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区县工作报告
大埔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6-06-01 10:28:58  浏览:-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28日在大埔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埔县县长 朱汉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主要成就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纵深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顺应新常态要求,致力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末(2015年,下同),全县地方生产总值71.81亿元,是“十一五”末(2010年,下同)的1.61倍,年均增长11.93%;人均生产总值18849元,是“十一五”末的1.59倍,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9倍,年均增长21.89%,实现五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69.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54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33倍、1.62倍和2.97倍,年均分别增长27.2%、10.11%和24.35%。2014年市对8县(市、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我县排名第三。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 35︰ 38调整到25∶30∶45。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工业总产值6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8倍和1.74倍,年均分别增长16.9%和27.66%。五年共完成技改投资53.31亿元,年均增长81.82%。电力、陶瓷、矿业、药业、食品工业等“五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8.2万千瓦;陶瓷生产总值31.2亿元、税收1.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5倍和2.74倍,年均分别增长20.1%和22.3%,大埔青花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大埔被评为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宏宝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衎衎实业饮料灌装生产线等建成投产。特色文化旅游日趋繁荣,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广东省旅游强县,百侯、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光耀祖居景区、瑞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等 24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7个,新增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4家,全县接待游客4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6.84倍和7.03倍,年均分别增长46.9%和47.7%。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蜜柚、茶叶面积达20.73万亩和10.02万亩,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和1.53倍,年均分别增长14.8%和8.9%。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投入1.58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1.4万亩,粮食生产保持安全稳定。农业总产值29.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3倍,年均增长8.91%。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十二五”期间,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完成11间陶瓷国有企业、4间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工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96个。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增加预算编报范围。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916户。完成县级权责清单公布工作和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16万亩。五年全县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专利授权量920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专业镇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32项。金融支持地方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16.39亿元,贷款余额52.7亿元,存贷比从“十一五”末的30.95%增加到45.28%,2012年获省“金融稳定奖”。完成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总规和详规编制,基本完成首期500亩起步区征地拆迁;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区大埔电厂建设加快,累计投资达41.7亿元;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和枫朗矿业建材小区建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五年共引进312家企业,计划投资总额达515.2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27个。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8%提升到45.6%。城乡交通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沥青路面铺筑。完成66.3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175.2公里路面大修工程、437.1公里乡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22座、改造危桥30座。完成韩江三河坝至汕头大埔段航道整治。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侨中路、古城一街、内环二路、财政路等道路改造,万川翰林一期、中华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以及西湖公园、虎山公园等美化亮化工程。县城绿化覆盖面积275.5公顷,绿化覆盖率45.9%,比“十一五”末增长13.4%。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至79.86%,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比例达10.33%,新增森林公园省级2个、县镇级7个和湿地公园1个。镇村规划不断完善、农村建房更加规范,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任务,城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73%,水环境质量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通过了市验收。大埔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最美的小城”、“2014、2015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 “2014、2015中国最美丽县” 和“广东省卫生城镇”等称号。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共投入8.13亿元,新建、加固提升县城防洪堤18.88公里,除险加固重点堤围13条32.7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9宗。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74宗,解决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埔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渠道改造169.25公里,新建维修陂头70座,完成灌区改造工程15宗,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全面完成4宗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5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主体工程。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77.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6%。预计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9元,是“十一五”末的2.33倍,年均增长18%。干部职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孤儿救助力度加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全面完成,投入11.87亿元,全县178个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1.43万户、4.92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完成“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3300户。五年共新建304套经济适用房、443套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1户,完成10069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广东省教育强县,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9.5%增长到95.35%。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医技资源增速明显,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由2010年的0.54人增长到1.88人,年均增长28.3%。保障覆盖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100%。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39万人、转移就业4.85万人,培训各类劳动力4.