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应关切 > 热点问题回应 > 教育
我市教育系统持续擦亮“红色思政+客家+N”工作品牌
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12-02 10:40:48  浏览:-
字号:

学生在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参观红色历史展览。(林翔 摄)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制度,成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构建“一县一策、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工作格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大课堂”、搭好“大平台”、打造“大师资”,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系统推进 建设思政“大课堂”

  “同学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远大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人民福祉结合起来,认真思考立什么志、走什么路的问题,把人生奋斗目标作为灯塔,并转化为学习掌握知识、投身强国伟业的具体行动,在矢志报国、勇毅担当中实现人生价值。”一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每年市委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思政课建设重大问题,并由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到学校上思政课、调研思政工作,引导师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应对学习生活,坚定理想立大志,躬身实践担大任。

  此外,我市还健全学校党组织会议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和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制度。据统计,全市学校春、秋两季开展“思政第一课”达1692课时,实现全覆盖。

  挖掘特色资源 构筑实践“大平台”

  日前,梅江区水白中学初一至初三级学生走进梅州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在基地里听预防学生欺凌、禁毒等相关讲座,学习时令劳动课程,体验柴火野炊……据介绍,梅州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自2023年7月开办至今,已接待了学生10万余人次。

  近年来,我市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深化开展“行走的大思政”活动,规范加强研学实践基(营)地管理,构建起“一县一策、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工作格局。如今,我市开展的“品红色故事·筑家国情怀”学习体验、专题调研等思政实践活动,参与学生已达73.8万人次,全市新增3所省级研学实践基地,而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更是获评广东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此外,作为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地级市、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亚文化之都、华侨之乡,我市还不断挖掘特色资源,持续擦亮“红色思政+客家+N”育人品牌,多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今年,我市开展“院士专家梅州行”进百校活动,邀请院士专家走进17所学校与青年学子交流互动,点燃科技梦,激发爱国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组织万名师生观看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学习客家乡贤事迹,传承客家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生参观“客侨同心 筑梦中华”专题展,大力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和“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

  聚焦能力提升 打造育人“大师资”

  11月25日,梅州市初中主题研讨暨学科教研基地送教活动《道德与法治》专场活动在蕉岭县桂岭学校举行。全市各县(区)政治教研员以及蕉岭县全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参加了线下研讨活动,梅州市其他县区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参与活动。近年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思政课教研活动在我市已是常态化开展。

  提升思政课实效,教学方法是突破口。据了解,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市教育局与嘉应学院共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成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思政课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教研制度。据统计,今年全市开展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8场次,开展校际间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5场、各类线上线下研修活动10场,通过优秀思政课教学展示、思政课教学竞赛、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今年我市还建强了2个思政名教师工作室和1个思政学科教研基地,进一步整合了区域内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兴趣,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梅江区乐育中学校长曾中文说。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市不断健全思政课兼职教师选聘机制,鼓励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同时,切实做好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设立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思政课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等思政专题培训,今年累计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6800人次。(记者 林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