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区县工作报告
蕉岭县2006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蕉岭网站  时间:2006-11-29 14:49:48  浏览:-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

——20061121日在蕉岭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蕉岭县县长 林健雄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033月就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三年,是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不断把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推向前进的三年。三年多来,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和“四个县”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向县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作出的庄严承诺,以发展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聚精会神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三年多来,全县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2.63亿元,比2002年增长29.43%,年均增长8.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比2002年增长63.04%,年均增长17.7%。投资、消费较快增长,三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年均增长11.3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1.742.835.5调整到2005年的19.147.733.2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9.41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1.6%,比2002年增长66.4%,年均增长18.5%。鑫达旋窑、鑫盛能源、龙腾旋窑、龙腾电厂、金发纸业等一批规模较大的项目建成投产,在工业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得到巩固发展,其中蔬菜年种植面积达8万亩,养猪示范村3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基地1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市级6家),市级以上农业扶贫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1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个。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石窟河一河两岸风景线建设、长潭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扎实推进,旅游观光人数逐年增多。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稳定。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三年多来,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拓宽筹资渠道,集中精力抓好天汕高速公路粤境蕉岭段建设、205国道蕉岭段改造、石窟河两岸蕉岭段防洪堤围改造、溪峰河一河两岸改造、城南新区开发、新世纪花园二期建设和府前街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镇村公路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电源电网建设、通信设施等大批面上工程建设,大大改善了我县的投资发展环境。至2005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78.4公里,比2002年增加49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33公里,位居全省山区县(市、区)前列。县通镇三级以上水泥硬底化公路改造全面完成,镇通行政村四级水泥硬底化公路改造基本完成,30人以上的自然村开通了砂土路。石窟河两岸蕉岭段68公里堤围安全达标建设顺利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机电排灌扩容改造和一批主排灌圳“三面光”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19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8万千瓦,建成投产一批输变电站,提高了输变电能力。全县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每百人37部和23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

  ——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绿满蕉岭”大行动扎实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森林覆盖率达78.6%,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省首批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长潭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镇山公园升格为省级森林公园。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市场规范发展,矿业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水泥立窑粉尘污染限期治理全面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和10家绿色企业。稳定低生育水平成效明显,2005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1‰,连续十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县”,2003年以来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三年多来,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按照“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制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机构,落实招商引资服务承诺制,规划建设金城、油坑工业基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项目218个,投资总额达51.7亿元。对外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蕉岭同乡联谊大会等大型活动,增进了与广大海内外乡亲和朋友的乡情、亲情、友情,为蕉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对油坑水泥厂、电池厂、一线天酒厂、锰化厂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一批原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老职工生活保障、资产移交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03年下半年起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完成撤并镇工作,全县建制镇由原来的12个减到8个。在全市率先开展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一确保两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镇级财政收支管理办法,调动了各镇和财税部门的积极性,缓解了镇级的收支矛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消和调整了一批审批事项,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科技、教育、卫生、医药、文化、广播电视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三年多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获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称号。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我县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铺镇列为省级建材技术创新镇,三圳镇列为市级蔬菜技术创新镇。2003年以来,全县共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25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九”水平得到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全面完成了“十五”学校布局调整任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被评为省文化先进县和省“实施人大山区文化建设议案”先进单位。城乡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全民健身运动扎实开展。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向国家集训队输送运动员2名,向省队输送运动员8名,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县。残疾人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殡葬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被评为全省“十五”殡葬先进县。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防、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侨务、台务、民政、审计、统计、气象、防震、档案、方志等事业稳步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2003年以来,共实施人大议案3件,现己全部结案;办理代表建议411件,政协提案204件,办结率100%。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逐步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电子政务稳步推进。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得到规范。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顺利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在推进依法行政、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有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进一步加强维稳和综治工作,重视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重拳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和“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严厉查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处置“法轮功”等邪教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依法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去年,我县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以铁的手腕全力开展煤矿停产整治,全县5个煤矿、17个系统、53个井口全部实施了关闭,顺利退出产煤县行列。

