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市人民政府 《关于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的报告》决议的通知
来源:本网  时间:2018-09-04 17:20:57  浏览:-
字号:


转发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市人民政府  

《关于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  

的报告》决议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梅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的报告》,并作了相应的《决议》。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三月四日

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继续实施畜牧品种改良促进  

畜牧业发展议案的决议

(2008年12月11日梅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梅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畜牧品种改良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同时,切实把发展畜牧业当作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保障畜禽肉食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安全。

会议强调,市人民政府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从2009年起,再用5年时间,每年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50万元,继续支持畜牧品种改良工作,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的报告

梅州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我市畜牧品改议案续案实施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主要成效

全市严格按照品改议案的实施方案,以调整品种结构为重点,以科技兴牧为手段,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宗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较好完成了议案计划目标,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从2004年至2008年的5 年间,我市进一步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3年的30%提高到2008年的33%。续案五年来,全市已建成万头以上瘦肉型猪场20个,养猪百头以上的养猪户达7200多户,巩固和发展了37个黄牛冷配站,牛改冷配覆盖80多个乡镇,共冷配黄牛33100头,产出杂交小牛23300头。预计2008年生猪饲养量达423万头,出栏量为243万头,分别比续案前增长13%和15%,牛的饲养量为17.4万头,羊的饲养量为11万头,与续案前持平;家禽饲养量为7629万只,比增38%,兔的饲养量为121.24万只,比增11%,肉类总产26.28万吨,比增15%,牧业产值53.4亿元,比增60%。畜产品产量的增加,大大改善和满足了城乡人民的肉蛋奶需求。

(二)推动了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实现了全市生猪生产瘦肉型化、肉牛生产良种化的目标(瘦肉型猪比例由2003年的65%提高到目前的83.1%,黄牛改良面达60%以上)。二是发展了畜禽优良品种(优质山地鸡、沙能奶山羊、娟姗奶牛、新西兰兔等8个),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畜禽肉奶质量,切实提高畜牧业效益。三是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区域化生产格局。进一步发展了城郊型的瘦肉型猪基地;初步建立了具有山地牧草资源优势的五华、兴宁、梅县、丰顺、大埔的肉牛示范带,兴宁、丰顺、蕉岭、梅江区发展奶羊基地,梅县、平远发展肉兔基地等。

(三)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市有43家畜牧业企业列为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上县级、镇级畜牧业龙头,共带动3.9万户农户发展畜牧业,年产值13.38亿元。如广东温氏丰顺家禽公司2007年上市肉鸡2000万只,带动农户1000多户,农户共获纯利3000多万元。二是畜牧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全市巩固和发展瘦肉型猪、优质黄鸡、肉兔、肉牛、奶牛羊、牧草等六大畜牧生产基地,共有规模养殖村300多个,适度规模专业户4万多个,其中养猪基地118个(比2003年增加了59个)。三是加工企业蓬勃发展,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如梅州市裕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全省三家有熟鸡输港认证的企业之一,2007年出口畜牧业产值达3000万元,其中出口香港盐焗鸡产值1000多万元、猪牛肉丸产值1000多万元,预计2008年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以上。在2007年12月举办的梅州市现代农业招商暨农产品展销(订货)会上,畜牧业招商26980万元,畜产品订货金额63950万元。

(四)加快了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

一是注重畜禽品种的更新和改良。在提高瘦肉型猪品质、性能、优化杂交组合方面,业务部门认真把好技术关,注重以长白、大白、杜洛克和斯格四大瘦肉型猪品种进行科学配套组合生产,并不断从原种场、一级场引种更新血缘、避免近亲繁殖,种猪生产基地注重引种育种、科学管理、防疫灭病、售后服务的同时,积极带动农户发展生产,通过淘汰土劣公猪,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我市的良种猪普及率不断提高,从续案前2003年的65%提高到现在的83.1%;牛改方面,扶持发展了一批肉牛示范基地,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市37个牛改冷配站,引进婆罗门、西门塔尔、短角、南德文、皮埃蒙特、利木赞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冷配覆盖乡镇达80%。同时加快优质黄鸡、奶山羊、新西兰兔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二是加强种畜禽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依法对种猪场进行了审核换发证工作,全市现有省级原种猪场3个,市级种猪场56个。三是加强了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几年来,市畜牧兽医局邀请专家教授来梅授课、举办全市品改、猪病防控培训累计15期,共3500名畜牧品改和动物防疫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全市举办农民技术讲座205期,培训48300人次,印发资料30万份。