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养老机构3间、养老床位1165张,是“十一五”末的1.2倍和1.74倍;实现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全覆盖,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进“平安大埔”建设,抓好“三打两建”、“3+2”等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再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与此同时,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县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有效,201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2011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有新突破,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体育事业有新进展,完成县城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新闻出版、工会、妇女儿童、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外事侨务、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供销合作、住房公积金管理、打私、打假、经协、档案、方志、老区、宗教、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有效提高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五年共办理129件县人大建议、158件县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基本完成每年县政府向社会承诺的主要工作,其中2015年176项主要工作中,已完成或完成年度计划171项,完成率达97.16%。建成启用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28个单位进驻、设立66个办事窗口;网上办事大厅建成运行,41个部门、370项办理事项进驻,方便了群众和企业。深入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对316项事项进行办事时限及相关程序改革,比原承诺办结时间平均缩短3.6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节庆、庆典、论坛、展会等活动大幅减少,全县“三公”经费同比降低18.3%。建立县级网上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督。
  2015年,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落实“两大振兴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大力发展“四大产业”,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GDP增长9.7%,增幅超过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排在全市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7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8.62%、12.6%和17%;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严格落实“五个一”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工作机制,全力推进54项总投资322.4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61.75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投资58.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5.52%。其中,大埔电厂投资25.3亿元,首期1号机组于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2号机组已具备试运行条件;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征地拆迁工作组,举全县之力抓好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工程于10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完成辅助配套项目先行用地的征收,陂寨等移民安置点建设扎实推进;完成S222线高陂至桃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动工建设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县城过境公路,大丰华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大力发展 “ 四大产业 ” 。 积极实施水火风光核“五电”并举战略,以大埔电厂为重点的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桃源风电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积极跟进光伏发电和韩江内河核电项目,完成曲滩电站等4间国有水电站扩容改造,大埔电厂至土岭、嘉应送出线路正式投入使用。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成功享受省级产业转移政策,“一纵两横”路网、道路排水、供电线路迁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申报入园投资建设的陶瓷企业达23家,其中5家企业已入园。推进陶瓷企业上市工作,吉玉陶瓷与东莞证券签订了上新三板辅导协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精,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家。建成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陶瓷博物馆、陶瓷特产一条街,怡丰园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县陶瓷销售收入23.5亿元、税收1.35亿元,分别比增18.6%和13.7%。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完成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全县3A以上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北塘乡村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李光耀祖居景区成功申报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百侯镇入选全国特色旅游名乡名镇,新创建6家星级农家乐。成功举办全国“薪火相传 #8226;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大埔站)活动。做活生态健康产业,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大埔小吃文化城和客家文化风情休闲街,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新种蜜柚面积1.73万亩、茶叶0.62万亩、南药0.73万亩,新增省市县农业(扶贫)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家庭农场17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埔蜜柚)标准化生产基地、广东省出口蜜柚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申报为“全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客都供销商城”正式上线运行。
  三是加快推进城镇扩容提质。 围绕构建“一主三附”,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埔县城总体规划》第二次修编通过审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性规划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具有县城功能的高陂、大麻、茶阳3个中心镇和三河次中心城市控制性规划,以及全县46条行政村村庄规划。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万川翰林二期等单体投资亿元以上的10多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入1680多万元,完成古城一街、侨中路、东堤南路、桐星巷等路面改造工程,以及西湖公园西门和邓颂鑫大桥至格兰云天游步道工程建设。抓好全县2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试点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抓好3个县级示范点和每个镇(场)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推进西河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四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以招商引项目、聚产业,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突出“四大产业”抓招商、以商引商。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制定领导挂钩招商和联席会议制度。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及广州、深圳等招商推介会。全县共引进项目51个,计划投资总额83.42亿元,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其中,在建项目40个、建成投产项目2个、合同项目9个,已投入资金11.19亿元。
  五是全面完成第二轮扶贫开发 “ 双到 ” 工作。 借力广州市白云区和海珠区对口帮扶,坚持“靶向疗法”,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学技扶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筹集资金6.26亿元,实施到村扶贫项目2199个、到户扶持项目5.98万个。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4971户,搬迁“两不具备”村庄2319户。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0.2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8736元。
