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市“双减”办发布暑期校外培训安全提醒:理性报班拒绝违规培训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7-09 10:53:30  浏览:-
字号:

  7月7日,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布《关于参加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朋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慎重选择相关机构,并公布最新的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合规名单和校外培训机构监督举报电话,进一步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广大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信中强调,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发展兴趣的黄金期,家长应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避免盲目跟风报班加重孩子学业负担。如确需为孩子选择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务必选择证照齐全、办学规范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仔细核验其公示的办学资质、师资信息、收退费标准等信息,切勿选择资质不全、培训行为不规范、安全不达标的违规机构,尤其要警惕校外托管机构违规开展作业辅导等行为。

  在缴费方面,家长须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进行选课缴费,不要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到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不要以任何形式一次性向机构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一次性缴纳费用不要超过5000元,并要与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索取正规发票。要抵制“预付费享优惠”“买一年送一年”等打折优惠方式诱导跨学期、跨学年收费的诱惑,规避机构倒闭“退费难”和“卷钱跑路”风险。

  信中指出,凡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均属于违规培训。家长应自觉抵制以“研学、一对一、上门服务、线上答疑、能力拓展、教育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托管班、志愿填报、销售智能产品、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或以“幼小衔接、思维训练”等为内容开展隐形变异的学科类培训,以及开设在居民楼、车库、地下室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培训机构。

  同时,信中提醒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责任,加强对孩子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欺凌、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呼吁广大家长,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发现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以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请及时向相关县区主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良好教育生态,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记者 李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