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区县工作报告
梅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6日在梅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3-01-08 11:09:35  浏览:-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告

(2013年1月6日在梅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梅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钟光灵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积极稳妥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坚定不移抓经济、抓环境、抓民生、抓队伍,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县域经济稳步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面对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预期目标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46.7亿元、增长10.7%;税收18.03亿元,其中本级税收8.18亿元,增长3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8亿元、增长16.65%

新型工业不断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抓调整、促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2:33.5。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75亿元,工业增加值54.14亿元,分别增长16.3%12.6%。全年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4项,其中国家级1项,城东镇被认定为省(机电)技术创新专业镇。梅雁、宝丽华、华银、超华、线艺、BPW(梅州)车轴、卡莱轮胎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增资扩产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制订出台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经济考核,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富力集团、龙洲股份等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全年引进项目71个、计划投资总额2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签订“三资”企业合同34宗,合同外资金额46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02万美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4.75亿美元,增长4.36%

节会活动有声有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圆满完成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梦里客家”主题晚会、开幕式、客家文化艺术展览馆、客商产品展销、足球比赛等系列重大活动的现场准备、安保维稳等承办任务,成功举办了首届柚花飘香旅游节、金柚飘香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期间签订了计划总投资142亿元的招商项目和3.4亿元的农产品购销合同。通过优化环境、宣传推介、成果展示,彰显了客都明珠风采,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旅游强县”的知名度,打响了金柚品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4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9亿元,分别增长55.2%、50.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增长24.1%。计划总投资280亿元的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精致高效农业、特色宜居城乡、民生工程等83个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26亿元的荷树园电厂三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强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县政府和雁洋镇黄沙村获评“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建设开局良好。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编制了叶帅故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投入2亿元完成了205国道新县城至南口段和S223线剑英绿道至核心区主要景区主干道路的升级改造,打造了两条黄金旅游线路;雁洋游客服务中心竣工,桥溪古韵项目基本建成;帅迹寻踪、富力足球学校、三乡村野公园、灵光胜景等项目加快推进;对S223线雁洋丙村沿线等重点路段的民居进行客家特色新村庄改造;与友好城市毛里求斯鸠比市签订了《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广东省旅游强县”通过省复核验收,雁南飞、雁鸣湖、侨乡村等成为“广东(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研究示范基地”。

精致高效农业呈现特色。认真做活“山”字文章,科学引导农民耕山致富。新增水果、茶叶、油茶、名贵树木等特色产业基地3.63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示范面积6000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农户2.65万户。创新金柚产业发展模式,创建了金柚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开展了梅县“金柚王”评选活动,建立了10万亩溯源农超对接金柚直供基地,成立了全国首个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金柚深加工有新的突破。成功竞得600万元省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建设资金。中国首个油茶种植业综合标准化研究基地在我县落户。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单位7家。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59.1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44元,增长17%。

(二)大力推进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县城建设亮点纷呈。新县城纳入梅州市总体布局,科学规划、资源共享。全年投入18.5亿元用于新县城建设,高标准建成了梅县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剑英大道及一批市政公共配套设施,新人民医院、五星级豪生酒店等20多项市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面拆除了行政区38个机关单位围墙,建成了15公里长的绿道,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使行政区成为公园里的办公区、市民游客的休闲区率先在全省山区县建成启用“数字城管”平台,成为全省第一个应用高科技、数字化管理城市的山区县。