(五)培育了主导产品,打响了特色品牌。

一是培育了主导产品。我市瘦肉型猪、优质黄鸡、肉牛、新西兰兔等已成为优势主导产业。瘦肉型猪生产方面,年出栏200多万头,占我市畜牧业总量的70%,是山区生猪生产大市,2006年的“山洽会”上,我市与东莞、深圳、广州签订了100万头生猪产销基地签约项目,逐步成为珠三角重要的肉食供应基地。优质黄鸡生产方面,年出栏肉鸡5000多万只,已成为出栏肉鸡最多的山区市之一。二是全力打造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有19家畜牧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比2003年增加11家),省名牌产品梅州裕丰“客味村”肉丸、盐焗 鸡、腊肉畅销香港市场,省名牌产品广东富农公司纯鸡粉、纯鸡油等产品被联合利华、亨氏等10多家跨国公司采用,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六)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切实加强市、县、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畜禽防、检、治工作,狠抓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及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布病、结核病等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严防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全市家禽的禽流感免疫密度、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100%以上,动物防疫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畜牧品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瘦肉型猪、优质黄鸡、肉牛、新西兰兔等已成为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拉动了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农民牧业生产收入占种养收入的40%以上。经调查,饲养瘦肉型猪比土杂猪每头增值100元左右,全市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牛改杂交效果明显,一般本地牛头平利润200元左右,而杂交牛头平利润600—900元,比本地牛多获利400—700元,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牛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0.3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欢迎和拥护。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畜牧品改工作,把畜牧品改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切入点来抓。市领导刘日知书记、陈小山副书记等经常过问督促,黄开龙副主任亲力亲为,督促指导。市品改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品改工作,并经常深入到猪牛品改示范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挂点示范,每年由政府组织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品改工作,有些县还把品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的年度考核内容。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品改工作责任。

(二)科学规划,增加投入。

我们根据全市猪牛数量和分布情况,制订了品种改良和推广规划,分步实施。在市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畜禽良种场顺利迁至梅县白渡镇,现已投入生产。同时,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落实品改配套资金和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工资部分补贴,市级品改经费每年100万元全部到位,各县(市、区)积极落实品改配套资金,并保证冷配员各项奖励政策的继续实施。

(三)强化管理,注重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和县、镇都成立了畜牧品种改良领导小组,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为主,县推广站和镇畜牧站为基础,切实抓好品种改良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快基地建设。全市大力抓好猪、鸡、牛、兔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养殖场规划合理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防疫制度化、品种优良化建设,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励能人老板发展畜牧业,引进外来投资,做大做强瘦肉型猪、优质黄鸡、肉牛、肉兔等特色优势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由能人老板、回乡青年自筹资金兴办的养殖场达90多个,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目前全市20个万头以上瘦肉型猪场有19个为民营资金投资建设。做好有关项目的跟踪落实,大力抓好2006年省“山洽会”、2007年市农展会瘦肉型猪产销基地、优质黄鸡生产基地、新西兰兔生产基地等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工作。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各级畜牧部门面向基层群众,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印发宣传资料、送科技下乡、咨询等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良种良法,营造良好品改氛围,调动群众参与品改的热情,提高了畜牧品种改良的技术水平。五是落实奖励措施。为鼓励和调动基层畜牧品改工作者和农民参与品改的积极性,市出台了奖励政策,规定凡产出1头杂交牛,由市奖励配种员20元,各县也相应制订了奖励措施,提高了广大群众发展肉牛饲养的热情。六是加强品改资金管理。品改资金重点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品种引进、品改培训、牛改物资的订购等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全部严格按照财会审批制度实施,充分发挥了品改资金的效益。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畜牧品改续案实施近5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照议案要求,也还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有待提高;二是瘦肉型猪的猪肉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黄牛品改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于显现;四是畜牧产业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按照“改革、发展、安全、增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把畜牧品改工作当作增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保障肉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继续实施畜牧品种改良议案。为进一步巩固品改成效,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市政府将从2009年起,再用5年的时间,并在每年的市财政预算安排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更有力措施,继续支持畜牧品种改良工作,促进我市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二)突出重点做亮点。坚持畜牧品改工作,重点是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巩固和发展瘦肉型猪、优质黄鸡等畜牧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培育主导产业,做强亮点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落实措施抓发展。 一是抓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二是抓基地,提升标准化水平。三是抓特色,提升优势产业水平。四是抓环保,提升“绿色养殖”水平。五是抓科研与良种推广,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四)抓好安全保稳定。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免疫、监测、报告、应急处置、检疫监督等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防疫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派出技术干部深入到生产一线等形式,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宣传工作。同时进一步抓好检疫工作,依法规范种畜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以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梅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主题词:农业 畜牧业 议案 决议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市纪委办公室,梅州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