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梅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  时间:2016-03-23 14:40:27  浏览:-
字号: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个目标、三大抓手、两条底线”的要求,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落实“两大振兴政策”,聚焦“三大抓手”,加快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推进“一区两带”建设,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5.09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9亿元,增长4.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0.86亿元,增长8.2%,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86.92亿元,增长8.3%,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6.54亿元,增长11.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构比例由2014年的19.72:37.31:42.97调整到2015年的19.65:36.74:43.61。民营经济增加值595.57亿元,增长7.6%。梅州市人均生产总值22047元,增长8.2%。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80.4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0.8%,增长9.7%。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上升1.6%(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3%,居住类价格下跌1.4%。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5%,下跌0.5%。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5.81%,同比下降4.1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05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542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0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5%,比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58亿元,增长21.5%;其中税收收入73.82亿元,增长21.5%。

虽然当前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投资总量小,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工业短板突出,重大项目和优势骨干企业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差距仍较大;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2016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深入实施“一区两带”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304.04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产值199.29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15.01亿元,增长6.8%;牧业产值71.69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10.24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1亿元,增长5.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47万公顷,下降0.0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5万公顷,增长0.9%。

全年粮食总产量123.84万吨,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106.44万吨,增长0.3%;玉米产量3.84万吨,增长0.8%;花生产量4.06万吨,增长2.4%;烟叶产量1.08万吨,增长1.4%;茶叶产量1.42万吨,增长3.1%;水果产量141.66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229.82万吨,增长6.5%。

全年肉类总产量27.98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19.76万吨,下降1.2%。当年肉猪出栏263.65万头,下降1.6%,年末生猪存栏158.86万头,增长1.1%。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1.11万吨,增长4.5%。

全年林业人工造林38.73万亩,迹地更新2.06万亩;低产林改造22.06万亩,比上年增长11.0%;林木总消耗量63.8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林木采伐量62.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5%;年末森林覆盖率74.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6.92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增长9.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83.96亿元,增长8.7%,六大支柱产业中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和矿业加工分别增长7.3%、-2.8%、17.9%、10.9%、14.8%和10.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1%;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46.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9%;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7.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0%。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2.41亿元,增长10.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8.53亿元,增长10.6%;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104.03亿元,增长11.9%。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5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56.08%,比2014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15.72亿元,增长13.9%,其中:利润总额44.36亿元,增长21.4%。全年全部工业用电量44.52亿千瓦时,增长1.0%。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51个,实现总产值241.12亿元,增长11.1%;实现利润总额16.25亿元,增长16.3%;利税总额27.50亿元,增长15.6%。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32.22万平方米,增长13.9%,房屋竣工面积673.25万平方米,增长2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8.06亿元,增长39.4%。其中,项目投资399.67亿元,增长43.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65亿元,下降11.0%;第二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59.9%,其中工业投资208.84亿元,增长59.8%;第三产业投资353.49亿元,增长30.7%。

房地产开发投资168.40亿元,增长31.3%。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09.11亿元,增长10.5%。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19.33亿元,增长98.5%;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22.12亿元,下降8.6%;别墅、高档公寓投资3.72亿元,增长93.8%。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68亿元和41.13亿元,分别增长78.9%和217.8%。商品房施工面积1179.41万平方米,增长22.9%;商品房竣工面积329.29万平方米,增长43.2%;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02.57万平方米,增长31.2%;商品房销售额139.80亿元,增长29.1%。

五、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44亿元,增长4.7%。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77.60亿吨公里,增长12.7%,其中:公路176.90亿吨公里,增长12.9%;完成旅客周转量39.52亿人公里,增长11.4%,其中:公路39.50亿人公里,增长11.4%。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5.91万辆,增长18.5%。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23.65万辆,增长20.9%。本年新注册汽车4.62万辆,增长29.1%。据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常住居民汽车拥有量16.3辆,同比增长1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23.9辆,同比增长12.2%;农村常住居民9.8辆,同比增长25.6%。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705.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2公里。其中:新建高速公路13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11.2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45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增长25.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62亿元,增长28.7%;电信业务总量62.83亿元,增长25.1%。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360.45万户,下降2.4%,其中3G移动用户65.90万户,下降41.5%;4G移动用户68.70万户,增长227.5%。固定电话用户56.62万户,下降6.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60万户,下降3.1%;乡村电话用户26.02万户,下降9.6%。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3.69万户,增长25.6%。据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常住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248.3部,同比增长8.0%;固定电话拥有量58.5部,同比下降6.1%;计算机拥有量52.1台,同比增长16.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79.5台,同比增长17.8%,农村常住居民28.7台,同比增长4.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50亿元,增长11.1%。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89.13亿元,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6.37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514.94亿元,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56亿元,增长7.9%。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24.54亿美元,增长12.5%。出口总额22.72亿美元,增长20.4%,其中“三资”企业出口7.23亿美元,增长4.6%,私营企业出口14.95亿美元,增长30.9%。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8.88亿美元,增长23.0%,占出口总额的83.1%。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1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67亿美元,下降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71亿美元(按国家商务部确认口径),下降51.5%。

