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区县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17日在梅县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6-06-01 10:16:33  浏览:-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17日在梅县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梅县区区长 钟光灵

各位代表:
我代表梅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主要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围绕从“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到“全省山区五市排头兵”再到“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任务,致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社会民生,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十二五”末,全区生产总值169.65亿元,年均增长10.5%;预计人均生产总值3140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11年突破10亿元的基础上,2015年又突破20亿元大关,达2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4倍;税收31.4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9倍;本级税收从2010年居全省山区五市30个县(市、区)第三位,上升到2015年居粤东西北74个县(市、区)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138.3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6%;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23倍。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启动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制订实施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四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方案,出台系列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2:36.5:39.3。梅雁、宝丽华、超华、华银、BPW(梅州)车轴、卡莱(梅州)轮胎等一批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增3家上市企业,增加20家规模以上企业,“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4.94亿元。创办电子商务产业园,入园企业58家,被评为“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增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个省农业名牌产品、2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72个“三品”认证农产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27家、家庭农场525家,金柚成为“岭南十大佳果”、“广东十件宝”,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雁洋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慢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印度洋之路”移民纪念项目在松口落成,“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五届跻身全省十强。深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科技创新有新成效,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五年新增省工业类名牌产品5件、著名商标2件、专利授权量3077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07万吨。大力招商引资,五年共引进项目307个,引进富力、喜之郎、红星美凯龙、金利来、龙洲股份、中海油、铁汉生态、棕榈园林等一批企业集团落户,一批招商项目建成。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交通建设共投入78.5亿元,是“十一五”总投资的1.1倍。全力配合推进“两高一场”建设,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至116.5公里,新建公路488公里、改造公路89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54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02.59公里,比2010年增长24%;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480公里,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水利惠民工程成效明显,五年完成水利投资12.79亿元,完成268宗水利工程建设、城乡堤围除险加固71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7座、中小河流治理31宗,解决了22.6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7.5万多亩,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电网改造深入推进。信息化取得新的突破,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2013年,梅县撤县改区。梅县新城规划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展至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2.31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20平方公里、人口由12万人增至18万人。建成了剑英大道、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中山大学粤东医院、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一批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汽车商贸、家居建材、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不断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全面完成乡镇规划编制及村庄整治规划,城乡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完成造林33.85万亩,建成1个湿地公园、136个绿化美化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成效,1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幸福村居示范片加快建设,“十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典型。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逐年增加民生投入,保障民生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168元和14626元,年均增长11.7%和13.6%。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大幅提高,五年月人均津补贴增加3950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97亿元,年均增长15.9%。底线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达415.73万人次,比“十一五”末增长1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新增就业2.06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8.23万人、培训劳动力2.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4%左右。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启动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梅县外国语学校建成,办学模式创新,优质学位增加,推进从“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完成了一批农村文化俱乐部、乡镇农民健身工程等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免费开放,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中山大学粤东医院建成,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与大城市一样的优质医疗服务;成立了中医医院。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补贴,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五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1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780户,农村危房改造5791户。圆满完成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国防教育、兵役动员、双拥等工作扎实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新进步,民族宗教、人事编制、妇女儿童和食品药品监管、统计、物价、气象、打私、应急、人防、档案、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实施“客都民意警务”,平安村(居)建设全面完成。大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化解热点纠纷,维护群众利益,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积案存量逐步减少。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开展社会工作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农村法制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有效完善,社会治理有新成效。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建立区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各项改革纵深展开。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社会和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级行政审批事项有效压减,审批时限缩减55%。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962户。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管理,完成区级权责清单公布工作。