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梅州市商务局 > 工作动态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摘编(2017年4月6日)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4-07 00:00:00  浏览:-
字号:
  4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回应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切的热点敏感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摘编如下:
  一、关于习近平主席访问芬兰经贸成果。
  应芬兰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于44日至6日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北欧。访问期间,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与芬兰经济事务与就业部签署了《关于在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成立中芬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的联合声明》,中芬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的任务是指导和促进中芬企业间创新合作,研究两国创新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就深化两国经贸领域创新合作提出政策建议,为两国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8项商业协议,涉及金融、工程承包、清洁能源、食品等领域。
  芬兰长期对华友好,是首个与中国签署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作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芬经济高度互补,蕴含着巨大合作潜力,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芬兰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相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提升中芬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二、关于中国-毛里塔尼亚第三届双边经贸混委会及中国-科特迪瓦第三届双边经贸混委会的情况。
  322—30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此访旨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六次部长级会议暨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就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布十大合作计划与两国进行具体对接。
  访问期间,召开了中毛、中科两国新一届经贸混委会会议,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以及关于医疗设施、政府办公楼等援助项目的换文。双方还就十大合作计划项目拟重点推动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充分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积极的共识。
  毛、科两国对中方切实履行承诺、落实论坛成果的行动表示赞赏,表示将与中方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十大合作计划在两国的落实,使成果及时惠及两国人民。
  近年来,中毛、中科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毛双边贸易额已从2010年混委会时的12.5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6.1亿美元;双方经济技术合作成果丰硕,已建成友谊港、体育场、供水、农牧业、医院、学校等近50个项目,为毛方累计培训各类人才近900名。同时,中国已成为科特迪瓦主要贸易伙伴、投资来源国和工程承包方,2016年中科双边贸易额达到16.7亿美元。我相信,本次混委会的成功举行,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两国经贸合作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三、关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加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
  中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已于去年1226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根据圣普提出的申请,经征求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各方意见,3 29日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召开第十二次例会,各与会方一致通过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正式加入中葡论坛。至此,中葡论坛的朋友圈已经包括了全世界所有以葡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中葡论坛是由中国政府于2003年发起的、以经济合作及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经贸论坛。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葡论坛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各与会国共同签署了《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17-2019)》和《推进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愿在中葡论坛框架下,充分发挥澳门的平台作用,与包括圣普在内的各葡语国家共筑更加坚实的经贸关系,携手打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
  四、关于缅甸总统廷觉访华期间经贸议题。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缅甸总统廷觉将于46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廷觉总统首次访华。
  中缅两国是友好近邻,也是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去年以来发展势头良好。20171-2月,中缅贸易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2%;我对缅投资总额1.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72%,两国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20171月,中缅经贸联委会在京召开,双方就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中方愿以两国领导人会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中缅务实经贸合作,推动双方企业在港口、工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有关大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五、关于内贸流通扩消费专项行动会议。
  331日至41日,商务部在京召开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暨全国市场秩序工作会议。
  会上,钟山部长指出,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做好内贸流通工作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商务部门将以内贸流通扩消费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好优商品、通商路、减商负、立商信四个方面工作,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
  优商品,就是发挥内贸流通信号灯和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重要商品、重要生产资料和服务供需状况调研,摸清供需错配的底数,采取信息引导、管理创新等措施,优化供给。扩大餐饮、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有效供给。
  通商路,就是积极鼓励支持融合型创新、共享型创新和智慧型创新,围绕字做文章,解决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深入开展互联网+流通行动和零售转型升级行动,融通线上线下渠道。加快构建南北三纵、东西五横的全国一体化骨干流通网络,连通城乡基础设施。打破地区封锁,发展跨境电商,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打通国内国外市场。
  减商负,就是着力降低流通成本,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继续推进降费减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措施,降低制度性成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物流标准化,降低技术性成本。全面启动农商互联,提高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降低组织性成本。
  立商信,就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和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开展消费环境集中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