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区县工作报告
2019年兴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兴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9-03-04 15:44:46  浏览:-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2日在兴宁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兴宁市市长 丘孝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生态发展区新定位,主动对接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全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稳增长取得实效。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18亿元。投入6.7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龙梅高铁、河惠莞高速麻布岗出口至罗浮连接线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国道G205线绕城改建工程全线通车,完成国道G206线兴宁松陂至丰顺北斗、省道S339线大坪至回龙段升级改造工程,省道S225线至济广高速叶塘互通口、省道S225线火车站至水口段升级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投入1.84亿元,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完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10.5公里、水系连通试点工程100.5公里,望江狮水闸重建工程完成进度达85%。投入1.7亿元,实施电网建设项目724个。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现代商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体育休闲等产业加快发展,消费潜力有效激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1亿元,比增9.7%。外贸外资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7.06亿元、增长4.1%。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比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亿元。

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开展“暖企”“扶企”行动,扶持企业发展资金7400万元,为企业发放增信放大贷款1.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个转企”54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广东明珠养生山城酒文化产业园建成启用,泰联玻璃新厂区等4个项目动工建设。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六纵六横”道路、安置区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水口工业园规划调整、征地拆迁有序推进,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强化招商选资,新引进佳盟子数控机床等合同项目18个,计划投资总额80.5亿元。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实施技改项目15个,完成技改投资1.09亿元;全市专利申请数430件、授权数276件。奥浦合金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威化工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组建梅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38个;新增省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各2个,电商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径南镇月形山乡村旅游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十二肩岭”古驿道活化利用等项目进度加快;高规格举办了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暨兴宁市首届花灯文化旅游节,擦亮“中国花灯之乡”名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7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502万人次,分别比增25%、20%。

二、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兴宁大道建设基本完成,兴南大道完成升级改造,棚户区改造文峰新城B区交付使用,锦绣新城二期即将完工,动工建设锦绣新城三期、美术馆、图书档案馆、污水处理厂扩容等项目,实施锦绣大道(宁江新城段)、南部新城肉菜市场、福兴肉菜市场等项目;投入1.33亿元,实施石光街、兴东路改造等51宗市政工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毅德商贸物流城、电商示范基地等带动作用明显,互联网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推动产城联动发展。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美丽兴宁·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安装智能交通系统12座,对6个主要交通节点进行道路渠化和红绿灯设置,实施10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点、城区22个主要节点的景观提升工程,城市颜值和品质明显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49亿元,比增4%。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新增高标准农田3.68万亩。扎实开展“大棚房”和违法违规侵占山水林田湖资源整治行动,垦造水田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拆旧复垦验收202亩。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总产达43.58万吨。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返乡创业青年陈伟波入选“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兴宁市首届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取得良好效益,达成意向订单2280万元。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熙和湾·客天下花灯文化特色小镇分别入选省级、梅州市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名单;注重技术和产品创新,工艺、纺织等13个专业镇焕发新活力。中心镇、重点镇“六个一”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亿多元,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80公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102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53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5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龙田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径南镇东升村入选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

重大风险防线筑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化解隐性债务4.26亿元。设立57个广东省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定点监测站,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完成农信社转制,组建了广东兴宁农村商业银行。涉房、涉地、涉企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稳步推进;国道G205段交通安全隐患省挂牌督办案件基本完成整改。加强食品药品各环节监管,普及“智慧食药监”平台应用,建设“明厨亮灶”2164家,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市未发生动物疫情。

精准脱贫稳扎稳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因地、因户落实帮扶措施,压实帮扶责任,加强动态管理,产业就业帮扶成效明显,“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3.9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4万个;预计有10809户、26681人可实现预脱贫,预脱贫率达92.3%。