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建成覆盖区、镇、村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面铺开。农村信用建设深入开展,乡村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普惠金融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加强。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五年共办理人大建议57件、政协提案114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积极实施“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优化了审批流程,提升了行政效能。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47家、银行4家,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94项,办事窗口92个,基本实现一般事项办理“一审一核”,“12345”政府热线、网上办事大厅、镇村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站点建成运行。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着力整治“庸、懒、散、虚、玩、奢”等不良风气。建立效能电子监察系统,重点领域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做好省委巡视组巡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切实以整改实际成效推进工作有效开展。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干部培训,引导和促进各级干部务实干事、创先争优,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区政府认真落实“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坚守“两条底线”,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分别增长7.8%、19.39%和1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本级税收总量均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0.2%和10.9%。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全面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大胆创新,出台贷款贴息、“助保贷”等多项扶持措施,重点扶持“新三板”上市培育企业、招商引资落户企业、增资扩产企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92亿元,增长24.6%。航鑫科技首期、BPW(梅州)车轴六期等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新增10亿元产值企业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5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发展,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经济业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电子商务企业实现交易额9.94亿元;南寿峰创建成国家3A级景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和21%,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第三;新发展各类企业765户、个体工商户3787户,分别增长15.3%、33.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速增长。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成效明显,集一家居成为梅州第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嘉元科技和骅锋科技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落地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00万美元。
二是大力改善发展条件。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等发展平台建设,增强投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产业集聚区获得省产业转移政策5000万扶持资金,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材料已由国务院批转海关总署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中新集团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产业项目和省市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医院、学校等一批配套项目以及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亩。扎实推进交通建设,全年完成交通项目投资9.4亿元,境内济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梅平高速、梅州东环高速丙村至城东段和梅汕高铁建设以及规划增设的葵岗高速出口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梅畲快速干线、白渡园区快速干线、进城大道动工建设;完成国省道“迎国检”项目90.5公里,建设县乡公路102公里,开通了城区至乡镇的公交线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2.92亿元,开工建设中小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55宗。投入4500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和变电站改造等工程,4G和宽带网络逐步延伸至行政村。
三是大力提升城乡建设质量。全年投入12.55亿元推进新城建设,外国语学校建成招生,新城水厂动工建设,富力城、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宝丽华集团客商银行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新建进城大道等10条市政道路,改造、新建4座市场,剑英大道延长线基本建成,客都大桥连接线进展加快。改造了锭子桥圆盘和文化城圆盘,完成18座公交站港湾式改造,规划了30公里的综合管廊,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拆除违法建筑110宗共6800平方米,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家暗访。谋划了16平方公里的葵岗和14.2平方公里的槐岗两个城市发展区,拉开城市发展构架。现新城建成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城镇化率为50.71%。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大力开展农村道路、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重点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保护。19个镇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雁洋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和“中央苏区县创建幸福村居示范片”建设加快,建成万村绿美丽乡村示范村46个,雁洋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投入1.16亿元,完成造林8.3万亩,森林抚育11.67万亩,扩大生态公益林6.3万亩,建成生态景观林带5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187公里、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达74.62%。实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大力加强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性产业转型淘汰进程,完成各项节能减排年度计划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6%,新城水质净化厂二期投入运营,3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深入推进。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
五是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对社会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就业及各项康复计划有序推进,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有效提升。完成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筹集帮扶资金1.7亿元,实施到村项目1174个、到户项目1.9万个,全面完成贫困村“三年规划”建设项目,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广州增城对口帮扶工作有新成效。全面启动“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争创工作。新建成的梅县外国语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共建,聘任了首批海外顾问;新组建的华侨中学办学步入正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面展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卫生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能力有效提高,中山大学粤东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完成了梅县区博物馆建设,创建了1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完善了一批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村文化室,成立了文广视讯传媒有限公司。制订实施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成立了全市首个镇级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运动大力开展。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启动数字梅县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区级财政在全省县级中唯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殊荣,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档案工作被省确定为优秀等级。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通过省考核验收,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新进步,民族宗教、政府法制、人事编制、老区建设以及监察、统计、审计、物价、供销、气象、打私、人防、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同时,实行财政统一发放津补贴,干部职工收入提高,实现与市直机关同城同待遇。
