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应关切 > 热点问题回应 > 医疗
五华县多措并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12-19 11:15:24  浏览:-
字号:

五华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投用,大大改善就医环境。(五华县人民医院供图)


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项目,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五华县卫健局供图)


梅州谷城医院院长、岭南名医李刚正在接诊患者。(梅州谷城医院供图)


五华河东卫生院科室布局科学,让百姓在家门口有所医。(赖锋 摄)


五华县持续提升医院硬件水平,助力提升诊疗水平。(五华县卫健局供图)


  医疗卫生建设关乎每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民生实事。近年来,五华县坚持多措并举,高度重视抓好医疗卫生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补齐重点民生短板,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全力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持续增加“幸福感”。

  打造高地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走进五华县人民医院新大楼,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干净舒适的病房,为患者打造了安心温馨的就诊环境……近日,五华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全面完成信息化、医疗设备等配套工作,搬迁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患者就诊及住院体验。

  “新大楼启用后,有一种来到大医院的感觉,就诊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坐诊的名医也更多了。”市民张先生坦言,家门口的医院提升后,自己不用再奔波外出求医。据了解,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造卫生强县,五华县投入7.23亿元建设五华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包括新门急诊医技楼、新住院大楼,并更新配套了一系列医疗设备器械,全面改善就医环境。

  硬件条件实现大幅跃升的同时,五华县人民医院借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南方医科大学“双百行动”帮扶等,积极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加强人才建设,采取灵活措施引进名医专家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医疗高地更好服务群众。

  去年5月,梅州谷城医院正式开业启诊,这对于五华百姓和周边群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该院填补了五华县域三级医院的空白,为五华县加快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注入新的活力,为五华百姓带来更加方便、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启诊一年多来,梅州谷城医院持续提升“软硬件”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开业至今,我们医院累计接诊患者30多万人次,其中近两成还是五华县外群众。”梅州谷城医院院长李刚介绍说,随着医院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五华县的群众不用再远赴外乡大医院求医问药,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

  近年来,五华县统筹资金近30亿元,全面实施县级医院扩容提质、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等414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级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诊疗服务网络,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呈现健康深入发展态势。

  下沉基层 百姓家门口有所医

  近期,由于天气寒冷,感冒发烧的病患有所增多。在五华县河东镇卫生院就诊大厅,不少群众正在挂号就诊,秩序井然。记者采访中发现,小小的卫生院科室布局科学、医疗设备齐全,并设有导诊台、健康小屋等,群众就医便利,“家门口”就能有所医。

  据介绍,河东镇卫生院依托五华县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省卫健委驻河东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支持下,购买了彩色B超、远程心电图、生化仪等设备,实现县域内医共体医疗信息互通互联,并设立医共体联合诊室,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能够分级诊疗和有效转诊。“近两年,我们年均接诊患者近10万人次,大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河东镇卫生院副院长李东生介绍说。

  要真正实现“常见病不出街镇”,让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建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基础。目前,五华县已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384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的任务,推动实现“一般疾病在县内解决,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目标。

  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地处安流镇,是全省47间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由安流镇中心卫生院改造而成。该院升级建设项目总投资2.1亿元,按照“二甲”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医疗建设用地面积1.8万多平方米,新建3栋大楼。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承担五华县南部及周边近50万人的医疗保健服务职能,成为该县县域医疗次中心,真正实现周边群众可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了提升镇级卫生院建设水平外,五华县还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谢叔是河东镇油新村的村民,过去由于家门口没有卫生站,他经常奔波看病。近几年,村里的卫生站建起来了,卫生站也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前看病要去10里外的镇卫生院,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天,让本来就不适的身体更加吃不消。现在我离家不到100米就能看病拿药,方便多了,健康也更加有了保障。”谢叔很满意地说。

  补齐短板 推动全面均衡发展

  要实现“建设卫生强县,打造健康五华”这一目标,医疗人才是推进“健康五华”建设的关键,是全县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五华县存在的较大短板之一。一直以来,五华县卫生技术人才情况并不乐观,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难以引进,业务骨干难以留下来。

  因此,在推进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五华县也同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补齐短板。“我们不断坚持引育并举,努力从‘引进来’‘送出去’‘留下来’三方面发力,强化人才建设。”五华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人介绍说,该县还优化薪酬制度,落实高学历紧缺人才生活补贴政策,经常开展与新引进人才谈心谈话活动,关心其家庭生活,协调解决其子女入学、青年婚恋问题,让其在五华县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五华县坚持在“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上下功夫,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将医疗与预防服务深度融合,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全县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86个,家庭医生签约45.28万人。

  此外,五华县还在传承发展中医方面持续发力探索。据介绍,在巩固提升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基础上,五华县于今年6月率先在全市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推动完善中医药领域的服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目前,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已完成县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针灸理疗科、肺病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

  五华县提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强县级、活镇级、做稳村级”目标,推动构建“县镇医共体、镇村一体化”的县域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围绕高层次卫生人才缺乏、专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上台阶”的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短板补齐、弱项补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记者 赖锋  特约记者 周扬 曾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