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投入2.27亿元,推进50宗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梅州大堤西堤除险加固等一批防洪堤围、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功竞得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获得上级4.3亿元以上的资金支持;投入5000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建设,再次获得新一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4800万元的资金补助和项目资金400万元奖励;我县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二是投入2.67亿元用于交通公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国道、省道72公里,完成了205国道扶大至南口佛坳岗段旅游景观大道、梅州大桥维修加固工程等一批路桥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100公里的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投资7000万元的电网建设和配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配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宜居环境全面提升。一是扎实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加强S223线等重点路段、重点景区的绿化建设,完成造林面积8.96万亩,建成126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二是深入实施城乡环保清洁工程,城乡“六乱”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淘汰水泥落后产能80万吨,积极推广运用LED节能环保产品,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符合功能区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三是务实推进客家特色乡村建设完成5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63个村庄整治规划,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免费培训工匠、免费设计融入客家元素的户型图,规范农村新房建设。松口镇和南口镇侨乡村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侨乡村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客家传统民居)”、桥溪村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茶山村等6个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三)大力改善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扶贫“双到”富有成效。三年落实帮扶资金3.5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49万个,73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404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投入4500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搬迁安置“两不具备”村庄农户393户、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改造1695户,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831户,贫困户家庭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输送了468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各地技校、职校免费就读,“双到”工作圆满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正有序开展。

重点民生持续改善。继续坚持把70%以上的财政用于民生领域,争取了中央、省、市项目资金11亿元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好就业、就医、就读和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问题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967人,新增转移就业1.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评连续4年获市政府表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0元,增长8%社保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解决,“五险”参保人数28.45万人次增长7.1%实现新农保适龄人群基本覆盖,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5%全年用于优抚、低保、“五保”等民政经费7678万元,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87元,低保标准、覆盖面、人均补差均在全市前列,优抚对象医疗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养制度,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继续实施农房统保政策,全面完成150套公共租赁住房和14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创强”成果巩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全面达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8%;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在新县城配套建设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连续两次竞得省级技校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次获此专项资金的县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合作创新教育新模式,“强师兴教”工程深入推进。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并通过省验收;镇级公立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十佳文化馆”;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实现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县可通班车的村100%实现通客车。县财政投入7500万元以上用于镇村公共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有效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市场秩序好转度明显提升;坚持打建并举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梅县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两建”试点县工作有效推进。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网上民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百日安保行动,实现了“六个严防发生”目标。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打击刑事犯罪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

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完成了县山歌剧团、木偶剧团的转企改制工作,新增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歌剧《合家福》荣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梅县荣获省百县(区)足球赛总冠军,成立了梅州市首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保持低生育水平,被评为第二批“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认真抓好闲置土地清理清查和“三旧”改造工作,批准实施“三旧”改造82宗、面积近2000亩,盘活用地规模指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梅县环保监测站成为全市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站达标验收单位。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加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凝聚海内外乡贤建设家乡的热情,全年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1200万元用于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统计、物价、审计、司法、方志、档案、气象、人事编制、打私打假、金融、供销合作、民族宗教、老区建设等各项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年人、慈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

(四)大力完善体制机制,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执政能力有新提高。积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15件代表建议、33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桥梁纽带作用,听民声集民意聚民智。深入贯彻“六五”普法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计划,完善政府常务议事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好引进高素质人才“百人计划”工作,引进了13名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大规模公务员培训,提升了干部综合素质。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力推进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简政强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已撤销和整合减少的事业单位有116个;扎实推进市行政执法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理顺了农村财务和农村综合开发管理体制。启动了梅县撤县设区工作,西阳镇经省批准划入梅江区管辖。

廉政建设得以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制度建设、源头预防。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创建“廉洁镇村”活动深入推进。同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梅县综合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率先在全市建成启用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创新行政服务模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省属驻梅单位、驻梅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梅县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增幅不大,调整产业结构任务艰巨;土地等制约因素突出,招商引资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工业发展新的增长不够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仍有待加强。三是财政运行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去年财政总支出达33亿元,其中全年刚性支出11.5亿元,支付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达10.5亿元,是历年来资金支出最大的一年。四是文化旅游特色区真正落地项目偏少。五是少数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执行力仍有一定差距,极个别干部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围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县”发展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梅县”为核心任务,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大力培育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全面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1‰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重点,抓好如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夯实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出台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措施,坚持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放大“宝丽华现象”,推广华银转型升级经验,抓好电力、建材编织工艺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挖潜革新、升级改造,力争在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超华科技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项目年底要投产;动工建设梅盛伟业年产155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3家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生产线、航鑫科技、凯盛35万吨新型干法旋窑及纯余热发电技改等一批新项目