  六是致力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全面完成“一消灭三改造”任务,完成造林7.98万亩,建成43公里生态景观林带,新增县镇级森林公园4个。环保措施和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防治设施和能力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资源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民生为重,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投入6000万元,推进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投入980万元,全面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大型建筑弃土场首期300万立方米容量工程;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迁建工程完成投资4930万元,主体工程已动工建设;投入3000万元,基本完成桃源、大东、大麻、银江、洲瑞等镇共2.5万多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821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改造建设任务,有效解决180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山丰水库已获省发改委立项;实验小学运动场投入使用;县城黎家坪片区市政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完成高陂、茶阳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年度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五年的砥砺奋进,开创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奠定了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埔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省市驻埔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埔发展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实现振兴发展目标压力大。二是 工业短板仍然突出,重大项目和优势骨干企业少,特别是陶瓷产业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支撑振兴发展的主动力尚未形成。三是 产城融合度低,城市扩容提质步伐亟需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四是 招商选资力度仍需加大。五是 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保守,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等等。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发扬“三严三实”作风,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解决这些问题。

“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和201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县委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根据县委《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纲要》提出,至2020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振兴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县GDP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GDP年均增长11.3%以上,达到29300元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5%、25%、13%和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市下达控制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四大产业”加快发展,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有新成效,打造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围绕实现以上目标,《纲要》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措施。
  提出这样的目标任务,既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全县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是大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十三五”各项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机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底线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总体来说,我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我国从供需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措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有效投资将得到提高,经济增长内涵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的活力将全面迸发;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致力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一区两带”发展战略,重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我县振兴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从全县来看,这几年通过聚焦产业和项目建设,特别是大埔电厂建成投产、梅龙高速全线通车、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和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动工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加上我们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两大振兴政策的强力保障,以及广州对口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可以说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群策群力,全县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以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来梅调研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红色大埔、绿色崛起”的目标,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深入实施 “ 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 ” 发展思路和“一带两区”发展战略,扭紧 “ 三大抓手 ” ,着力发展 “ 四大产业 ” ,着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重点民生,确保 “ 十三五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后劲
  扭紧“三大抓手”,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357.8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3.12亿元的59项重点项目建设,为大埔振兴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后劲。
  全力推进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致力打造对接海西区的重要门户和潮汕平原北上开拓腹地的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对外综合快速交通体系,提升互通互联水平。重点抓好总投资77.4亿元、年度投资5.54亿元的8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建设,沿线大麻、高陂、光德、枫朗、大东5镇26个村要全力支持、主动作为,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抓好大丰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双龙高铁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国道政策抓好G235线升级改造,争取更多的路段列入改造规划,提升通行等级。加快推进大埔角至西岩山旅游公路建设,动工建设S332线三层岭至原华侨中学段、S333线五丰至三河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争取立项S221线湖寮至枫朗段一级公路、X007线枫朗至高陂段、X008线洲瑞至高陂段及瑞山经大坑至党溪旅游公路改造项目。完成6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以破难攻坚的勇气和决心,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宣传,以最强的力量、最硬的措施、最大的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加快推进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整个工程建设无障碍施工,如期完成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任务。筹资3.9亿元,推进35宗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完善中央、省投资的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农水项目县等项目,推进莒溪水等10宗84.4公里的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完成10个镇23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推进高陂城镇防洪堤围规划建设。把中小河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对主动配合、积极性高的镇村给予项目倾斜,对工作消极、征地缓慢的镇村减少或取消建设项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行政村、重点旅游景区、主干道路4G网络全覆盖。推动互联网和政务、教育、医疗、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紧密结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力配合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公共免费WIFI热点建设,推进深圳百米生活投资6800万元的1万个WIFI热点工程建设。加强互联网安全治理,优化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加快推进城镇扩容提质。 按照中央“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3个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一主三附”建设。实施大埔县城总体规划,抓好西部商务区、万川新城和黎家坪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翰林华府二期、幸福城、碧桂园等城市综合体,以及璜腾坑、东风市场“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状况,推进县城过境公路建设,打通内环中路等“断头路”。改善城区供水条件,动工建设山丰水库。稳步推进县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探索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社会化管理模式,将县城亮化工程和湖寮至大麻、百侯路灯维护、环城大道等5条路段绿化及黎家坪片区环境卫生推向社会化管理。坚持产城融合,抓好高陂工业大道、青花瓷大道建设,推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连接陂寨村安置区1000亩的高陂南部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大麻生活宜居区等6个片区建设,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镇。抓好茶阳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对接,打造北部边贸重镇。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商适当降低房价,积极化解库存。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水平。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区和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枫朗矿业建材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等“两园四小区”建设。吃透政策,主动谋划,积极争取国家、省和海珠区的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以城促产、产城联动的总体方案,进一步优化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500亩起步区规划设计,严格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起步区的征地和“三通一平”、“一纵两横”道路和管网、污水处理厂、供电线路及设备等建设,与陶艺产业园融为一体,辐射带动桃源、光德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做大进园集聚发展,争取5家以上企业进园投资建设,实现2家企业建成投产。加强协调服务,确保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区大埔电厂首期2号机组3月底前正式投产,实现两台机组正常生产;积极申报二期2×100万千瓦工程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争取早日立项动工建设。