污染防治成效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全部办结,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结率95.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五清”专项行动,省考断面考核点水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投入6000多万元,清理禁养区养殖场(点)1015家;总投资16.9亿元的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项目进展顺利,东排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20座,对10个镇级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94万亩。完成碳汇造林2.5万亩、森林抚育20.1万亩,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29个。建设环境质量生态自动监测网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9%、饮用水源和地表水达标率100%,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四、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民生领域支出51.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6%。十件民生实事39项具体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保险提标扩面,提高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保障标准和医疗救助水平,“五大险种”综合参保人数达35万人次;新建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3个、儿童友好社区40个、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4个。惠民实事落到实处,培训各类劳动力12598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8921人,城镇新增就业4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新开工建设安置房490套(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25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3户;惠民信息平台公布和查询事项增加20项;“送影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460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80场;为58个省定贫困村配备健身器材,完成宁新文体广场健身工程;组建了坭陂、罗浮、水口三个乡镇专职消防队;发放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202.3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教育强镇(街)复评工作全面完成;兴宁一中恢复初中招生,兴宁市第三中学、黄陂崇文学校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全覆盖;新增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26所,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100%。建成省级文体广场示范点2个、文化驿站10个;山歌小戏《带您去看海》在广东省第九届戏剧花会上获银奖。兴宁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完成罗屏汉故居修缮及布展工作。叶塘中心小学获得“友邦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2018快乐足球冠军杯”和梅州市“市长杯”冠军。新建市人民医院项目顺利推进,第五人民医院基本建成,第三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大坪镇卫生院等5所乡镇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医院”,龙田、径南等15个镇创建为“两基”示范镇(达标镇)。落实人才新政,启动兴宁“人才港”建设;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高质量承办“粤菜师傅”与“少年厨神”梅州站活动。质量强市工作取得实效,“兴宁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防动员、征兵和退伍军人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有序推进。工会、共青团、慈善等作用有效发挥。统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物价、法制、供销、打私打假、气象、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志、保密、老区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安定有序。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增注册志愿者1000人,成立兴田等4个镇(街)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强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飓风2018”“梅安2号”“安网2018”等专项行动,刑事警情下降12.7%,“两抢”案件下降27.8%。全年破获刑事案件1207宗,其中破获涉黑涉恶案件64宗;打掉涉恶团伙27个、保护伞2人,铲除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在梅州市率先实现“一窗通办”派出所全覆盖。“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兴宁市法治文化主题园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园,华侨中学被评为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社区矫正人员安置率、帮教率均达100%,市社区矫正局荣获省集体二等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打非治违”,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两站两员”、食品安全协管员等作用有效发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五、政府效能持续提高

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共2.2亿元,17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步伐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压减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事项57项,取消涉企涉民证明1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项,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成运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商事主体7179户、比增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紧密型医联体8个。推进财政金融改革,落实预算编制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制度,合并国地税机构。深化“一门式一网式”“马上办”“多证合一”等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妇联、侨联、总工会、农电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径南镇东升村入选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

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履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一岗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狠抓中央巡视广东、省委巡视梅州反馈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形成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和系列行动方案。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5件,政协提案131件,办复率均达100%。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开展4次市政府学法活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南方号“兴宁发布”荣获2018年广东政务新媒体年度区县传播力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肃处理“四风”隐形变异、顶风违纪干部22人,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凝聚共识,迎难而上,取得了这些进展和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兴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兴宁建设和发展的广大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发展基础不够坚实。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梅州市低12.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短板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项目储备不足的现状未得到有效改变。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仅占梅州市的13%;农业效益和品牌提升还有很大空间,互联网、文旅、康养、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三是发展任务繁重。与梅州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相比,城乡管理、民生事业、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辐射能力、带动能力、集聚能力还不够突出。四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交通、通信、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思想解放的水平、担当作为的精神、一抓到底的劲头、依法行政的能力、崇商重企的意识仍需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辩证地看当前面临的形势,沉着应对困难和挑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进新时代,展示新作为,推动兴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把握“六新”,推动“六争六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省委“1+1+9”和梅州市委构建“五星争辉”新格局的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梅州市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围绕争当“梅州经济增长之星主力军”的目标,聚焦产业和项目,抓转型促提升,加快补齐实体经济短板,构建支撑兴宁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

聚力发展新型工业。主动对接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整合资源,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建设发展平台。加快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园区小学、标准厂房、生活服务配套等项目,开通乡镇至园区的公交路线,清理、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积极向梅城和畲江园区方向发展,推进水口工业园的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谋划建设工艺加工特色园区,主动对接广梅园的辐射带动,实现联动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依托鸿源机电、金雁电工、立讯精密、富农生物、凯闻食品等骨干企业,突出强链补链,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产业;鼓励南丰电气、广东跃速、朋鸿纺织、新球工艺等企业,实施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改造,带动机电、纺织、工艺等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华威化工、弘和高新等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促使广东明珠珍珠红酒厂迁建项目尽快投产,发展壮大酒产业;以泰歌科技与中海油合作项目、二氧化氯消毒液等项目为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至年底,力争培育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产业2个以上。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完成垦造水田5093亩,保障粮食安全。发挥“陈小鸽”“梅一客”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人才“上山下乡”,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梅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继续办好农特产品展销会,加强与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等的合作,让更多兴宁农特产品“走出去”。坚持质量强农、品牌兴农,抓好丝苗米、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地理商标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响优质稻、油茶、柚果等品牌,提升农业效益。今年,力争新增“广东省名特优新”产品2个以上、“三品认证”2家以上。

