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梅州市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政策支撑和社会人才支持相结合,努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1. 加快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一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有新进展。新建了1个体育馆(丰顺县坚真体育馆),改造了1个体育场(兴宁市大坝里体育场),新建了1个足球文化遗址公园(梅州五华•元坑遗址景区)。二是落实补短板工程,加快社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等建设,新建了梅江沿岸健身步道、清凉山环湖跑道,新建了26个社区体育公园,升级改造了爱奇足球场等10个足球场,开展健身器材进机关、进乡村,完善15分钟健身圈,全市新增体育场地1182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15增长到2.31。三是全市31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争取到中央资金212万元,用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
2.积极开展各类赛事活动。一是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克服疫情影响,成功举办了多项国家级赛事,成功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首站比赛(丰顺站);举办129场中甲、中冠足球赛事,中国足协专门致电感谢梅州市政府;二是举办以足球为重点,通过举办“一县一品”赛事活动,推动市县镇村四级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计举办赛事活动2052场次,约46000人参与。
3.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一是培训354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是完成2021年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验活动;三是完成3390个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采集工作,出具15000份运动处方;四是有428人次参与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4.群众体育成绩显著。五华获得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城市;梅州市足球协会等7个单位获得“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陈颖明同志等5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五华县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五人制足球男子乙组冠军、甲组农村乡镇组亚军;梅县区白渡镇和梅江区金山街道办分别评为A级和B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
二、竞技体育不断提升
1.成功举办市运会,备战省运会。2021年,在梅江区成功举办梅州市第九届运动会,有效衔接我市参加明年第十六届省运会项目,设16大项,28 分项,金牌575块,共6个赛场,30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是历届市运会规模最大的一次。紧张推进第十六届省运会备战工作,一是确定我市参加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15个大项目,各项目队已完全转入成熟的训练备战当中。二是抓运动员省注册工作,年度确认申报共1894人。三是参加2021年省青少年锦标赛,为备战省运会打好了基础。四是组织运动员参加省运会赛前文化考试工作,保证运动员参赛资格。
2.竞技参赛展现风采.我市代表队共派出566名运动员参加了2021年广东省锦标赛,共获得17金8银16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梅州队男子丙组、梅州队女子乙B组、梅州队男子乙B组冠军,梅州队女子甲组亚军)。省锦标赛其他项目,市体校田径队取得1金2银4铜的成绩;举重队继续刷新建队以来参加单届赛事的金牌数量,获8金1银1铜,乒乓球团体获1金1银,羽毛球团体获得1个第三名。2021 年梅州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五人制足球男子乙组冠军、甲组农村乡镇组亚军;在2021年广东省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中,我市代表队在少儿组和成人组中均获得冠军。
三、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全市各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统计汇总,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数630家,2021年总产值22.0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值为5.16亿元,同比增速达30.5%;2021年体彩销售额4.187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17.28%。
1.抓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广东红旗、广东跃速、兴宁新昌3家体育制造企业2021年年产值达3.72亿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跃速公司投资约4.5亿元的兴宁跃速体育产业园7月底正式动工建设。为扩宽销售渠道,指导红旗公司11月份参加了2021国家体育旅游及体育文化博览会。2021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4.18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7.28%,共筹集体彩公益金3128万元。
2.抓竞赛表演培训业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及培训活动,不断把“来梅州,踢场球”做成口碑,带动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让小足球踢出大产业。依托五华足球小镇、梅县曾宪梓体育场、富力足校、足球文化公园及全市一千块球场,不断提升赛事服务保障能力,吸引了中甲、中冠赛区赛事、中国足协杯、2021省际高校校园足球邀请赛等国内一批赛事落地梅州。依托五华小镇及富力足校,逐渐吸引了北方地区球队到我市开展集训、冬训。2021年上半年完成爱奇足球场升级改造,足球文化公园嘉应游泳馆、篮球馆、蕉岭南沙体育馆亦推行社会运营管理模式。
3.抓体育特色小镇发展。五华足球小镇于2021年5月份与知名连锁酒店签约合作共建中高端酒店(希尔顿欢朋酒店),投资2.2亿元,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22年6月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 4000 万元。“足球+”产业经济效益日益凸现。2021年11月,经研究讨论后,梅州国际足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落户五华足球小镇,助推小镇发展。