  三年多来,民心工程建设富有成效,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按照省、市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部署和要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一保五难”问题入手,认真实施民心工程。低保和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8间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 811户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住房难以及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8.7%,贫困学生得到及时扶助,不因贫困而失学。

  ——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通过自谋职业、开展援助、劳务输出、新办企业等形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乡镇企业和大部分私营、个体企业。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教育扶贫基金会理事会,完善了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机制,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元,比2002年增加684元,年均增长3.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26元,比2002年增加334元,年均增长2.65%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来,县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突出抓好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9月,实现生产总值18.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财税收入大幅增长。110月,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7亿元,占年度预算的93.17%,同比增长32.85%;国、地税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7.2%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玉纯酒业、洋臣木制品、金发纸业二期、皇马水泥、金鹏精细化工、长兴电站等重点工业项目已投产或可望年内投产。110月,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30个,投资总额21.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天汕高速公路粤境蕉岭段建设预计年底竣工通车,205国道蕉岭段改造已动工,全县最后一个未通水泥公路的长潭镇百美村公路硬底化改造预计年底完成;黄竹坪水库扩建工程年内可望动工,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2宗电排改造工程已完成;府前街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改造实施阶段;管道天然气工程预计年底前可投产供部分小区使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和篮球场建设为切入点,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建立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1个,县级示范村4个,镇级示范村8个;新建沼气池1694个,沼气池累计达到7069个,覆盖率达19.7%,直接受益群众4.2万多人;全县97个村申建篮球场80个,已建成27个;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正逐步铺开。各项事业发展有新亮点。成功举办蕉中百年校庆,新建蕉中百年纪念大楼、实验大楼、健生教学大楼和四栋学生公寓。今年以来,我县被列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四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丘逢甲故居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22元,同比增长2.64%;职工人均月工资1045元,增长9.77%。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现在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三年。回顾三年多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第一,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县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最迫切的问题是发展经济、壮大总量、增强实力。三年多来,我们突出招商引资,主抓工业经济,实现了经济的有效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为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永恒主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第二,必须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县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力促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三,必须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根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政为民思想,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积极实施民心工程,着力解决群众“一保五难”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加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安全整治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各位代表,三年多来,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蕉部队官兵、武警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蕉岭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单一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安全生产基础不牢,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四是维稳工作压力较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宽裕、和谐新蕉岭是今后五年的基本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壮大经济总量是建设新蕉岭的关键环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新蕉岭的落脚点。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实施“经济宽裕县、环境友好县、文化先进县、社会和谐县”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未来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9.147.733.2调整为1453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年均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年均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努力建设经济宽裕、富有活力的新蕉岭。以争创广东山区经济宽裕县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重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加快“两线四圈”工业走廊建设,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民增收、环境改善、乡风文明、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繁荣城市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力争把县城建成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山城。充分发挥城市聚集功能,大力发展商贸、饮食、文化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和房地产等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旅游经济。加快“一区三线”旅游开发建设,重点加快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山川秀美的新蕉岭。以建设“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目标,充分保护好蕉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继续推进“绿满蕉岭”生态工程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保持青山绿水好空气。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坚持“环保优先”,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努力建设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新蕉岭。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为目标,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志、档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发展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设施,繁荣文化事业,培植文化产业,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规范镇卫生院管理的同时,力争90%的村卫生站达到甲级站。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基本实现县镇有线电视数字化。

  努力建设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新蕉岭。以建设诚信社会、公平环境、平安蕉岭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府管理体系和文明法治环境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基本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加强维稳和综治工作,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一)主抓工业经济,壮大经济总量。