  着力保障项目建设。 认真研究、主动对接中央、省扶持苏区发展政策,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鼓励大胆设想、大胆谋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有针对性做好项目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大政策支持。加强项目管理,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项目“笼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与全县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大闲置用地处置力度,新征收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强财税征管,增强本级实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点项目督查督办,严格落实“五个一”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直通车”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积极运用PPP模式,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提高重大项目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业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
  二、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围绕产业抓招商,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突出转型升级,做大实体经济。 坚持“五业”并举战略,继续实施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投资项目,壮大企业规模,支持技术创新,加大融资服务,鼓励引进人才,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新培育5家规上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积极实施水火风光核“五电”并举战略,加快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三河舟角院电站规划建设,跟进桃源风电场、光伏发电和韩江内河核电项目,抓好2016年供电配网工程以及110千伏茶阳空下、220千伏大埔电厂接入系统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全力争取省市技改资金,鼓励和引导陶瓷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改创新力度,力争新培育规上陶瓷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陶瓷企业2家,成功利用资本市场上新三板陶瓷企业2家。加大适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发挥广东省陶研所等平台作用,推动陶瓷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各级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建设化验室、检测室、工艺设计室、性能实验室等,进一步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建设,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抓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善三河坝旅游区、茶阳古镇旅游区、南方工委旧址、张弼士故居等一批景区景点旅游详规。实施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规划,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抓好韩江、梅潭河沿线各镇景区景点建设,打造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带和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完善百侯名镇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西岩茶乡度假村、瑞山生态休闲度假区、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等景区配套设施,推进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龙头、青溪红色交通线和南方工委旧址为配套的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力争成功申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国家4A级景区,甜竹生态旅游区、北塘乡村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依托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等平台,广泛开展旅游合作。开展“互联网+”宣传,聘请专业公司抓好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建立大埔旅游服务基础数据库。策划创作《梦里客家》大型歌舞剧,筹备拍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革命题材影视片,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强化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成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构,制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产业转变。
  突出农业组织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培育省市县龙头企业 20家、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0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创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加强全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做强“客都供销商城”,破解农产品、长寿食品销售难的问题,力争蜜柚、茶叶网上销售额分别达到0.8亿元和1亿元。培育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为农民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通美、衎衎、顺兴等公司开发蜜柚果品新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开发与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跟进单竹山弱碱山泉水项目,培育发展富硒等特色农产品,力争大埔乌龙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西河本草源、五虎山铁皮石斛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加工产业。实施1.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监管监测,定期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集中的食品流通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
  突出产业特色,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坚持产业谋划和产业招商并举,立足“一带两区”,围绕“四大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发展指引和重大招商产业目录,设立招商引资重点产业融资机制。加强与在外乡贤的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动员、鼓励、吸引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借力广州对口帮扶,加强与省属、广州市企业对接,争取引进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落户大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龙岩、赣州、汕潮揭等周边地区的沟通联系,推进产业合作。强化县镇两级的招商责任,集中力量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招商任务。
  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保护好我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梅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力争将我县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生态镇(村)、绿色学校、绿化达标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抓好1.4万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完成42公里生态景观林带、4个县镇级森林公园建设,力争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强森林火灾的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46个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监管机制,保护饮用水源水质。