4.抓“体育+”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一县一品”品牌赛事,组织推荐梅州马拉松、平远徒步大会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工作,提升赛事影响力,促进体育赛事经济发展。此外,举办梅州马拉松线上活动,首日吸引了9万人观看直播活动,为宣传推介梅州产业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强体育+文化工作,推动市科技馆足球体验馆、市民服务中心足球文化馆的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加强体育+旅游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工作,“世界客都 梅州马拉松”已通过2021年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初评。富力足校与雁山湖景区联办体育军事基地,共同做好体育融合产业发展工作。
四、足球改革稳步推进
1.各级重视支持。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来梅调研,肯定梅州足球发展成效,表示支持梅州积极探索特色足球发展道路。广东省体育局初步制订政策方案,确定了省体育局挂点五华足球小镇,将从人财物、赛事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2021年中共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振兴足球之乡第二个十年规划,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指出支持广州、深圳、梅州建设全国足球重点城市,支持梅州建设足球特区。2021年梅州五华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首批101个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地方名单。2021年7月中国足协发布的《2020年中国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报告》中,梅州市以82.8分排名第一。梅州市足球协会被授予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市被列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创建单位。
2.举措务实创新。一是推动足球特区规划出台。2021年2月市政府印发《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足球特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完善竞赛体系。我市已构建起职业、社会、青少年三类主体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区域全覆盖的“五大杯”(贺岁杯、五四杯、客家杯、足协杯、市长杯)、“四大赛”(青少年、校园、社会、职业)赛事体系,顺利承办中甲赛区和中冠、中国足协杯等国家级赛事,成功举办2021年梅州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梅州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每年赛事多达5000多场次。三是扎实推动“双青”工程建设。以体教社融合为切入点,推动以中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协调发展的“1+5”模式青苗青训体系建设。2021年,我市在广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创造历史最佳成绩;四是大力发展社会足球群众足球。积极组织举办各类社会足球赛事,推动社会足球力量发展,业余足球俱乐部有95家,社会足球人口总量为104.0万人,足球人口比例28.3%位居全省首位。我市群众足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男子乙组冠军、甲组农村乡镇组亚军;五是大力支持职业足球发展。梅州客家队冲超成功,成为全国唯一一支县级中超球队。六是积极弘扬传播足球文化。委托专业团队,依靠人才智库,编制《梅州足球行业研究报告》,并于2021年8月线上发布,为梅州足球发展做好科学顶层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完成编写《梅州足球口述史》、《梅州足球史》等,完成梅州足球文化宣传片等制作。
3.积极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一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足球重点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市直单位一把手担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梅州市申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领导小组,完成了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线上申报工作。二是根据《意见》的有关要求,我市确定申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并提交了市政府保证函,进一步表明我市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决心,由上至下,全力创建。三是积极抓好创建工作九大任务落实。1、组织领导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足球运动发展。2、协会发展方面,推动足协有初心、有团队、有制度、有活动、有运动队伍、有保障“六有”,积极构建了市、县两级足协组织,并向镇级延伸,镇级足协65个,占全市镇(街)总数的60%。3、职业足球方面,梅州客家足球队冲超成功后,梅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一城双超”的地级市。4、竞赛体系方面,我市已构建起职业、社会、青少年三类主体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区域全覆盖的“五大杯”(贺岁杯、五四杯、客家杯、足协杯、市长杯)、“四大赛”(青少年、校园、社会、职业)赛事体系,每年赛事多达5000多场次。5、青少年足球方面,重点推动以中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协调发展的“1+5”模式青苗青训体系建设。6、社会足球方面,积极举办社会足球赛事,推动社会足球力量发展,足球人口比例全省首位。7、专业人才方面,依托嘉应学院成立足球产业学院, 开展足球运动的全领域科研人才培养,探索推动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体系。8、场地设施方面,建成足球场1027块,实现每万人均2块,位居全国前列。9、足球文化方面,不断挖掘地方足球文化、提倡足球行风建设,以足球文化促进足球土壤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