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彬
东晋诗人陶渊明用笔塑造了一个令世人神往的桃花源,如今在五华县潭下镇金石村有个人不但向往,还“野心勃勃”欲打造一个桃花源。不同的是,陶渊明言明“不足为外人道也”,他却想借桃花源打造“桃花乡村游”,迎四海宾客,赏桃花,摘桃果,吃农家菜,享农家情。他就是金石村的村支书李旭煌。
乡村医生做村支书
金石村是偏远山村,距离镇上差不多有十公里的路程,61岁的李旭煌是土生土长的金石人。他是金石村至今唯一取得从医资格证的正规医生。这样的条件可以到医院端着“铁饭碗”,可以到镇上开药房诊所,但是他却选择了金石村条件差的合作医疗站,因为村里需要专业医生。金石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孩子,生病了去医疗站都困难,所以他基本都是上门看诊,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
用村民的话来说,李旭煌从来就不是个“安分”的人,他看同镇的其他村发展得很快,金石村仍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于是试着在1995年村委换届选举的时候参选,没想到竟然高票通过,从此这个乡村医生成为金石村最大的官——村支书。
成为村支书后李旭煌更忙了,他难得待在村委平房里,几乎每天都是走家串户,为村民排忧解难,化解邻里矛盾。
筑巢引资谋发展
李旭煌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他有抱负,也有决心发展金石村,可没钱一切都是空谈。但是他不愿意等着天上掉下馅饼,而是筑巢引资。他屡次给镇政府递报告,详细介绍金石村的情况,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当听到第二届扶贫双到工作在选村时,他再次递报告,说明金石村需要帮扶。同时组织村民开始疏通河道,整治村里的卫生环境,他坚信,山清水秀、整洁卫生是金石村最大的优势,而没有人愿意让一个美丽的地方戴着贫困的帽子。
在扶贫开发的三年里,李旭煌比驻村干部还忙,每一个帮扶项目他都跟帮扶单位认真商量、讨论、谋划,保证真正落到实处。修村道、建设文化广场、卫生站、学校……每一个项目他都亲力亲为,监督每一个环节,用他的话说就是,金石村绝不容许豆腐渣工程,否则他对不起帮扶单位,对不起政府,对不起金石村民。
如今,金石村大变样,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气派的文化广场,美丽的学校,正规化的村委办公楼……但是,他还不满足,如今只是筑好了巢,资金还没引进来,持续发展还没有明路。2016年春节,李旭煌聚集了村里的乡贤,共同谋划金石村的发展。邀请函发出后,很多村干部心里没底,会有人来吗?因为这样的活动,说好听点是为村里谋发展,说难听点就是从人家口袋里掏钱。可活动时间还没开始,外出乡贤就陆续到了,有一些甚至不请自来,最后竟然很多人连凳子都没得坐,短短一个下午,这个不到两千人的小山村竟然筹到了十几万元的发展资金,为金石村孕育着新的发展之路。
摘不掉的“官帽”
连任数届村支书后,眼看金石村的发展步入了正轨,李旭煌也想功成身退,把位置让出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也希望年轻人用新思想带领金石村迈上新的台阶。但是,新一届的村委选举会上,李旭煌再次以高票当选村支书一职。
既然摘不掉这顶“官帽”,那就把这个村支书做得更好,唯有这样才不辜负全村人的信赖。近年,潭下镇党委政府决定“五村联动,打造桃花源”建设新农村示范区,金石村刚好被规划在其中。桃花源的打造,让金石村戴上了“美丽”的花环。李旭煌不甘于此,他借助桃花源建设,牵头在金石村河畔两岸打造了“十里桃花堤”,现桃花堤已初见雏形,今年3月,十里桃花灿若红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可李旭煌的“野心”又作梗了,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美丽金石”的基础上,发展集赏花、采摘、体验、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游”,养上鸡鸭,再盖座农庄,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看看山,玩玩水,还能让游客吃上正宗的农家菜,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希望假以时日,金石村的桃花源会让游客们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