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旅,既能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绘就更美“诗与远方”。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要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如何为梅州文旅产业发展添把火、加把劲?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重构全新叙事方式
推动客家文化“破圈”传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市政协委员李锦让认为,进入AI时代,客家文化在对外传播方面要向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取经,以全新的话语体系重构客家文化叙事,以“老的基因、新的表达、活的生态”的全新传播定位,针对外界对客家文化的兴趣点精准发力,坚定“符号化、数字化、年轻化、产业化”传播路径。
李锦让解释说,符号化的东西最容易被人记住,打造爆款,而客家围龙屋具有抗震、同心圆增长、自给自足、冬暖夏凉等特点,就非常适合打造成世界民居中的一个独特IP,打造成客家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数字化能够让客家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连接全球,比如可以开发能在线营造的围龙屋,让海外客家人上传家族故事生成“数字祠堂”,通过视频连线推广客家话教学到海外的华文学校等;年轻化才能打破圈层,具体到客家文化,可开发《客从何处来》《客通天下》等手游,让玩家通过解谜任务重走客家人的迁徙路,如果能吸引Z世代(18岁-25岁)年轻人,那就是抓住了当下的“流量”和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产业化才能“打粮食”,我们可以学习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方式推广广东汉剧、客家山歌等非遗文化,让非遗展演市场化,既叫好又叫座。
发力森林康养产业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振兴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这与我持续关注的文旅康养议题高度契合。”市人大代表蔡俊发在市两会期间提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森林康养已成为破解亚健康难题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都市亚健康人群高企,生态是梅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梅州最亮丽的底色。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所带来的山水观光和气候条件,为梅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奠定了基础。”
针对文旅高质量发展,蔡俊发建议要走具有客家特色的发展之路。要加强经验借鉴,到浙江、江苏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当地有关生态开发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结合梅州实际,探索更多可行性路径,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要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打造绿美生态山城构筑大湾区“后花园”,推动梅州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金山银山”。
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元素的协同发展,也是促进城乡要素互动的纽带。梅州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丰富,具备发展农业旅游的巨大潜力。市人大代表王艺桦表示,建议在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同时,将农业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澎湃活力。
以“客家文化走廊”串珠成链
打造三省交汇的旅游新名片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市政协委员、香港粤海酒店董事总经理赵爽认为,要将多种文化资源串联成线,将梅州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引擎”。
“梅州的客家文化是其重要的旅游资源。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闽粤赣三省‘客家文化走廊’,将梅州围龙屋、龙岩永定土楼和赣州客家宗祠串联起来。”赵爽建议,推出跨省联票或一程多站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深刻体验客家迁徙文化。
近年来,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赵爽认为,梅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样不可忽视。“梅州可以与赣州、龙岩合作,形成以三河坝战役、古田会议旧址和瑞金会议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教育一体化路线,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梅州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赵爽还提到,梅州的阴那山、赣州的三百山和龙岩的冠豸山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红色教育一体化路线可以让游客可以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回顾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景区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如登山、骑行、文化讲座,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赵爽说。(记者 刘晓娟 何梓瑜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