  严格环境质量管控。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制度,重拳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开展“治超”、扬尘、油烟和噪声专项整治,实施韩江上游跨省界流域污染治理、青溪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完成黄标车、高污染燃料锅炉等淘汰任务,地面水、饮用水源达标率和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巩固提升梅潭河水质整治成效,推进县城建筑弃土场和梅潭河沿河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用铁的手腕整治城乡污水、生活垃圾、禽畜养殖以及农业污染源。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标,总结试点村经验,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森林碳汇开发,大力发展金线莲、石斛等林下经济,促进林业转型升级。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办公,促进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建筑加快发展,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建材等绿色产品。改造升级城区新梅路、大埔大道等道路路灯,更换为绿色节能的LED灯。加强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引导,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扎实推进节能型机关建设,动员企业建立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培养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家园,让爱护环境、绿色生活、享受生态成为新风尚。
  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不断繁荣社会事业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解决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社会事业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提升发展整体效能。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镇体系规划建设,优化城镇总体空间布局,构建县城、中心镇和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提升县城辐射带动能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鼓励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扎实推进2672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50套公共租赁住房,对100户城镇住房困难低保家庭发放租赁补贴,着力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推进西河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百侯镇和大麻镇幸福村居示范片创建工作,加强对传统古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每个镇新创建2个以上美丽乡村。全力推进省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县工作,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用足用活政策支持农村光缆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促进教育卫生均衡发展。 巩固“创强”和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推进大埔三小、田家炳实验幼儿园扩建工程。落实好全县相关中小学校与广州名校的结对帮扶,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提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提升虎山中学示范性高中实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育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创建“平安校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规划建设县中医院,加大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站硬件设施投入,实现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00%达标,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创建省卫生强县。建立县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对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予以补助,为35-64岁城乡贫困妇女免费筛查乳腺癌、宫颈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现生育政策平稳过渡。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抓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高陂陶瓷文化创意园、龙潭寨广东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茶阳父子进士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成功申报湖寮镇为省历史文化名镇,泰安楼、花萼楼、光禄第、三河中山纪念堂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非遗项目示范点和传习所各10个,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修旧如旧,加强对中共南方工委和高乾苏维埃政府、青溪红色交通线棣萼楼等革命旧址遗址的保护。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建设28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比赛和群众性足球运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1个以上社区体育公园。开展电梯和液化石油气安全大排查。重视做好老龄事业。统筹推进国防建设、人防、气象、应急、宗教和政府法制、经协、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以及统计、方志、档案等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五、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
  强化社会保障。 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困难弱势群体生活补贴制度,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对全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津贴。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充分用好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重点扶持优秀创业项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劳动力技能培训2000人次,新增转移就业44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对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帮扶,筑牢社会保障网。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实施镇村动态管理。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推动创建爱心城市。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 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抓好摸底调查和识别核查工作,搞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制订实施精准扶贫方案,落实超严格的责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注重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社保、教育、金融、农村治理等方面进行帮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径。严格落实县镇村脱贫攻坚“一把手”和挂镇挂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驻镇、驻村扶贫,把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确保到2018年全县5338户111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创新社会治理。 挖掘客家“和文化”功能,发挥客家宗族组织治理的正向作用,培育一批骨干型社会组织。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村民理事会建设,实现条件具备的自然村全覆盖。加大预防和化解涉农社会矛盾工作力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平安大埔”建设,完善各镇(场)、村(社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高清视频监控点作用,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推进镇、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80%、60%以上。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转变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托老机构和非义务教育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快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实施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我们将在实施好省、市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着力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①继续提高底线民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②改善县城供水条件,动工建设山丰水库。③实施大埔县第三小学扩建工程。④实施县城迎宾大道上边坡灾害防治工程。⑤建成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⑥规划建设4个森林公园。⑦规划建设大埔县中医医院。⑧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⑨实施青溪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⑩实施山区中小河流治理。
