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秦始皇设揭阳戍于揭岭飞泉径下,汉元鼎六年升格为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析龙川县设兴宁县,治所在今五华华城镇,属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析海阳县设义招县,属义安郡。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阳郡。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8年3月,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市撤销梅县,设立梅州市梅县区。 截止2013年11月,因为梅县撤县设区,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1988年设立地级市。2019年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45.85万人;常住人口438.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68万人。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人、华侨500多万人。梅州市粮食播种面积17.97万公顷,粮食产量110.35万吨。林地面积117.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35%,森林蓄积量413.73万公顷。重要矿产资源有稀土、锑、铁、石膏、石灰石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矿产有珍珠岩、叶腊石、钒钛磁铁及饰面用辉绿岩等。土特产有金柚、茶叶、脐橙等。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