培育发展互联网产业。发挥兴宁籍互联网人才众多的优势,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力争将互联网产业培育成为兴宁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编制发展规划、设立发展基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培育互联网产业发展沃土。高规格筹办互联网产业峰会,规划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加强与在外互联网企业和乡贤的联系,努力推动项目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着力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通讯、在线教育等项目,带动本地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推进“互联网+”,鼓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触网上云”,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托深厚文化和独特资源,突出景区龙头带动,继续在挖掘、活化、建设、融合上下功夫,促进文化、旅游、生态融合,着力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打造龙头。推进明珠养生山城、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宋声生态旅游、大天然生态农业休闲等6个旅游项目,加快径南镇等5个旅游特色镇、叶塘镇河西村等17个旅游特色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景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办好活动。持续释放花灯文化旅游节的效应,打响“赏花灯,到兴宁”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中国花灯之乡”名片;谋划举办徒步休闲、红色体验、民俗风情、采摘体验等活动,不断扩大兴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精路线。发挥祝枝山等历史名人效应,活化罗屏汉故居、刘光夏纪念馆、古驿道等红色遗址,激活围龙屋、古村落、生态等独特资源,串珠成链,完善配套,加强策划,讲好故事,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游的精品路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将兴宁打造为重要旅游目的地。

全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各级扶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修订完善《兴宁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投入本级资金30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减轻企业在社保、技改等12个方面的负担,进一步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化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将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均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精简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程序,提升企业投资管理效率。继续通过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增信放贷等方式,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华威化工、金雁电工等合作项目,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力争新增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家以上、“个转企”60家以上。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围绕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以城带乡,补短板优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乡。

加快城区扩容提质。突出建管并重、完善功能、产城联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区吸附力、辐射力。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一级开发,加快征地拆迁进度,提高土地效益。完成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加快文峰新城C区、锦绣新城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推进图书档案馆、美术馆、市第二自来水厂扩建等项目,进一步完善肉菜市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启动锦绣大桥建设,改造城南路、东城路等7条市政道路。继续实施一批老城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微改造工程。发挥毅德商贸物流城、广东壹号、电商示范基地等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等产业发展,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家以上。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推进户外广告、建筑施工、“二手车”市场等十项专项整治,规范园林绿化、市政养护、渣土运输、建筑工地的管理,落实进店经营和“门前三包”责任,提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让兴城更具颜值、更有品质。培育特色小镇。继续推进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熙和湾·客天下花灯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厚重历史人文等资源,加快新陂叶塘围龙屋、大坪红色文化旅游、石马特色人文生态等5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完善坭陂、罗浮、水口、合水等中心镇、重点镇的功能配套,提升圩镇集聚能力。

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高农业农村效益。鼓励工艺、油茶、茶叶等专业镇、特色镇,延长产业链,打造“一镇一业”。实施“提升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和农业标准示范园,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拆旧复垦等工作,补齐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公共服务等短板,完成全市所有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60%以上的村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改造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荒山、闲置利用地。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资核产成果,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村民理事会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营造良好乡风文明。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入6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全省1.5小时经济生活圈”的目标,全力配合做好龙梅高铁、河惠莞高速麻布岗互通出口至罗浮连接线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完成省道S225线至济广高速叶塘互通出口、省道S225线火车站至水口段改造工程建设,实施省道S339线坪大线和省道S228线梅华线、溪流线等路面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宁江桥至合水旅游景区公路;完成农村生命防护工程50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100公里、“畅返不畅”路面整治265.7公里,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总投资4.18亿元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治理山区中小河流22公里、崩岗124宗,完成望江狮水闸重建工程。投入1.72亿元,实施673个配电网改造项目,新建及改建供电线路1770公里,新建公共充电桩11个。加快总投资16.9亿元的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进度,启动静脉产业园项目,完成黄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三、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围绕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抓脱贫防风险,为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精准实施脱贫攻坚。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重要位置,突出产业、就业、保障、扶智等帮扶,组织贫困户参加“客家菜师傅”、建筑工匠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帮扶实效。加快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建设。健全长效脱贫机制,严格标准,动态调整,着力解决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问题,确保年底累计95%以上的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57个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定点监测站作用,继续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涉黑涉恶洗钱等违法行为。按照“严控增量、化解存量”要求,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做好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工程结算和清收,积极防范财政风险。厉行勤俭节约,除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外,对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财政暂付挂账压减15%以上;对各预算单位趴在账上两年以上的结存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化解涉地、涉房、涉企等历史遗留问题,继续防范非洲猪瘟等疫病,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风险。