六是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依法治区,大力开展“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调处制度,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深入开展“3+2”严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统筹安排60名律师进驻全区390个村(社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改进信访工作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规范和畅通。完成了首批农村气象应急预警“大喇叭”工程,新增城区100个高清监控点,农村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被列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和海内外各界人士以及广州增城的鼎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省和市属驻梅单位、驻梅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梅县区发展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短板仍然突出,缺乏“造血型”、“支柱型”工业企业以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企业,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能力不够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压力较大,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仍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和201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梅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根据区委《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纲要(草案)提出,2018年要率先在全市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0亿元、人均GDP突破5万元,年均增速10%以上;三次产业比例为15∶40∶45;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法治建设全面加强。为实现以上目标,《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振兴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开放融合、生态优先、包容共享六大原则,按照“一区两带”的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文化旅游、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型电子、休闲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等产业,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经济发展,走出一条量增质提的转型新路。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推动梅县新城、槐岗新城、葵岗新城、雁洋新城和畲江新城“五城”联动发展,统筹城乡配套设施,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发展。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构建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体系。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大力提升交通、信息、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和水平。五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享发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创建卫生强区,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市“一区两带”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两带”建设和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扭住“三大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到实处,壮大实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重点民生,推进依法治区,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取得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年度计划。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一区两带”建设,打牢振兴发展产业基础
推进新城扩容提质。加强公共交通、服务配套和产业项目建设,补齐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短板,集中精力把新城规模做大、设施做好、管理做细、经济做强。一是拉开发展构架。依托梅县新城发展和“两高一场”建设,围绕雁洋国际慢城和畲江园区发展,精心谋划好梅县新城、槐岗新城、葵岗新城、雁洋新城和畲江新城的规划建设,科学划定功能布局,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着力引进投资主体,分步实施,加快推进,构建“五城”联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要全力抓好新城1800亩的征地工作,确保项目用地。二是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提升华侨城、大新城、新城西片区基础设施,加大城区交通治堵力度,继续完善在建的10条市政道路,优化提升府前大道、人民南路等城区道路;计划打通2条断头路、新建3条市政道路;探索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倡导绿色出行。加快市政综合管廊、程江河亲水公园、梅江西堤亲水公园二期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新城水厂年底要建成运行,尽快缓解新县城居民用水不足问题。加强对城市“六乱”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富力城、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宝丽华集团和金利来集团经济总部及客商银行等银企组成的“众创金融一条街”、足球产业基地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激励措施,大力推进文体教育、医疗保健、汽车商贸、家居建材、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壮大。抓好程江镇大沙、槐岗和扶大高新区三丰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四是促进住房消费。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在去年住房公积金从5%提高到9%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份起再提高到12%,每人每月平均增加210元;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实施住房公积金贷款转商业贴息办法,进一步支持缴存干部职工住房需求;完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向城镇有效转移。五是筹措建设资金。发挥政府土地融资平台作用,利用国家扩大投资、市政管廊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政策,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建设模式,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参与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发展。
加快集聚区建设。要在园区规模、基础设施和项目落户上取得新突破,打好园区发展攻坚战。发挥主体作用,全方位对接申报,力争综合保税区今年获批。计划投入20多亿元推进集聚区的道路、管网和医院、学校公共配套及综保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投资10多亿元的综保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年底要初成规模;上半年要完成投资近亿元的水车生物谷项目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投资3亿元的医院、学校等配套工程。加快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省市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广铁物流、中新集团、锦丰科技集团汽车零部件等落户项目建设进度,力促联邦快递、平盐铁路、盐田国际“无水港”、生物谷、安盛华集团首饰进料加工、白渡新型电子产业化项目等尽快落户;博森光电一期项目、鸿荣重工扩产项目上半年要投产。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依法依规快速推进征地拆迁,计划争取2000亩以上用地指标、完成2000亩征地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
努力壮大工业经济。落实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以及中小微企业和建筑行业资质上规模、上等级、上档次等方面的扶持激励措施,让更多本土建筑企业参与梅县经济建设,做强做大经济总量。继续健全完善“助保贷”等优惠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强化服务,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企业上市。发挥现有上市企业和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现有企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强化招商责任,坚持产业谋划与产业招商并举,强化乡情招商、以商引商,探索利用中介招商,借力广州增城对口帮扶,集中力量招大项目、引好项目,力促项目引进有重大突破。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力促1家企业上10亿元、5家企业上亿元产值台阶,新增5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叶帅故里”、“中国旅游强县”、“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突出“国际慢城”特色,围绕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建设,优化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加快推进城东古梅梦景、雁洋雁鸣湖健康养生基地、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梅南新南湾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松口“印度洋之路”第一港的丰富内涵,将雁洋现有景点景区与松口千年古镇等景点串珠成链,全力推进雁洋松口梅江水系旅游项目开发。