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一季度取得“开门红”,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信心。图为梅县区生机勃勃的城景。(吴腾江 摄)
嘉元科技积极推进铜箔产品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嘉元科技供图)
雁南飞茶田景区是茶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吴丽伶 摄)
珍宝金柚研发了金柚啤酒、金柚饮料和金柚果脯等深加工产品。(吴丽伶 摄)
盛富金属是梅县区培育机械智造产业的代表企业。(吴丽伶 摄)
2025年一季度,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增速位列全省122个县(市、区)第二名、全市第一名;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1.35亿元,比增62.9%,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39.8%,两项增速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这份“开门红”的成绩单,不仅勾勒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曲线,更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近年来,梅县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及早统筹谋划部署,围绕建设产业新城、文旅名城、幸福之城目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要,狠抓产业发展;坚持谋划在先、准备在先,提供要素保障;坚持全民动员、全民招商,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找准“着力点” 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赛道上,梅县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对产业发展坚持系统思维、规划先行,立足长远、注重实际,超前谋划、超前部署。早在2021年和2022年,就先后制定了《梅县区铜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梅州市梅县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产业规划,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持之以恒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逐年逐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为构建具有梅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梅县区统筹推动传统、主导、新兴三类产业齐头并进,提速改造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推动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贯通上下游的百亿产业集群,形成工业发展主引擎;布局新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材料、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谋划引进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同时,梅县区持续优化完善“一园一区一港一地”产业规划布局。作为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州梅县产业园坚持园区围着产业转、要素推着项目走、人员盯着项目干,构建从项目洽谈签约到竣工投产全流程闭环服务,全力保障庆达科技、润龙汽配、成富电子等8个在库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激发经济发展活力。2025年一季度,该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85%,在全市10个产业园区中增速最快。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梅县区坚持“一把手”招商,积极推行“全员招商”,瞄准龙头企业、链式企业等精准招商,调整建立了11支区级招商服务队、19支镇级招商服务队,高标准配齐招商队伍,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要求,连续五年获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绩效管理优秀等次。2025年一季度,新签约4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产业等12个项目。
为推动县域经济提质提效、争先出彩,梅县区还将“四上”企业培育壮大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高位推动、精准施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支持、培育和引进“四上”企业,实现数量突破和质量提升,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据梅县区统计局统计,2024年,梅县区“四上”企业新增92家、净增44家,新增净增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构建起优势产业“挑大梁”、新兴产业“添活力”的多元化产业生态。
紧盯“关键点” 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走进嘉元科技无尘生产车间,生箔机正开足马力,高性能铜箔如流水般从辊轴上延展而出,经过电解、剥离、分切等工序,薄如蝉翼的铜箔最终被收为卷状。“铜箔生产要经过溶铜制液、生箔防氧化处理、分切裁剪及品质检控等工序,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凝聚着技术人员的大量心血。”嘉元科技董事会秘书李恒宏介绍道,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铜箔产品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已掌握多项铜箔核心技术。
作为梅县区高端铜箔产业的龙头企业,嘉元科技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比增113%,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6万元,业绩大幅增长,营收同比翻倍。在嘉元科技等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下,一季度,梅县区以铜箔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分别比增417.6%、12.9%,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增强,BPW(梅州)车轴、庆达科技等企业产值也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位于南口镇的梅州市盛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梅县区培育机械智造产业的代表企业,当前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我们持续投入设备更新改造,并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2024年实现了逆势增长。”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宇文表示,今年通过电商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了一季度产值同比稳中有进。在梅县区的大力支持下,预计总投入1.5个亿的四期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以‘政策惠企、服务暖企、创新强企’的核心思路,精准施策,并充分运用‘一起益企’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畅通企业问题诉求反映渠道,助力企业纾困增效。”梅县区经贸系统党委副书记潘春标表示。开年以来,梅县区以“起步就起跑”的决心,持续推动在建工业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明宇新材年产4万吨岩棉板、同盛新材年产15万吨沥青混凝土等项目均已投产,顶业年产10万吨饲料、梅州综保区独立储能电站即将投产。
近年来,梅县区紧盯“关键点”,积极培育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加快构建贯通上下游的百亿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116.5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3.23%,成为工业经济主引擎。特别是铜箔产业全力拓市场、强创新、优保障,成为梅州市唯一入选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强芯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产业,成为全国铜箔重要生产基地。
打造“闪光点” 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位于雁洋镇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小青瓜、彩椒等各种蔬果。据介绍,该基地创造了“一周敲定选址、两周签约进场、三周土地平整并全面开工”的“梅州新速度”,投资4.6亿元,占地面积324.3亩,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实现农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年产值超7000万元。
这是梅县区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梅县区还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传统农业,“我们建设了研发实验室,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赋能,实现了梅县金柚和梅县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斯说,目前,以金柚和茶叶为原材料,研发了啤酒、饮料和果脯等三大系列深加工产品。
为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梅县区还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由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雁南飞茶田景区,打造了集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茶研学于一体的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景区,是茶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景区以谈茶史、学茶识、游茶山、品茶香、吃茶餐、观茶艺为主题,游客在这里可以实现茶村康养、茶俗体验、制茶体验、非遗手作等。”雁南飞茶田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近年来,梅县区以项目招商、市场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公共配套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推进乡村旅游共建,加强旅游住宿业品牌打造,探索农民合作社、共享农庄等乡村旅游模式,实施雁南飞景区茶旅融合项目、打造阴那山樱花园等,推动“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各地的好风景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丰景”。
2025年“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展示了松口古镇独特的侨乡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掀起了松口古镇的旅游热潮,让松口古镇成为春节假期新晋网红景点。“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梅县区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加快推进松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等项目建设。”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松口古镇焕发新活力,为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增添动能。
新业态为县域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2025年一季度,梅县区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5.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65.34万元。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梅县区将在县域经济“蓝海”中继续“拓荒”,推动兴业、强区、富民一体发展,探索多种路径为县域经济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吴碧芬 冯森达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