  六、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学思践悟“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打造服务政府,做到心中有人民。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和流程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严格执行 “三单”管理制度。落实供给侧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土地银行”。推进“互联网+政务”,促进电子政务转型,健全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全面推进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县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统领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把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动政府工作人员自觉学习、全程学习,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打造法治政府,做到心中有规矩。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主动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认真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紧盯经济体制、作风建设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市场、政府、社会三大抓手,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完善财政资金使用和镇村财务管理办法,强化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审计。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打造责任政府,做到心中有担当。 以干部队伍新状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强化责任担当,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善于成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克服工作不主动、推一推才动的“拖沓”行为,克服没有激情、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惰性”行为,克服缺乏时间观念、不受纪律约束、没有交账意识的“散漫”行为,牢固树立全面执行、高效执行、优质执行理念,保持狠抓落实不放松的务实作风,做到工作快上手、措施快跟进、服务快节奏,扎实有效推进政府工作。严格落实“三个区分”,鼓励担当,激励创新,凝聚改革创新正能量。
  打造廉洁政府,做到心中有戒尺。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清正廉洁的表率。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讲担当、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激活政府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干劲和热情。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试点工作。加大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民生、重点工程的责任审计,有步骤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开展谈话提醒、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筑牢防微杜渐的防线。
  各位代表,大埔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唯有倾注全部的热情与心血,才能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大埔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6 年大埔县十件民生实事
  
  1 .继续提高底线民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城乡低保救助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将城镇和农村低保救助人月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至419元和191元;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 1240元提高到 1340 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 760 元提高到 820 元;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从每年 1556 元提高到 2178 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改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10元;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 20 万元提高到 45 万元(不含大病保险);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1.5万元降为1.2万元,年度累计 6 万元以下部分、报销比例从 50%提高到 60%,年度累计超过 6 万元(含)以上部分、报销比例从 60%提高到 70%,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 12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提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 700 元提高到 1000 元、剖宫产补助从1000 元提高到 1300 元。
  2 .改善县城供水条件,动工建设山丰水库
  一是有计划分期改造旧管网。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2016年计划对县城残旧管网及管径偏小的管网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城北、城东片管网管径偏小,严重制约用户用水水压水量问题的管道进行改造。城北主管改造3100米,管径350-400mm,总投资约500万元。城东主管改造约1000米,管径300mm,总投资约230万元。二是加强县城自来水监测。自来水出厂水质检测由原来的每天1次,增加至每天3次。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疾控中心依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县城自来水水质的检测和监控;大埔县和安自来水公司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制水程序,确保县城饮用水安全。三是科学规划新城区管网建设。计划对幸福城、碧桂园、锦绣山水城等新城区主管网延伸采取“适当超前,积极推进”的措施进行规划和实施,解决县城新城区供水问题。四是加大县城饮用水工程资金筹集力度。积极做好县城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和新城区管网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提升县城供水水平。五是规划建设山丰水库。山丰水库位于县城西部湖寮镇山丰村,属于韩江流域,梅潭河二级支流山丰水河段,距离县城10公里。可研工程投资估算为9402.11万元。省水利厅已对山丰水库工程可研报告提出了技术审查意见;省发改委立项批复总投资8587万元。该工程争取于2016年动工兴建,工期2年。
  3 .实施大埔县第三小学扩建工程
  规划兴建3个项目:一是办公综合楼工程,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80平方米,楼高6层,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二是教学楼工程,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楼高6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三是运动场工程,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设起止年限: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至2016年12月,办公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至第五层,并完成一、二层的室内砌墙和批灰等工程。
  4 .实施县城迎宾大道上边坡灾害防治工程
  县城迎宾大道上边坡灾害防治工程,起于大埔县城湖寮镇社背角,终点止于三河镇五丰村,路线全长11.364km。主要对全线危险上边坡进行整治。主要采取挖方锚索护坡、三维植被网喷混植草、挂网喷浆、三维植草和设置截水沟等处置措施。首期工程于2015年9月18日完成招投标,9月30日进场开工,计划2016年6月底全面完工。
  5 .建成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
  该项目位于湖寮镇龙岗村其头咀交椅垸,建设用地面积2834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建设项目首期生猪待宰车间、屠宰车间、配送车间、批发车间、无害化处理车间及综合楼各一栋。该项目于2015年10月1日开工兴建,预计2016年9月底建成投产。
  6 .规划建设 4 个森林公园
  围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部署,规划建设4个县级或镇级森林公园,营造好绿色生态景观,实现青山环抱,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改善生态和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2016年3月份县林业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镇人民政府进行公园可行性选址,9月份县林业主管部门聘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可行性报告和编制总体规划,11月份县林业主管部门协调组织专家论证确认。
  7 . 规划建设大埔县中医医院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县级中医医院,形成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至少8个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功能齐全的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医院建设规划用地50亩,建设面积14000平方米(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按70平方米/床核定),病床设置为200张(床位规模按规划城镇人口2张/每千人口核定,现按当地县城人口10万人测算)。
  8 .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
  一是五虎山庄公共租赁住房3期项目新开工建设公租房50套,工程投资估算850万元;二是投入450万元对基本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进行室内外装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公租房分配入住50户的目标;三是发放租赁补贴100户、12万元。
  9 .实施青溪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对汀江流域大埔县青溪段两岸居民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网箱养殖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包括:一是汀江流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二是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三是青溪库湾区水体修复工程;四是青溪库区水葫芦清理工程;五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六是青溪库区网箱养殖清理工程。
  10 .实施山区中小河流治理
  2016年实施省级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10宗,共84.4公里。主要对莒溪水(1560万元,7.8公里)、梅潭河枫朗镇段(3134万元,4公里)、梅潭河百侯镇南山段(1530万元,2.5公里)、梅潭河大东镇段(1332万元,5公里)、青溪水(1771万元,13公里)、小靖河(1375万元,9公里)、长治水(1141万元,13 公里)、大麻水(1426万元,11.7公里)、阴那水(1141万元,8公里)、梓里水(2086万元,10.4公里)河道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