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在广州松园宾馆
叶剑英故居图
开国元帅叶剑英出生于梅县区雁洋镇,并在这里成长、求学、立志,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勇敢的品质,孕育了叶剑英突出的文学素养和坚定的革命斗争意志。叶剑英戎马倥偬,从投身革命离开家乡开始,一直少有机会回乡探亲,但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他永远对故乡的亲朋旧友、山山水水充满了眷恋思念之情,热爱家乡和关心家乡的情怀始终如一。作为华夏诗坛上著名的“诗帅”,叶剑英诗作整体直抒胸臆、语意明畅、题意显豁,而其中不乏表达思乡的诗句,“梅花端的种梅州”“归读阴那梅水滨”等等无不体现着叶剑英心中那份浓厚而纯粹的家乡情结。
梅花端的种梅州
1897年,中国半殖民地化愈加严重,外有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内有清政府贪污腐败。这一年的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雁洋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是典型的客家人,像大部分客家人一样在家务农,经营一些小生意,却也始终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培养。梅县对于叶剑英而言,不仅仅是出生的故乡,也是学习成长,乃至革命思想萌芽孕育的地方。叶剑英幼时喜听客家歌谣、民间故事,少时在私塾也不断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中的英雄事迹,从而培养了其反抗社会不公和剥削压迫的斗争意识。1911年,年仅14岁的叶剑英,获悉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挥笔写下“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壮志未曾酬。倚天万里须长剑,不灭豺狼誓不休”的豪言壮语。1915年,其在梅县油岩奋笔疾书:“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1917年更是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跟随孙中山出巡广西、参与黄埔军校建校、参加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参加北伐战争,一路披荆斩棘,南征北战,在这期间,写出了“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的经典名句。诗中除赞颂梅花“铁心玉骨”的品格,“几世修”的艰难炼成,更是寄托了青年游子叶剑英在外“梅花端的种梅州”的浓浓思乡情怀,印证了叶帅金戈铁马之外,想起故乡,总有万千温情在心中。
念年人事各西东
1927年,蒋介石不顾国内形势,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叶剑英发表“讨蒋通电”,与蒋介石决裂,于7月秘密加入共产党,随后协助周恩来等进行南昌起义,并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离开广州。1931年到达中央苏区参加苏区建设和斗争,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一次敌机轰炸中负伤,带伤坚持行军作战。1935年,识破张国焘分裂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在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毛泽东后来屡次称赞这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和革命立的一个大功。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个年头,叶剑英重回广州,写下《羊城怀旧》:“百战归来意气雄,念年人事各西东。关心最是公园路,十丈红棉依样红。”字里行间不仅凝结着对同学朋友的诚挚友谊,也充分表达了一个在外军人眷恋故土的赤子之心。
顿令乡思起乘除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回到广东任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底至1953年,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经济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50年左右在梅县老乡丘哲的广州家中作客,兴起之时,触景生情作诗一首:“蛇羹鱼弹胜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歌翻旧调,顿令乡思起乘除。”诗词中叶帅引用思乡典故“莼鲈之思”表达自己怀念故乡之情,“蛇羹鱼弹胜莼鲈”中的“蛇羹”“鱼弹”正是其家乡梅县的名菜,彰显着其浓浓的恋家思乡情怀。在叶剑英征战在外的戎马生涯中,由于少有机会回梅县,家乡虽近在眼前,却也遥不可及,而正是面对这种无法返乡的无奈,怀着对家乡山水无限的思念和为民族复兴而献身的伟大志向,一心革命、奋勇抗争,直至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新中国成立,才有了重返故里的机会,有了和老友同桌食酒、同唱山歌、重温旧事的时间,以及“顿令乡思起乘除”的万千感慨。
归读阴那梅水滨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曾多次回梅州视察,更是对梅州的发展建设作出具体指示。1957年,叶剑英亲自为母校东山中学校庆题词:“东山是被初升的光芒照耀过的地方,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在这里播下了嫩芽……”并嘱咐母校师生要保持谦虚,戒骄戒躁,勇往直前。1971年1月,叶剑英出差顺途回到梅县,看到家乡发展仍然落后,山区一片凋零之象,告诫家乡人民:要向山进军,造林种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治山致富,广开生产门路。1973年8月,在中南海接见赴大寨等地参观学习的梅县地委主要负责同志时,指出“世界革命我们要关心,家乡建设也要关心”,并作重要讲话,为梅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77年,叶剑英来到广州冬休,住在松园宾馆,举目青山苍松,遥想家乡,写下了朗朗上口的《松园》:“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园终不老闲身。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表达了其虽年事已高,“会当再奋十年斗”的进取精神,以及希冀重回青少年时期“归读阴那梅水滨”的意愿,表达了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为国家作贡献的渴望。故乡,始终是叶剑英魂牵梦绕的地方,他时刻关注着梅州的发展建设,时刻关心着梅州人民的生活和教育事业。
万丈霞光值暮时
1980年5月,在广东省委书记、省长习仲勋等的陪同下,叶剑英最后一次视察梅县,在梅县整整住了四天,并接见了地、县、市干部,十分高兴地夸赞了梅州发展建设的成绩,再次提出“要向山进军”和抓好干部建设的要求。在重访雁洋旧居和儿时读书求学之地时,已是83岁高龄的叶剑英感慨良多,写下《回梅县探老家》一诗:“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人生百年半九十,万丈霞光值暮时。”八十三年不过匆匆一瞬,故乡的点点星星浮现脑际,父亲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母亲煲饭时柴火的燃烧声,自己在“竹精子”下背诵《千字文》的琅琅声,“木窗灯盏忆儿痴”,一切都那么清晰,却也是再触碰不到。尤为可贵的是,叶帅的这首诗词表达了豁达的心境和终生奋斗的意境。“人生百年半九十”,人生百年,九十岁也只是一半而已,“万丈霞光值暮时”,道出了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向上精神。家是中国人一直为之奋斗的源泉,叶剑英追求理想离开家乡,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危难之际勇往直前,于乱流之中力撑残局,始终是为了国家这个“大家”。(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邓威雄 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