努力增创生态优势。全面巩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效。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和问责体系,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带建设。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饮用水质优良率100%、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实施34.4平方公里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建设9个镇、452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完成东排沟黑臭水体、兴田洋岗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彻底消除劣V类水体。开展对“散乱污”工业企业、移动源、扬尘等污染的专项治理,完成10个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治,建立市镇村露天焚烧网格化监管机制。修订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推进农业面源、固体废弃物、矿山复绿、地质灾害等治理工程,完成125户削坡建房治理任务。抓好24个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新增森林碳汇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12.9万亩,筑牢生态屏障。

四、深化改革和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抓改革促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合力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强化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文化与生态等各类规划的衔接。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减负降税政策,加快推进17家国有“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抓好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制办学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县镇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三医”联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年底前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一门、一网、一次”办理,持续深化减证便民。

强化创新驱动。以省级小微企业“两创”城市示范建设为抓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创业发展长廊。集聚创新人才。落实“人才新政20条”,推进兴宁“人才港”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力争引进一批医疗、工程技术、互联网等高层次人才;举办兴宁市“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双创”项目和优秀团队。建设创新平台。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打造一批科技型企业、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力争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众创空间”1家以上。继续建设一批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与科研机构、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今年,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梅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以上、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以上。

精准招商选资。积极接受粤港澳大湾区的外溢辐射,抢抓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广州市天河区全面对口帮扶的机遇,力争引进梯度转移项目4个、亿元以上产业共建项目3个。完善招商激励和责任机制,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乡贤招商,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研究,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引进合同项目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投产率和园区土地利用率;完善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和定期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对现有企业的服务水平。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人民群众新关切新期盼,坚持民生为重,抓保障补短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今年,市政府将继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主要包括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扶持创业就业、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爱特殊群体、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保障公共安全、加大政务便民服务力度等工作。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服务,培育各类劳动力1万人以上。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医保支付制度、社保精准扶贫等改革。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关爱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的标准,加快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建设,确保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力争新建儿童友好社区64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70%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制定解决全市学前教育学位不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突出问题行动方案,盘活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办学结构,规划新建、扩建部分学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落实小区配套建设学校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至2020年,学前教育学位不足得到有效缓解,基本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突出问题。今年动工建设文峰幼儿园,加快推进市二小、汉芬小学、李子园原技工学校、沐彬中学宿舍楼等改扩建工程,谋划启动黄岭小学教学楼扩建项目,扩大齐昌中学等学校的初中招生规模,预计新增学位3740个。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支持市技工学校创建高级技工学校;整合梅州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兴宁市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争取创建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启动兴宁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建成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市中医院住院大楼、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推进新建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强儿科、产科和全科医生培训,提升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两基”示范镇创建活动。开展中小学生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大力普及校园足球;依托谢育新足球俱乐部等平台,培育足球后备人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力争举办南国书香节兴宁分会场活动。注重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谋划建设祝枝山长廊,完成玉成围、磐安围修缮设计方案。积极申报粤闽赣边红军纪念园,维修张瑾瑜故居,协助做好以罗屏汉、张瑾瑜事迹为题材的《生死坚守》电影拍摄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推动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双拥、统战、外事侨务、港澳台、机构编制、气象、民族宗教、统计、地方志、档案、广播电视、保密、应急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协同善治。推进平安兴宁建设,打造“平安之乡”。完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城乡网格化管理,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增设300路高清视频探头、30路高清治安卡口,逐步建立信息化、可视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依法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和引导,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待,我们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们将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定政治方向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首要前提,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狠抓巡视整改落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上级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我们将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七五”普法,继续开展市政府学法活动,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司法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我们将敢于担当作为。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坚持实干至上,担当善为,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担当,容错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鼓劲,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我们将保持清正廉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控制政府“三公”经费支出,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监督执纪问责,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行为,坚决纠治不正之风,建设廉洁政府。

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让我们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奔跑追梦想,为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共同谱写兴宁新时代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附件1