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027.48万人次,增长20.1%。其中:全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1544.02万人次,增长20.1%。国内外旅游总收入313.46亿元,增长23.2%。

八、金融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1.91亿元,增长15.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5.28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1.20亿元,增长7.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6.41亿元,比年初增长15.9%。

年末,共有10家证券机构在梅设立分公司(营业部)17家,1家期货机构在梅设立营业部1家,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累计13643.51亿元,增长254.85%;资金账户累计新开户数132379户,增长500.8%。股票基金账户余额113.56亿元,增长68.5%。

全市共有9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市场挂牌上市。9家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768.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1%,全市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增发、发行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19.76亿元。

全市共有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2015年新增5家;6家挂牌企业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于2015年获得融资8221.5万元。

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42.55亿元,增长56.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74亿元,增长24.4%;人寿保险费收入29.81亿元,增长76.2%。已决赔款7.06亿元,增长18.6%,其中:财产保险已决赔款6.28亿元,增长23.0%;人寿保险已决赔款0.78亿元,下降7.6%。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科研机构17个。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自然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95353人。全市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3项,其中省级1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133件,增长38.0%。其中:发明163件,下降6.3%;实用新型2244件,增长70.5%;外观设计726件,下降7.0%。专利授权量2985件,增长85.5%。其中:发明46件,下降43.2%;实用新型2204件,增长105.2%;外观设计735件,增长61.9%。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894人,在校学生25303人,毕业生6053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1935人,在校学生26046人,毕业生1045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373人,在校学生40439人,毕业生18347人;普通高中招生32241人,在校学生106609人,毕业生40384人;普通初中招生45083人,在校学生139563人,毕业生53468人;普通小学招生60014人,在校学生312546人,毕业生44235人;技工学校招生5079人,在校学生18852人,毕业生507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570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5804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初中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4.3%。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有线电视台8座,电影放映单位23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6.1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600万份、各类杂志185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203.65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57个,其中:医院36个,妇幼保健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镇(街道)卫生院11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全市拥有病床15547张,其中:医院10155张,妇幼保健院76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1张,镇(街道)卫生院3916张,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63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446人,其中,医院10576人,妇幼保健院138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3人,镇(街道)卫生院5763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7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403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3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197人,注册护士7276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31块,其中:金牌8块,银牌10块,铜牌13块。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种运动竞赛会52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6.3万人次。

十、人口与环境、人民生活和安全生产

年末常住人口434.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4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7.7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45‰,死亡率为5.65‰,自然增长率为6.8‰。年末户籍人口为543.79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共有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4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梅州城区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96.1%;主要江河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保持稳定。

全市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1个,面积17.02万公顷。

梅州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4.4元,增长10.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3元,增长9.9%,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9.4元,增长9.4%,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7%。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8.6%。城镇常住居民现住房建筑面积人均43.7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7.7%。农村常住居民现住房建筑面积人均44.1平方米。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企业离退休人员)有98.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参加工伤保险的有28.75万人,增长1.2%;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43.1万人,增长0.5%;参加职工失业保险的有25.61万人,增长5.4%;参加生育保险的有28.57万人,增长1.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67.12万人,增长0.2%;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41.94万人,增长0.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全市五大险种社会保险费收入78.25亿元,比上年增收10.78亿元,增长16.0%。

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4007人,其中112间敬老院入院人数2166人,社会福利院床位450个。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269725人次。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193952人,其中:城镇11807人,农村182145人。社会服务设施2098个。目前,全市各镇(街道)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92起,造成死亡人数158人,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9人。各类事故直接财产损失918.85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0-2014年数据为年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上年《梅州市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

4.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从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5、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局;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国际互联网用户、邮电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市金融局;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和电影数据以及报纸、期刊、图书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卫生数据来自市卫计局;户籍人口及非农人口来自市公安局;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境保护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全监管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