扶优做强骨干企业。继续开展“暖企”服务行动,出台《梅县扶持中小微企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加大力度,支持梅雁、宝丽华、华银、超华、BPW(梅州)车轴等企业增资扩产,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快集一建材、航鑫科技、嘉元科技等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新、特”发展。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塑造品牌。鼓励规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推进专业镇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扶持培育民营企业家群体共谋共赢发展。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坚持一二三产业齐招商,围绕“一园两特带动一精”重点领域,紧紧依靠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地缘优势,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面向港澳台、珠三角等地,加大对外招商宣传推介和产业承接转移力度,主动加强与富力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沟通联络,着力招大商招好商;抓好205国道城东至白渡段的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抓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促项目早落户、早动工。与此同时,用足用活中央苏区县政策,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更多项目资金。

(二)突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培育文化旅游富民产业

加快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建设。按照“以人为本、串珠成链、动静结合、产城联动、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打好“叶帅牌”、念活“山水经”,把雁洋镇打造成综合服务区、“叶帅故园、客家名镇”,把核心区建设成为引领全市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先行地、示范区。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建设叶帅故园、帅迹寻踪、桥溪古韵、三乡村野公园、富力足球学校等重点项目;抓好雁洋金柚公园、世界名亭博览园、五指峰旅游度假区、松口千年古镇的规划建设;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梅雁、宝丽华、华银、金德宝等企业集团在雁洋投资五星级宾馆建设。二是抓好项目策划招商。举办好旅游推介招商会,整体推进雁洋综合服务区、松口古镇“南洋古道”、五指峰等项目的招商,尽快引进一批、落户一批、建成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加快麓湖山省级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挖掘利用好南口侨乡村和水车茶山村等古村落的资源,加快乡村风情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培育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积极促进客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以第二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第三届世界客商大会、柚花飘香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拉动消费、扩大宣传,进一步打响“中国旅游强县”品牌,提升梅县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促进耕山致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要迅速掀起耕山种果、致富农民热潮,引导农民打开山门迎客来,耕山种果富山寨,力促全年新增金柚、蜜柚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积极推进产粮大县建设项目,加快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等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区、雁洋金柚公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基地以及红豆杉、银杏、油茶、中药材等名贵树种基地建设。强化农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生态资源为生态商品,加快培育金柚文化,把柚园变成公园、茶山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商品、客家乡村变成旅游区,变农民一季收入为四季收入。发挥金柚联合社的联动作用,力争新培育1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扶持企业创建农业名牌,力争新增1个以上的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10家以上的农产品“三品认证”单位加快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农超对接,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入大城市和超级商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三)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梅县新城。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按照“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要求,以产业支撑城市、以城市集聚产业,加快新县城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新人民医院、豪生酒店、汽车城和一批城市商住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1-2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抓好富力新城、星级酒店等高档商住区、高档宾馆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优质教育产业、现代汽车产业“四大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激活民间投资,扩展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提升华侨城、完善大新城、高标准开发山水城。探索创新运营新路,充分利用建成的文体中心、体育场等公共资源,搞活城市经营,推进文体产业化发展。加快“三旧”改造和城中村建设,做好做活土地文章规划建设一批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城市交通设施。健全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城区依法有序开展整治报废、无牌、无证、经营性机(电)动力三轮车工作,科学处理城市发展中“堵与疏”的关系,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稳妥推进撤县设区,促进梅州城区同城化发展。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国省县道公路建设,完成新农村公路建设80公里;积极争取市早日动工建设连接新县城与江南三角地、连接科技路与梅江区寨中的两座桥梁,提升路网,强化管养,加快实现对外快速联通、对内安全畅通。二是加快建设民生水利。扎实推进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工作,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三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打造客家特色乡村。一是抓规划。按体现岭南特色、客家风貌的要求,把客家元素、客家特色、客家风格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规范户型、立面、楼层的审批、监管,严禁乱搭乱建。完成所有建制镇的规划编制、修编以及75%的村庄规划任务;加大农村工匠培训力度,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二是抓示范。重点抓好文化旅游特色区范围和旅游景观大道两旁民房的整修,打造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新村庄,示范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建设一批名镇名村,进一步加强古村落和宋湘故居等名人名居的保护开发利用。三是抓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实施全民生态素质提升大行动,积极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围城、碳汇林和森林抚育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8.75万亩。抓好节能减排,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7万吨。加快推广运用LED节能产品。四是抓治理。健全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定不移守住青山绿水。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绿化、美化、亮化项目建设。抓好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试点县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加强水源地和矿产资源保护,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四)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扎实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贯彻落实《梅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认真总结扶贫“双到”经验,制定实施三年帮扶规划,进一步创新帮扶模式,规划建设1-2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大力扶持发展种养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对全县265户条件恶劣、不适合居住的老区村庄进行异地搬迁,完成115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进一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继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校园、产业园对接,增强培训实效。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在减免税费、资金扶持等方面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完成1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提高全县城乡居民100%享受医疗保险,全县60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拓宽救助领域,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增投800万元对“五保”、低保户提标扩面。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加快社会养老托残机构建设步伐,大力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市场,力争动工建设梅县福晋老年公寓,建成示范性的养老、托老中心。建成梅县儿童福利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名师工程”,招聘一批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到我县任教,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合家福》、《围屋旧梦》等优秀剧目和优秀文艺队到乡镇、社区巡回演出,加强客家山歌的保护和传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富力足球学校建设并实现首期招生;充分发挥梅县职业足球俱乐部作用,推进足球运动发展,振兴“足球之乡”。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和客家传统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抓好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服务职能,以构建工青妇等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培育发展行业管理、公益慈善、社区工作、农业协会等方面的重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办好“梅县民声”电视栏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信用梅县”。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处置能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消防、禁毒等社会面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梅县建设。

