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聚焦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代表委员围绕热点民生话题积极建言献策惠民生增福祉
来源:梅州网  时间:2025-02-27 11:13:32  浏览:-
字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民生实事”,是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聚焦群众关心关注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建言献策谋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驱动梅州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市两会期间,“产教融合”议题备受瞩目。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市职校支部主委、督导科副科长刘湘潭在接受采访时,深度剖析“产教融合”的多重价值与实现路径,为梅州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把脉献策。

  刘湘潭委员强调,“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更是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表示,“产教融合”有七大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匹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本地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就业与社会稳定,提高职教学生本地就业率,助力民生改善;推动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更是梅州实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刘湘潭委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梅州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助力梅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落地 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我市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成为广东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地级市之一,这是市政协委员、医疗保障局局长薛兴冰的关注所在。今年,他代表九三学社梅州市委会作《适应老龄化时代社会需求,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市落地》主题发言。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速发展,失能老人规模越来越大;而如今,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成员居住离散等特点凸显,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薛兴冰提出,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人群长期护理困境的根本途径,将有效缓解“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困局。

  就如何赋能银发经济,薛兴冰提出了按照“不增加企业和财政负担”的总体原则,采取“政府+市场”思路:政府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评估机构、照护机构和辅助器具产业、金融机构等良性发展,最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赢的长期护理服务生态体系。既兜住民生底线,更激活银发经济潜能,为赋能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多方齐抓共管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当前,农村地区和城区小店铺、小市场等场所其消费群体食品安全意识普遍不高,互联网食品销售平台店铺涉及面广、消费群体大,外卖食品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的食品生产制作环境。

  “现在外卖平台有不少,拿起手机点外卖变得很方便。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市人大代表谢石杨认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对生产、销售食品企业主体的监督检查,加大食品抽检频率和范围和抽检批次,及时消除一批食品安全隐患。

  在谢石杨看来,除了要强化对生产、销售食品企业主体的监督检查外,还要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确保源头安全。食品安全需要全程监管,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种植户、养殖户的监管检测力度,坚决防止规避检验检疫和违规使用药物、添加剂的行为发生。”

  此外,谢石杨建议建立情报共享机制,齐管共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由食安委牵头,建立各执法部门间的情报共享机制,定期互通情报,对有食品安全劣迹人员、区域保持关注,提前防范。建立快捷高效的行刑衔接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记者 陈坚平 林仪 叶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