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和950元提高到1685元和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二、扶持创业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养“客家菜师傅”200名,其中,技工学校全日制学生80名,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20名。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省内外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2000人次。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按省、梅州市部署要求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

三、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给予补助;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学费补助)。维修改造原沐彬中学宿舍楼,划归兴宁市一小办学。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补充险最高支付限额从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0.8万元降为0.7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实行困难群众市内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直接结算;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宫产补助从1300元提高到1500元。培训全科医生21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20名、儿科医生6名,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招收规模至每年18名,为第五人民医院招聘符合条件的首席专家2名,为58个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包。

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版画、美术、舞蹈、山歌等公益培训30期;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送影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460场(次)。

六、关爱特殊群体。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从每人每月 10 元提高到 20 元。

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东城路3号、5号、9号三个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扩建市第二自来水厂。实施福兴(宁江新城)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升级改造兴鸿二街道路、东城路(东城市场段)。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2座;新建旅游厕所5座。

八、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新建和提升改造乡村公厕1533座。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完成58个省定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10公里。加大对20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纤建设和补点,力争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对全市103.3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按规定提高每亩补偿标准。

九、保障公共安全。完成不少于3474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不少于7家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检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检不少于25200批次。兴宁市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质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实施120急救体系标准化项目建设。

十、加大政务便民服务力度。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超过80%,“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60%,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1.“一城一廊一带”: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一城”即是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一廊”即是打造“创新创业发展长廊”;“一带”即是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带”。

2.“个转企”:是指个体工商户利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依法重新登记有限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各类企业。

3.“六个一”项目:即“修编一个能落地的规划、储备一批城镇建设用地、完善一批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个绿色宜居的住宅小区、打造一条聚人气的特色商业街、建成一个便民利商的政务中心”。

4.“三清三拆三整治”:指清路障、清淤泥、清垃圾;拆危房和残破建筑、拆违章建筑、拆旱厕;整治垃圾、整治污水、整治畜禽污染。

5.“明厨亮灶”:指通过采用透视明档(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墙)、视频显示、隔断矮墙、开放式厨房或设置窗口等多种形式,对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公示,将餐饮服务关键部位与环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6.“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7.“五清”专项行动:指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专项行动。

8.“两基”示范镇:即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

9.“客家菜师傅”工程:指梅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明晰客家菜的发展定位,传承客家菜历史文化精华和精湛技艺,完善标准化体系,全面发展和培育多层次客家菜人才,不断提升客家菜的品质、品味、品牌,推动客家菜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程。

10.“飓风2018”:即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突出刑事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整治枪爆、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以及涉黄赌和食药环犯罪,着力推进刑侦基础和追逃工作。

11.“梅安2号”:指对涉枪刀、涉盗抢骗和电诈、涉黑恶、涉黄赌、涉毒、涉金融领域、涉危爆物品和涉交通违法等8类突出违法犯罪进行专项打击整治的行动。

12.“安网2018”:指全面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乱象的专项行动。

13.“四级同创”:即法治城市、法治县区、法治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四个层面的创建活动。

14.“打非治违”: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

15.“两站两员”:“两站”即乡镇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并设立交通管理站,重要路段、关口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两员”即建立乡镇专职交通安全员、行政村聘用交通安全协管员。

16.“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7.“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8.“放管服”改革: 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9.“数字政府”: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20.“六新”:即紧跟新时代、立足新定位、把握新机遇、正视新挑战、展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

21.“六争六补”:即争先“六项工作”,指梅州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化名城建设、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六个方面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补齐“六个短板”,指补齐梅州市对外交通、改革开放、技术创新、实体经济、发展平台、民生事业等六个方面短板。

22.“1+1+9”:第一个“1”是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第二个“1”是指: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9”是指如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①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②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④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⑤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⑦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⑧加快文化强省建设;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3.“五星争辉”:即打造新的经济增长之星——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和梅州高新区,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度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县域特色发展“四星”,平远县打造梅州优山美水生态之星,蕉岭县打造梅州寿乡品牌之星,大埔县打造梅州生态康养文旅融合之星,丰顺县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之星。

24.“三品”认证: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25.“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6.“两权”抵押贷款: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27.“三资”: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28.“畅返不畅”:指受养护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当数量农村公路处于失养状态,原来顺畅的路面因损坏失修而重新变得不顺畅的情况。

29.校长“职级制”:指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它在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对学校的经营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30.“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31.“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通俗的说即是: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32.“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规不依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