  规划建设工业走廊。205国道、天汕高速公路沿线,由南至北规划建设新铺省级建材技术创新镇、县城综合性经济区、文福建材生产专业镇、广福边贸区四个经济圈,找准定位,强化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引导企业进驻。依托油坑集团、皇马公司等水泥企业和龙腾综合利用电厂等发电企业,加快油坑工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和共建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增加土地储备,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吸引外来企业进驻,形成以旋窑水泥为龙头,电力设施相配套,印刷、电子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的新铺省级建材技术创新镇。发挥金城工业基地的聚集功能和县城人流、物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依托电力、电池、造纸、重钙粉、酒业、竹木加工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金城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以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行业为重点的县城综合性经济区。依托文福得天独厚的石灰石资源优势,支持塔牌集团扩张规模、优化结构,建设优势明显的文福建材生产专业镇。发挥广福地处闽粤交界,土地资源、大理石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建设乐干工业基地,形成以电子、化工工业和边贸为重点的广福边贸区。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两线四圈”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工业走廊,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工业立县、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增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水泥支柱。重点引导扶持塔牌、油坑、皇马“三架马车”发展壮大。整合石灰石资源,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水泥企业联合兼并,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为主、新型建材产品为辅的建材产业集群,支持塔牌、油坑、皇马新上旋窑水泥项目,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建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工业支柱,力争5年内达到年产千万吨水泥的规模,打造粤东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坚持产业发展方向,引导造纸、酒业、重钙粉、电池、锰制品、竹木深加工、服装等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档次,争创名优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新兴工业。认真梳理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和区位条件,加强与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对接,加快培育轻工、电子、新型材料、食品、南药加工等新兴工业,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低能耗、低物耗、低占地、低污染的集约型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内外源经济并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抓住高速公路开通、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珠三角加快产业转移等良好机遇,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做好“承接转移”文章。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市南沙区的沟通联系,借助南沙区的经济优势、信息优势,发挥其牵线搭桥、穿针引线的作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好“回归创业”文章。发挥我县“三胞”和在外乡贤多的优势,千方百计吸引他们“回归”创业,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良好局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做好“亲商安商”文章。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好规划、协调、指导等职能,办好企业无力办、办不好的事情,做到“地缘不足人缘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考评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安全。落实种粮直补、粮食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抓好石窟河沿岸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省级示范区的申报工作。继续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建立石窟河沿岸平原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广福、南磜万亩烤烟基地,国道沿线万亩优质果基地,山区片万亩南药生产基地。加快畜牧品种改良。巩固瘦肉型猪、肉牛、山地鸡、奶山羊、蜜蜂等养殖基地,积极引进畜禽、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畜禽品种优良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养殖效益高效化,使畜牧业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认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成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做好名优特农产品注册商标工作,努力培育特色品牌。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现有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种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产品流通队伍的作用,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

  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镇村规划。尽快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把村内的道路、绿化以及休闲、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设计好,引导农民按规划建房子、修道路、搞绿化、发展沼气,改变目前“有新房无新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农村建设用地。改善人居环境。继续抓好农村沼气建设,争取率先成为全省沼气县。加快“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做到“五有”,即有建设规划、有文化活动室、有生态小公园、有篮球场、有垃圾池;实现“五通”,即通电、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达到“五化”,即道路硬底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住房优化、环境美化。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实用技术和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培育旅游经济,繁荣第三产业。

  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紧紧抓住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良好契机,充分发挥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一区三线”旅游开发建设,打造客家文化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长潭旅游区营销策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旅游开发总体方向。充分发挥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丘逢甲故居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晋元故居被确定为省红色经典旅游开发项目等有利条件,打好“生态、人文”两块牌子,加快旅游开发,重点寻求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对长潭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客家人文特色和山水生态特色的国家AAA级以上旅游度假胜地。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发展12家三星级宾馆,提高我县的接待水平和档次,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配套联动,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兼融互利、共赢开放。

  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引导商业功能结构、网络结构和经营业态有序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业街等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业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名品名店和大型连锁企业。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发展村镇两级连锁超市和农家店。加快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卫生体育、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发展。

