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新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抓手,依托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抢抓梅龙高铁开通契机,深入实施“旅游+”模式,持续在“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品牌带动,解锁旅游促“三交”新流量
梅州发挥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优势,抓住梅龙高铁开通机遇,谋划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今年国庆期间,梅州以2024年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为抓手,积极打造“‘梅’好时光 醉美客都”品牌,开展广东汉剧、客家山歌、五华木偶戏、丰顺烧火龙、兴宁版画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带领游客探索发现梅州的文化魅力,展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创新,形成浓厚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繁荣发展的和谐之韵。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类活动159场,涵盖文艺演出、文博展览、百姓舞台、非遗活动、公共文化活动等各类场景。据统计,2024 年国庆假期,梅州是广东旅游订单增长最高的城市,日均增长率比去年上涨 49.3%,累计接待游客201.43万人次。
二、文旅联动,助推旅游促“三交”新动能
加强对旅游体验的设计和引导,让游客进行深度体验,将红色文化、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等元素融入旅游领域,积极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线路,比如与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城市串联,打造“中央红色交通线”和“八一星火”2条省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结合美食文化推出“龙舸摇江·胜日寻香”大埔夏季美食之旅;以乡村振兴为基础设计蕉岭县的“潮玩蕉岭·歌酒田园之旅”;以足球赛事为主定制“足球文化体验游”,组团到五华足球特色小镇开展足球趣味嘉年华活动;借助奥运热度推出的“在奥运冠军家乡遇见‘梅’好”旅游路线以及十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推介等等,满足各民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定制化的旅游需求,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空间。
三、非遗互动,拓展旅游促“三交”新内涵
坚持发挥非遗文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同宣传、教育、文旅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整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博物馆、非遗文化展示馆、旅游景区、文艺院团等资源,围绕“品客家文化· 赏梅州非遗”主题,经常性开展以“印象非遗· 鲤鱼灯舞”、“印象非遗·兴宁版画”、广东汉剧“脸谱的秘密”、客家剪纸等为主要内容的“线上+线下”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不断丰富非遗、民俗等体验项目,推动各族群众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尊重、在交流中互相包容欣赏、在交融中互相学习帮助,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