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一批客家特色村镇,扶持3至5个特色古民居开发旅游项目,每个镇要建设一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抓好梅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修缮保护,打造红色旅游新景区。推动“旅游+”,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综合体,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新型城镇、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加快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把“三农”工作做好。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特色优势农业。运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锦绣国际茶博城、富柚科技金柚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流通,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优化提升。加快扶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企业上规模,计划培育规模或准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0家,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省级3家、市级5家,省、市、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培育发展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列入新一轮产业发展贷款贴息扶持范围。加大农产品出口扶持力度,增大农产品出口份额。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农村三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活力。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齐产业短板。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超华科技和嘉元科技筹建国家级工程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入股和专利成果转化工作,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主导产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力度。筹备成立创业协会。致力推动“互联网+”工作,实现企业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振兴发展区位条件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统筹交通建设与园区、城区、镇村建设,全力配合抓好境内“两高一场”建设,强力推进征地拆迁,确保梅平高速、东环高速和梅汕高铁建设无障碍施工。改造G206径义段等一批国省道,加固G205南口潘屋桥、雁洋大桥,加快推进客都大桥连接线、新进城大道、梅畲快线、白渡园区快速干线等一批城区和产业园区道路建设,力争长深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程江大桥早日动工。计划投资1.2亿元,加快推进丙村大桥建设,改造提升总长95公里的南口葵岗至圩镇段、石坑至梅西段等一批县乡公路和新农村公路,提升294公里县乡公路为省道干线。加强交通项目的谋划,对接济广高速和葵岗高铁站,力争打通西部快速干线;规划建设S223雁洋至松源出省快速通道,推动205国道城东金盘桥至扶大槐岗段改线工程,加强区域内线路与高速路的对接,完善路网结构,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快速综合交通体系。
改善农村发展条件。计划投资9.18亿元实施省级水利示范县水利工程、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55宗水利工程项目,开展水系连通试点建设,深入推进村村通自来水提升工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993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投入5000万元,推进农网升级改造。抓好雁洋新农村示范点工程,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行政村、重点旅游景区、主干道路全覆盖。深入实施“全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智慧校园等工程,加快推动电子政务向镇村延伸覆盖,推进“公共大数据中心”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智慧梅县”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守振兴发展生态底线
切实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环保“一岗双责”制和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加强环境监管和隐患排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跨界污染、城区噪声和油烟污染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新城水质净化厂配套集污管网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治污设施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大沿河企业排污整治力度,推进机动车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全力抓好生态造林工程,推动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全年完成造林8.3万亩,扩大生态公益林6.3万亩。加强森林资源抚育和管护,加大森林火灾的责任追究。抓好“一区两带”沿河镇生态景观堤防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和温室气体观测站网的建设,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争取完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平台的建设。加强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绿色创建工作。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节约优先,全面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分散供热锅炉。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力度,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抓好耕地保护,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完善工作,争取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取得新突破,依法依规分类处置闲置土地,加大土地储备、收回和融资工作力度,有效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采动态巡查监管,严控新增违法用地,管好已供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推动振兴发展成果共享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方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稳定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等基本需求,保障残疾人在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惠民政策中得到特别扶助。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就业工作。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因人因地施策,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产业扶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责任,办好社会扶贫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面完成年度帮扶任务,确保2018年前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面脱贫。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抓好争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设施设备,完善梅县外国语学校建设,加快城区德兴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畲江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突出外语、体艺、足球特色,打造一批特色名校;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备设施,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足球综合改革,鼓励开展各类足球联赛,打造特色联赛,支持成立镇级足球协会或足球俱乐部,抓好葵岗足球训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足球文化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加快粤东医院综合楼、中医医院、梅州畲江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大楼等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项目,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促进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卫生强区”创建工作。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现生育政策平稳过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提高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建设水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力以赴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推进“广东省质量强县(市、区)示范区”创建,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做好国防、人防、对台、审计、气象、民族宗教、人事编制、老区建设以及档案、打私、打假、方志、粮食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在法治框架下化解矛盾,整合各类维稳资源,加强维稳形势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打防结合,坚决打击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快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挂牌督办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巩固完善区、镇两级监管网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五、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助推振兴发展目标实现
