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我市十件民生实事28个子项目全面完成,群众反响良好。2022年,我市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
●积极响应社会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全市新增2500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1500个。
●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400元提高至500元。2021年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生500元。目前,已累计拨付6103.05万元,受益学生122062人。
●培育8项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提升各类幼儿园办学质量。
2、深入实施“粤菜师傅”等三项工程
●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打造富有特色的“粤菜(客家菜)师傅”品牌,培训“粤菜(客家菜)师傅”1000名,带动2000人次以上实现就业创业。
●全面推行技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000人次以上。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1673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000人次的694.6%。
●全面深入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4000人次以上,促进8000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
3、实施出生缺陷免费筛查
●推动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
●为全市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4、提高特殊人群基本生活补贴和保障水平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09元、276元提高到631元、286元。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孤儿从每人每月1820元提高到1883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227元。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提高到181元、243元。
5、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全市新开工改造58个小区,惠及8731户居民。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重点改造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
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6
●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6.46万人。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剩余55.0494万农村人口的集中供水任务,完成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6.46万人的任务。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增100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新增100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相关评估验收。
7、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改造
●巩固2041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成果,着力推进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对全市20座公路桥梁进行改造,每年新发现四、五类公路桥梁当年处治率100%,提升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水平。
8、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
●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
●加大市内生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的抽检力度,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
●实施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放心消费工程,在119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快筛,实现市县全覆盖。市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9、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为基层送20场“光辉历程·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海报展、10场“客都文化公益讲堂”讲座。
●建设20个“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
●实施5个具有客家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陈列展览。
●举办2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举办114场惠民展演。
10、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实施森林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市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能保尽保,生态公益林参保率达100%,商品林参保率达30%以上。
●新增开办保险品种,提高市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
●提高保险保额标准,水稻由800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高至1400元/头,森林由500元/亩提高至12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