对话等功能,帮助群众解答疑惑,实现线上精准辅导,创新性地将线下优质服务资源送到企业和群众身边。目前,梅县区已梳理上线涵盖烟草专卖、医师执业证、取水许可等各类应用场景“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100项。
开通政务服务“视频办”是梅县区近年来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围绕市委各项改革措施,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结合本地实际锐意创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全力满足企业所需、群众所盼,打造“梅县事好办”品牌。在线下方面,梅县区积极推动准入准营、缴费纳税、投资建设、教育入学、社保卡服务等26个一件事落地,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同时,梅县区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水平,设立了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服务,实现企业申报“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已为67家企业提供帮办服务,累计受理业务131单;并将服务窗口前移,在梅州综保区内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派驻专职人员,为企业提供高效涉企服务,深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今在梅县区,只要企业和群众有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就会想方设法排忧解难。这是因为,近年来梅县区结合实际推行镇(高管会、办事处)村(居委)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帮办代办服务,变政务服务“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营造了企业和群众“好办事、不求人”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梅县区开展“局(股)长走流程”,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本单位事项进行体验,对现有办事流程、环节、材料收取等要素进行研判,进一步梳理、优化办事流程,推动服务持续提质增效。
数字驱动“做乘法” 让政务服务智能方便
“‘数字松口’运营指挥中心平台汇聚了全镇各类数据要素,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规划管理、三维实景等数据资源。其中数字乡村板块,涵盖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治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以大黄村作为先行示范村,试点探索乡村文化、乡村生产等方面开展数据治理及应用。”在松口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通过该平台可支撑全镇数据的共享应用,数字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
近年来,梅县区稳步推进全区各乡镇“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工作,其中,松口镇依托“数字松口”平台实现“百千万工程”、文旅发展、数字乡村和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数字化展示;雁洋镇通过“数字雁洋”平台强化感知、管理、决策与监督功能,畅通社情民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书写乡村数字化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低空飞行器等新兴技术驱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新路径,紧密推动“AI+政务”应用,在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启用DeepSeek智能助手,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组织开展全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培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推进“数字+低空”发展模式,以“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全区无人机库网络布局,通过常态化、智能化的空中巡航,提升区域治理精细化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当前,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正加快推进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建设,系统梳理全区视频资源,推动形成“点位共建、视频共用、算法共管、算力共融、服务共享、事件共治”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善政务数据汇聚、治理、服务与应用的长效机制,为“数字政府”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此外,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还深化政企合作培育数字产业,推动梅县区政府与浪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政企协同、优势互补,助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数据要素全产业链服务,我们正在谋划建设数智产业园,借助新兴技术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梅县区政务和数据局办公室主任李华文表示。(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吴碧芬 冯森达 王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吴丽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