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 梅江区教育局
       学校性质 公办
       详细地址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黄塘路
       联系电话 0753-2202697 2203429
       学校介绍

    乐育中学是梅州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邑人黄墨村、吴登初与德、瑞、法基督教巴色差会传教士马谟鼎、凌高超合作,在梅城北门岗文祠创办务本中西学堂。次年,传教士凌高超认为学堂要由教会办理,便从务本中西学堂分出部分师生另办乐育中学西学堂,初借城內凌、杜两家祠上课,后迁城西黄塘新校更名为乐育方言学校,旋又改为乐育中学。

    当时学校为便利学生能毕业后升入上海同济大学就读,特开设德语课,除国文、历史、地理采用汉语讲授外,其他各科均用德育教学,是全国用德语教学的四间中学之一。是年,校名改为乐育德文中学校。1914年由万保全(瑞士人)任校长。万在任期间,陆续兴建校舍,开辟体育运动场。在校兴起近代足球运动,开创梅县足球运动之先河。这段时期,学校治学严谨,校风优良,毕业生投考各大学均获录取,声誉日隆。原嘉应五属和闽赣边区各县慕名而来的学生为数不少。1920年至1925年间,校舍逐年扩建,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一兼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学。

    1926年秋,革命潮流激荡,乐中掀起收回教育权的学潮。1927年巴色差会宣布乐中停办。1928年在各地方面热心教育事业人士的关怀下,组织校董会,筹措办学经费,进一步完善校舍,扩建运动场,充实图书馆、仪器设备,聘请曾志明博士为校长。自此乐中为华人接办,学校逐年有所发展。

    1949年9月,梅县解放,1950年梅县圣约瑟中学并入我校。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乐育中学,学校由私立中学改为公办中学。同年,梅北中学高中学生又合并到乐中。学生人数由之前300余人增至1000多人教职工由30多人,增至80多人。1960年,学校改名为“黄塘中学”;1961年秋停办高中,改名为初级中学;1969年复办高中,学制为高、初中各两年。

    1988年撤销梅县市,设立梅江区,校名改为“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现在学校高中有15个普通班,2个职业班;初中有24个班;有一批学生考进大专院校深造。高考升学率居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占地面积41514平方米,其中绿化占地25108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及其夫人黄丽群校友捐建的“丽群楼”和“丽群大礼堂”;旅港邹耑金、涂禄昌校友捐建的“八十五周年纪念图书馆”;香港嘉应商会名誉会长黄华先生捐建的“兢业楼”;旅印尼校友姚仕伟先生和李运钊先生捐建的“畅群楼”;海内外校友捐建的“八十五周年纪念楼(科学馆)”;旅泰实业家余木泉、钟爱仙校友伉俪捐建“新北校门”;旅印尼实业家黎次珊校友、汤建英女士捐建的“建山楼”;由黎次珊校友牵头和同届及部分广州校友捐建的“南校门”;旅港校友林苑如复建“明露亭”;2007年校友捐建“校友楼”、邹耑金、钟爱仙等境外校友捐建“师恩楼”,曾宪梓博士、黄丽群校友捐资200万元把运动场改造为标准塑胶运动场,使学校容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建校120年来,培养高、初中毕业生计有30000多名。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自的岗位上对社会作出不同的贡献。这些毕业生当中,有不少专家、教授、工程师、医师、实业家和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中获学部委员、院士称号的有:梁伯强、钟士镇、江欢成、刘迪华4人;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有梁伯强、陈安良、罗潜、曾志民、古鸿烈、罗耀明、曾立胜、吴乃龙等47人;校友中评为教授、副教授的有何凯宣、吴道钧、罗伯诚、刘权章、谢联发等100多人;评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主任医师的有100多人。更多的校友在工、农、商、学、兵、教育、科研各条战线上发挥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