大力提高财税管理水平。积极培植财源税源,落实和完善扶持企业发展的财政激励措施。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强化公共财政理念,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大工程的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运行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今年计划以人均每月增加500元津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福利待遇。

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外事、侨务、对台、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统筹推进统计、审计、供销、物价、档案、打私、气象、人事编制、方志史志、民政、民族宗教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五)突出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在行政决策过程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对公务员的业务、法规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打造具有梅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廉洁镇村”活动,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县级大部制改革,扎实推进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审批事项压减40%。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各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落实情况、完成情况的督查。健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政府做起,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切实提高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求实效。加强调查研究,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调研。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以好的作风、好的学风、好的文风推动工作,加快发展。

三、认真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今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1.就业惠民工程。确保有培训意愿、有转移就业意愿的新成长劳动力100%参加培训和转移就业;组织培训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精致高效农业等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新增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5%以内。

2.教育惠民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在新县城西片区高标准启动建设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外国语学校;大力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采取财政补助和社会力量资助,让贫困学生免费饮用学生奶。

3.食品安全工程。评选设立55家各类食品安全示范点;完善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健全镇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4.城乡居民健康工程。成立梅县中医院;新人民医院要建成使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大额医疗费“二次补偿”,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推行20元以下中药药方免费计划;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5.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及镇(街)综合文化站、城乡社区文化室设备设施,继续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篮球场;完成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选1个自然村为试点,利用围龙屋、老祖屋建设综合文化服务场所。

6.公交惠民工程。计划总投资2.04亿元,抓好G206径义段、G205太和亭至竹洋段、S224线城东至雁洋剑英大桥段、X010线石坑段等12条总长94公里的国、省、县道公路改造工程,提升公路等级动工建设程江农村客运中心;大、中(含职中)学生一律免费乘坐梅城公交车,逐步让小学生、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免费乘坐公交。

7.敬老爱老助老工程。改造一批乡镇敬老院,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创建1所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新增托残床位100张。

8.平安梅县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镇级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消除城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空白点,提高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水利惠民工程。计划投资3.72亿元,高标准抓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程江河综合治理等水利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利服务民生能力。

10.政务惠民工程。完成县镇村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网上办事大厅。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县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