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梅州市商务局 > 工作动态
大埔的瓷器故事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5-02 00:00:00  浏览:-
字号:
  大埔县是中国青花瓷之乡,素有“南国瓷都”美誉,陶瓷生产至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出口陶瓷的主产区。

  大埔制陶史,从考古出土文物可上溯至距今四千多年的商周时期。瓷器生产则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时期,以高陂陶溪、青碗窑和三河余里等古窑址发掘遗器可鉴,其胎质、器形、装饰已臻当时上乘之品,且域内瓷业作坊比比皆是。

  千百年来,勤劳的大埔人民利用本地优质丰富的瓷土资源,发挥自己的智慧,“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中华技艺之精华”,创立了大埔陶瓷独特的风格,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饮誉中外。昔时,民间便流传有“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之说。

  大埔高坡陶瓷第一间省立陶瓷职校──“广东省高陂陶瓷职业学校”于1943年在高陂中学借场所创办。大埔第一间国营陶瓷企业──“高陂机械陶瓷厂(后改名赤山瓷厂)”于1954年在高陂赤山创办。第一家省立陶研机构──“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于1959年在高陂乌槎创办。

  大埔的陶瓷品种十分丰富,号称十大系列,近万个品种。不仅有各种器型,各种花色的日用陶瓷,还有薄胎瓷、仿古瓷、美术瓷,其青花瓷不逊于景德镇陶瓷,粉彩瓷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现在还有新兴的卫生陶瓷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也有墙地砖企业。

  大埔最为著名的是高陂的陶瓷。1986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

  大埔县三河镇余里村窑址出土的瓷器,与龙泉窑产品十分相似,系仿龙泉青瓷窑场。余里古窑址群是见证广东青釉瓷发展的实证,它的发掘,可以揭开龙泉窑在广东生产发展的历史,延长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改写了明中期广东没有青瓷器出口的历史。

  近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陶瓷工业发展,围绕“大工业、大经贸”的工业经济构思,坚持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发展道路,以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高陂镇)为中心,带动辐射光德、桃源、洲瑞三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陶瓷产业已经成为大埔经济的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