加强依法行政。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对公共资金、权力运行、民生实事的审计监督。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抓好“七五”普法工作,增强法制宣传渗透力和覆盖面,提高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扎实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深化各项改革。编制镇级权责清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各政府部门的职能,继续清理压减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探索行政执法职能和机构整合的有效方式,理顺综合执法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关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落实供给侧改革各项政策措施,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拓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公平规范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推动“微改革、微创新”。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范围,推动职能部门的审批权力下放到中心办事窗口和网上办事大厅。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扩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中心工作,强化硬性指标,健全完善镇级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积极性。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保障底线民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0元;城镇、农村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380元、180元提高到419元、191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1240元提高到134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760元提高到820元;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从每年1556元提高到2178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
二是帮扶困难弱势群体。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津贴制度,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完成棚户区改造1028户和新开工建设142套公共租赁住房。
三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70公里。完成区、镇、村(社区)三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成6宗一般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5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将行政村全部纳入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补助范围,提高村办公经费补助和村干部补贴。支持农村光缆建设。
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10元。市内二级医院住院支付比例从70%提高到80%,市内三级医院住院支付比例从55%提高到65%,市外医院支付比例从50%提高到60%;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20万元提高到45万元(不含大病保险);将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1.5万元降为1.2万元,年度累计6万元以下部分、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年度累计超过6万元(含)以上部分、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提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700元提高到1000元、剖宫产补助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
五是优化文化卫生体育及法律援助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以上。建设区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对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予以补助;35-64岁城乡贫困妇女免费检查乳腺癌、宫颈癌。建设16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将法律援助的对象从低保群体拓展到低收入群体,将刑事法律应当援助扩大至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对困难职工援助从工伤、欠薪扩展到家庭婚姻保障方面。
六是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从每人3000元提高到3500元;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150元提高到200元,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从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1000元。新建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实施对象扩大到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
七是扶持创业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1000人,促进创业500人,带动就业2000人。向珠三角地区输送劳动力约1200 人,城镇新增就业3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0人。扶持25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
八是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规划新建4个森林公园;建设3个市级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规划建设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及梅江干流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10座、改扩建8座旅游厕所。完成10个集中式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建设。定期进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和信息公布。
九是实施网络信息惠民工程。启动“电信诈骗防火墙”工程。提速光纤网络宽带,新开通150个行政村光纤入户(住户)业务,城市及乡镇中心区域光纤宽带普及率达85%;新增一批公共移动通信基站、基站站址和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络热点、无线AP点;新增一批快递末端服务网点。推广应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19个标准化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
十是保障公共安全。规范出租屋管理,安装一批出租屋应用“门禁+视频”系统。建成5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实施50公里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在全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需要我们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努力开创全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附:
名词解释

1、客都民意警务:是梅州公安机关围绕平安建设新形势,在2013年提出的警务工作新理念。主要是运用优秀客家文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抓好民意主导警务、民意支撑警务、民意评价警务“三大机制”建设,注重基层基础、注重主动预警、注重快速反应,努力实现社会治安好、群众评价好、警察形象好的“三个好”目标。
2、三打两建:指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3、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4、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5、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6、两大振兴政策:指国家振兴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
7、三大抓手: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
8、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该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9、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指在全省范围选择2个地级市、5个县(市、区)、10个建制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选择10类项目作为新型城镇化专项试点,为全省新型城镇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10、一区两带:“一区”是指嘉应新区,“两带”是指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相对需求侧而言,包括生产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更强调通过制度变革与完善,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扩大有效供给,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供给体系,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需求结构。
12、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13、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14、电信诈骗防火墙:指利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防止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一项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15、无线AP:即无线网络的接入点,其功能是把有线网络转换成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