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未来发展 > 产业规划
丰顺县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
“双向赋能”激活城乡发展新动能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10-22 11:38:48  浏览:-
字号:

在苏区与湾区的"双向奔赴"中,丰顺用三年时间蹚出一条"靠改革破局、靠产业强基"的突围之路。(高讯 摄)


梅州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王锐 摄)


丰顺县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正全力冲刺攻坚,火热的建设场景,为全县制造业集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受访者供图)


丰顺县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紧张作业。(王锐 摄)


  当“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遍南粤,当《梅州方案》为苏区融湾按下快进键,地处粤东北的丰顺县迎来历史性转折。2022年以来,这个曾经的发展洼地以一组亮眼数据实现华丽逆袭:2023年GDP增速全省第四、2024年稳居全省前十、2025年上半年持续领跑……在苏区与湾区的“双向奔赴”中,丰顺用三年时间蹚出一条“靠改革破局、靠产业强基”的突围之路。

  产业跃迁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换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36.28亿元、增长9.5%,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43.57亿元、增长6.5%,持续领跑全市并位列全省第九;2025年上半年再传捷报,地区生产总值67.6亿元、增长6.3%,稳居全省前十、全市前三……

  这组数据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增长动能正从传统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

  在丰顺县经济开发区的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光伏阻燃材料。这家创建于1998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梅州首家国家新一轮第二批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阻燃、导热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宏波说,“公司将继续向光伏、导热、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发出更适应这些领域需求的高性能产品。”

  宇星的蜕变是丰顺产业升级的缩影。通过实施“产值倍增计划”,当地推动智能制造、电子电声、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引导钢铁产业绿色转型。

  “必须将‘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苏区振兴的重要方向。”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多次强调。更关键的是,丰顺在省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找准定位,近三年净增“四上”企业98家,市场主体实现“量质齐升”。

  2024年底,在广州市海珠区工美港,丰顺(海珠)科创发展中心正式运营。这个“反向飞地”不仅吸引4家湾区企业入驻,更让丰顺电声产品首次亮相广州国际汽车展。“潜在客户实地参观后,能直观了解产品、生产流程与技术实力,进而与本土生产基地建立更紧密业务联系。”丰顺县电声行业商会主任林坤表示,去年在工作队帮助下,丰顺电声企业首次亮相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不仅开阔眼界,接触前沿信息,更推动企业主动转变思路、找准新赛道。

  这种“苏区资源+湾区平台”的模式,正是丰顺破解要素瓶颈的创新实践。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丰顺不仅承接产业转移,更主动参与湾区产业分工。

  目前,丰顺县电子电声和五金产业配套园一期(电镀片区)已动工建设,工人文化宫、配套服务中心、美食街、园区路网等功能配套持续完善,丰良、茶背、汤西3个跨镇域扩容园区加快建设,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融湾实践 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赋能”

  2025年4月,深圳一场招商推介会上,丰顺县签下第104个纳统项目。这种以“乡情”为纽带的聚会,三年来已吸引241.69亿元计划投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丰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务实举措与暖心服务,为外出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注入强劲信心。”深圳市鹏湖文化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陈建新积极响应丰顺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决定投资15亿元在丰良建设龙宇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0亿元。

  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丰顺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等具体改革事项,谋划实施招商引资、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积极争取省市下放用地、用林、环评、用能等方面的行政职权,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而行。

  同时,丰顺积极实施“免费梅州”促招商引资及创业行动,储备9万平方米免费标准化厂房、3000平方米以上免费创业空间、3600平方米以上免费办公场所、43套人才公寓以及575间高品质酒店房源,吸引企业人才就业创业。

  当前正是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丰顺县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目前二期进度已完成85%,预计年底前建成。”项目经理曾绘绘表示,三期施工作业已全面铺开,目前已组建多个专业施工班组,分区域、分工序开展平行作业,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摊开粤东北交通图,汕梅高速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235国道综合提升项目同步实施。近三年,丰顺实施重点项目173项,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随着梅龙高铁开通,丰顺正式融入湾区“1.5小时生活圈”,交通末梢变身为融湾枢纽。

  在工业升级的同时,丰顺以茶叶、特色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牵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智慧渔业产业园、灵芝孢子粉三产融合等项目发展,通过土地连片流转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这种“产业红利”更延伸到民生领域:通过与湾区医院共建医联体,县域就诊率提升12%;引进湾区教育理念改扩建学校,新增学位超3000个;农村公路改造惠及15万群众……融湾成果正通过多个维度惠及百姓,丰顺正以产业兴为支点,撬动城乡美、百姓富。

  创新机制 从“要素驱动”到“改革驱动”

  “来丰顺就对了,没有后顾之忧。”在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弼文看来,丰顺宜居宜业的生活圈既符合企业发展所需,亦符合自身生活所求,“我还经常介绍朋友来丰顺投资兴业、安居乐业。”

  企业负责人的主动“代言”,既是对丰顺宜居环境的认可,也体现了丰顺“聚人”举措对产业发展的反哺——稳定的人口基数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产业的繁荣又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吸引力。

  丰顺县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县城和典型示范带动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重点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构建城与产、城与人、城与乡的“双向”融合发展格局。

  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丰顺大力实施“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做大做强县域功能性国企,园区运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园区运营效率,更激发了市场活力,园区工业总产值2024年首破百亿、达103.7亿元,比2022年增长53.62%,今年力争达到119亿元以上。

  如今,随着要素瓶颈的不断突破,丰顺的融湾发展已形成“以项目聚要素、以要素促产业、以产业强县域”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丰顺深挖温泉康养、客潮文化、红色研学等特色资源,主动与湾区文旅企业、高校院所搭建合作桥梁,让丰顺文旅资源魅力得到充分释放,让两地人才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能力提升,让苏区与湾区的文化联结更紧密、情感共鸣更深厚。

  站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时间节点,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表示:“要坚定不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更好统筹城乡融合、绿美丰顺、文化强县、重点民生、安全发展工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反向飞地”模式深化、产业协同加强、要素流动加速,这个粤东山城正在书写苏区融湾的新篇章——不仅要从湾区“借船出海”,更要与湾区“共扬风帆”。

  从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到民生服务的“暖温度”,从经济数据的持续领跑到城乡面貌的蝶变,丰顺用三年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苏区与湾区的“双向赋能”,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联通,更是发展理念的融合、创新动能的共振。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融湾之路上,丰顺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记者 王锐  特约记者 郑坤  卜优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