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工信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理念,正视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短板,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着重在发展主导产业、加快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园区平台等方面下苦功夫,全力推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基础
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
当前,我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总量占全省比重不足1%,尚无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市委马正勇书记到市工信局调研时指出,工业经济堆头小是我们的不足,但也说明发展空间大,一旦找到正确方向,我们就能爆发式增长。”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光灵说。
产业是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针对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够高等问题,我们认真落实以‘经济思维’抓产业的要求,加快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积极谋划一批新动能、好产业。”钟光灵说,为夯实工业基础,市工信部门抢抓国家和省大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对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建立梅州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梅州市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以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绿色建材、稀土、钙基等为主的产值千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印发实施全市制造业和产业园区重点专项发展规划,以及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绿色建材、稀土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从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此外,加强项目谋划,建立工业重点项目督办机制,落实“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一月一分析”经济运行监测和项目建设分析调度工作制度,加快今年年度计划总投资130多亿元的139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目前嘉元科技、博敏电子、盈华电子等一批新上工业重点项目均已落地建设。
从今年第一季度情况来看,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2%,制造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搭平台
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根据省工信厅反馈的2020年度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情况,我市10个产业园区在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评价区域47个参评园区中排名相对靠后。
正视差距,补足短板,方能长远发展。“针对园区亩均效益比较低、产业集聚度不够、连片收储土地不多、低效用地清理力度不够、园区综合承载力不够强等问题,我们坚持以办企业的专业思维抓园区。”钟光灵表示,我市制定出台了《梅州市关于提高工业园区产出效益的指导意见》,强化项目履约监管,提升项目投资和产出效益;加大连片收储土地力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园区低效用地专项清理,进一步盘活存量,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腾出空间和容量,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同时,认真研究“揭榜挂帅”招商机制,落实“优势资源换项目”要求,主动对接龙头企业,通过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全力协调对接,争取更多“打粮食”项目落户梅州。此外,借力我省即将出台的“省直单位+省属企业+知名民企”帮扶新机制,积极探索和创建“广州总部+梅州基地”和“产业转移飞地”建设等产业共建新模式,助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活力
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企业强则产业强。钟光灵表示,针对当前我市企业数量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尚无百亿级企业等问题,市工信局一方面在做好政务服务“加法”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政策的“减法”,加快工业发展等激励政策的制订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等资源用在刀刃上,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和市场信心,着力培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实行市县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打好惠企“组合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忧,推动工业经济向稳向好发展。
“下来,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好正勇书记调研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我市与省工信厅建立加快梅州苏区工业振兴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抢抓省全力支持我市产业项目布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有利契机,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情怀,在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中展现工信担当、作出工信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钟光灵说。(记者李艳良 通讯员谢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