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推动全区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巾帼动能澎湃涌 携手共筑“新”未来

梅江区妇女就业创业专场沙龙活动在阁公岭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中举行。(受访者供图)

黄云光坚持做好志愿服务,让“家风之美”转化为“社区之暖”。(受访者供图)

“爱心妈妈”携结对儿童以及20多组“亲子”家庭参加团康活动。(受访者供图)

位于周溪村的美丽庭院——诸所,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梅江大地上,有这样一股“她力量”始终温暖相伴 。五年来,在梅江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基本职能,忠实履行职责,强化引领联系服务,通过深耕家庭文明建设、扮靓美丽庭院、汇聚“爱心妈妈”力量、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等举措,有效激发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区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弘扬家庭美德 传承家风家训
一到周末,梅江区三角镇美景社区居民黄云光便和儿子忙碌起来,为即将开展的关爱妇女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准备着。这样的公益节奏,黄云光已坚持了20多年。
“一家人互敬互爱,才能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谈及坚持公益的初心,黄云光坦言,这源于家庭传承的良好家风。在他的影响下,儿子正直善良、主动参与公益,儿媳自强上进、全力支持志愿服务,一家人用行动诠释着“爱”的意义。2023年,黄云光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2024年,黄云光家庭获评梅州市“最美家庭”。
“我始终把‘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作为我们家的家风底色,自己先做,再带着家人做,慢慢带动更多人一起做。”黄云光笑着说。自2018年深度参与社区服务以来,他牵头与美景社区共建“涯爱在社区”志愿服务创新项目,联合梅江区妇联等有关部门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爱心团队,让“家风之美”转化为“社区之暖”。
黄云光家庭的故事,正是梅江区深耕家风家教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累计建设市级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3个,区级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10个;培育34户省、市、区“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2名“自强不息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媳妇”,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家庭见贤思齐。此外,通过成立梅江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招募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38人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各级妇联共开展“书香飘万家”“益家学堂”等主题活动1000余场、“嘉言懿行 家训回家”“家风润万家 忠诚立家风”等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100多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优良家风从‘一户人家’延伸到‘一片社区’。”梅江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曙表示,为扩大先进典型影响力,将通过媒体宣传、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孝老爱亲、互敬互爱、和谐友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扮靓美丽庭院 打造美好“院”景
走进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错落分布的“美丽庭院”勾勒出乡村宜居新图景。其中,由村民老宅改造而成的“眠咖啡”格外吸睛——极简风格的建筑隐于稻田之间,成为不少游客驻足打卡的“网红点”。
“选择阁公岭村,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原生态风光。”“眠咖啡”负责人肖璟岳向记者介绍,庭院打造过程中,既保留了客家传统民居的特色元素,又以绿植点缀增添生机。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门店客流稳步增长,接下来还将以“美丽庭院”为纽带,带动周边农户扮靓自家庭院,创造更多消费体验。
在梅江区,这样跳出“居住空间”单一属性,化身文化展示、产业融合、游客体验的立体场域的小庭院,并非个例。位于周溪村的另一处特色庭院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海燕坚守传统手艺打造的“非遗体验+咖啡馆”的融合空间。方寸庭院内,匠心随处可见,由传统红曲制作的“红曲咖啡”、植物土法染布等特色产品,更是成为打响品牌的“金字招牌”。“我们用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希望小小庭院不仅要好看,更能让游客在休闲放松的同时,亲身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李海燕说。
梅江区坚持引导人人参与、户户受益、家家美丽,将一方方庭院打造成为幸福的小天地,同时以“庭院+文化”“庭院+经济”为路径,拓展“美丽庭院+”建设内涵,实现庭院“一时美”到“持续美”,让“庭院”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幸福密码。截至目前,全区建设“美丽庭院”共856户,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系列活动30多场次,约2600人参与。
一系列亮眼成绩随之而来:全区获评省级“美丽庭院”称号10户、省级“美丽庭院”村1个、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1个,以及市级“美丽庭院”20户、区级“美丽庭院”35户。如今,“美丽庭院”不仅成为市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小天地”,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该区绘就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注入动力。
汇聚“妈妈”力量 爱心呵护成长
青团制作课堂上,孩子们专注揉捏面团,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书法课堂上,他们认真学习握笔姿势,勾勒汉字韵味;中国舞与形体舞课堂上,稚嫩的身姿伴着旋律翩翩起舞,尽显灵动与朝气……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源自梅江区妇联与梅州诸所有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星光守护计划”公益活动。活动依托“爱心妈妈”担任授课老师,为留守、困境儿童搭建起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课程不仅覆盖周末常态体验,更巧妙融入传统节日与非遗元素,包含植物拓染、竹编扇制作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亲手触摸非遗技艺,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诸所“爱心妈妈”代表黄丽玲表示,希望通过“爱心妈妈”项目,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为孩子们营造温暖的成长环境。
据了解,梅江区妇联与民政部门对接,动员村(社区)妇联主席与“双百”社工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需结对帮扶底数。再向社会发布招募信息,号召各级妇联、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爱心妈妈”行列,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爱心守护。五年来,全区已招募“爱心妈妈”585人,与686名留守、困境儿童完成“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开展探访慰问、童居焕新、团康团辅、暑期研学及家庭教育等项目;建设“爱心妈妈”驿站1个,开展“叶剑英基金”“把爱带回家”“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星光守护”等品牌活动,累计筹集资金45.3万元、资助525名困难学生,同时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78户、开展儿童关爱活动943场。
在维权屏障筑牢方面,梅江区妇联权益部积极发挥作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91人次、综合调处疑难个案91宗,开展青少年儿童防性侵及心理健康系列关爱服务活动40场、组织法治宣传活动390多场。依托“舒心驿站”,累计提供专业心理咨询65人次,同时创新探索建成村级家事调处室7个,并与区人民检察院试行“护童观察员”工作合作机制,推动婚姻家庭矛盾、未成年人成长风险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培训提升技能 拓宽就业渠道
“以前总觉得家政就是洗洗刷刷,没想到里面全是学问。”“我会认真学习,希望能够持证上岗。”近日,在梅江区妇联联合“客家阿姨”举办的家政技能培训现场,参训妇女难掩激动之情。
客家阿姨负责人朱辉杨介绍,培训聚焦家政服务高频需求,课程涵盖母婴育儿、养老护理、居家收纳、家庭保洁等职业技能,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式,邀请行业资深讲师手把手传授技巧,从保洁到婴幼儿日常照料规范,从空间收纳规划到老年照护应急处理,全方位覆盖上岗所需技能。“我们为参训学员搭建了定向就业平台,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可直接进入服务团队,享受标准化派单和持续职业发展支持。”朱辉杨说。
放眼近五年的工作轨迹,梅江区始终将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中之重,尤其作为实施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区,围绕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系统、持续且深入的工作。在就业政策宣传与岗位对接方面,各镇(街)、村(社区)妇联广泛传递政策信息,联合人社部门发布企业用工需求;2021至2025年期间,累计举办“春风行动”招聘服务活动24场,提供近1.4万个就业岗位,帮助3001人签订就业协议。在创业支持与平台建设上,区妇联成功培育省、市两级巾帼创业就业基地共3个。同时用好、用活妇女创业创新扶持政策,2020至2025年,积极争取省级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专项贴息资金40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550万元,该项目直接惠及妇女49人,间接受益妇女488人,群众满意度达100%。
五年的深耕厚植,为该区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开了崭新局面。陈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链接相关资源,为辖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更多的公益培训,帮助更多妇女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自我价值,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记者 张莹娜 特约记者 钟戈 陈绮冰 陈鸿 通讯员 王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