  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人力资源和产权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商业欺诈等行为。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强药品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用监管范围,积极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公路225.8公里,改造公路202.2公里,构建立体交通网络。重点实施205国道蕉岭段改造、塔牌大桥和城区西外环一级公路建设、省县道公路升级改造、旅游公路建设及自然村公路优化,配合做好梅州至上杭铁路蕉岭段建设的筹备工作。计划投资3亿元,实施黄竹坪水库扩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长潭东西灌区、石窟河蕉岭段支流重点地段堤围、机电排灌站改造,以及镇、村主排灌圳“三面光”建设,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计划投资1.4亿元,全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抓好蕉华、桂岭110千伏和南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以及10千伏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提升我县电网安全可靠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解决信息滞后状况,整合全县信息网络资源,健全县、镇两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抓好各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搞好县城规划。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接轨长潭旅游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规范、调控、指导作用,实施新一轮县城规划区范围内2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以中心镇为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上新水平。加快县城建设。按照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继续支持新世纪花园二期建设,加快以府前街改造为重点的老城区改造、以城南新区和石窟河西片为重点的新城区开发建设,扩大城区规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继续实施“五纵五横”路网建设,注重解决城区部分路段拥堵问题,确保县城交通畅通。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抓好石窟河蕉城段、溪峰河一河两岸和长潭东干渠蕉城段堤路街绿化美化,构建河滨景观长廊。完善县城文化卫生体育和休闲娱乐设施,重点实施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管道天然气、丘逢甲公园和镇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提高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构建和谐、文明、洁净的新蕉城,营造良好的营商和居住环境,吸引人流,集聚商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以优化生态环境和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林分改造为重点,抓好县城周围5万亩群山林分改造工程、镇山省级森林公园林分改造示范工程、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县40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体系建设等五大生态工程。力争把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和水资源,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用途管制,开发整理新耕地3000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蕉城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抓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坚决抵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污染区域、行业及企业的整治,从严查处违法排污行为。采取综合措施,整治油烟、噪声污染。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创建生态示范镇、村活动,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政府资源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审批责任制,扩大集中审批范围。扩大和规范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办好“中国·蕉岭”网站,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处置能力。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突出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加强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继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健全税源监控体系和网络,强化征收职能,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构筑财政扶持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信贷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的具体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扩大信贷投入提供信息和技术平台。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保险业发展,发挥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抓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定和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镇财县管镇用”的财政管理方式。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蕉岭。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为和谐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科普宣传,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提高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继续落实再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和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尽快启动生育保险。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立以灾害紧急救援、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实施民心工程。继续抓好边远分散老区群众的搬迁安置和水库移民危旧房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蕉城自来水厂扩建和城区管网改造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扶贫助学基金筹集力度,设立“两免一补”和特殊教育助学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扎实抓好全国乡镇残疾人工作试点县工作,争创“全国乡镇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规范幼儿园办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办强高中,办活职中”的思路,重点加强蕉岭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以建设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积极发展专业镇,力争有1家企业工程中心通过省级认定,3—5个镇列为省市级技术创新试点,科技贡献率达到55%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依托县图书馆、文化馆、镇文化站资源,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挥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做好丘逢甲故居、谢晋元纪念馆和石寨土楼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善镇级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落实村卫生站医生财政补贴,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加快县体育中心、体育馆以及全民健身场所、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与此同时,提高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防、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水平,做好人事、编制、审计、侨务、台务、民政、残联、统计、物价、气象、防震、宗教、档案、打私、方志等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经济、抓稳定的观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抓好石矿场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镇、村干部“家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打击“两抢”、“两盗”等各种刑事犯罪,严厉查处“黄赌毒”,防范和惩治“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强化社会面的治安控制,抓好治保会建设,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提高社区安全防控能力。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围绕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的目标,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县委决策和人大决议的执行力,抓重点、求突破、谋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创造力,廉洁勤政、干事干净、取信于民的公信力。

  提高执行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各项决策和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

提高创造力。坚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抓出成效。坚持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政府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有新进步。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确保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创造性开展工作。

提高公信力。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服务本领,端正人格品行,争做廉洁自律表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多办惠民之事,在实干中树立形象,在成事中赢得民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继续推行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度。做到有责必负,有诺必践,有错必纠,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催人奋进,使命就是责任。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建设宽裕、和谐的新蕉岭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