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公益课堂让孩子有“趣”处,家长更省心。(何梓瑜 摄)
亲子活动、技能培训、兴趣培养……进入暑期以来,与盛夏高温同样火热的还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大文化场馆的“人气值”。
暑假期间,我市各地公共文化场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对接青少年儿童文化需求,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质,推出各类暑期特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充电”的场所,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
书香作伴成为热门选择
炎炎夏日,不少学子选择走进图书馆消暑纳凉、阅读书籍。暑假期间,市剑英图书馆里满是朝气蓬勃的身影,不时响起纸张轻轻翻动的声音,让人不由得放轻了脚步。
为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市剑英图书馆精心组织“假日书虫”文化志愿服务、绘本亲子阅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客家文化公益讲堂等活动,为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盛宴。同时,为更好满足公众需求,自7月12日起,市剑英图书馆智慧书房延长开放时间,由8∶30—21∶30调整为8∶30—22∶00,直至9月1日暑假结束。
拿起回收车上的图书,对应检索号找寻所属书架,再通过编码让图书“回家”……7月16日上午,在梅县区松口图书馆,一群中学生志愿者正忙着分工整理图书、打扫图书馆卫生,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暑假,他们报名参加了图书馆举办的暑期文化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小小图书管理员。“暑期志愿者招募活动非常受欢迎,不少学生在放假前就打电话来提前咨询报名。”该馆工作人员李寂莹介绍,只要在公众号上公布志愿者招募的活动信息,几乎都是“秒杀式”报满。
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也是暑期的“大热门”。今年暑期,该馆用心策划“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红色讲解员大赛,以“讲述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招募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讲述梅州革命文物、人物或相关历史场景背后的革命故事,以赛促学,推动梅州苏区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公益培训点亮多元技能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个笔画都有它的章法和韵味。”“写字姿势非常重要,请大家坐直坐端正。”……7月14日上午,2025年暑期中小学生硬笔书法骨干培训班在市直关工委老少活动室开班,在梅城就读、对硬笔书法有兴趣爱好的中小学生110多人参加培训。
“暑期书法培训班既能缓解家长们的带娃负担,又能让孩子在专业指导下提升硬笔书法水平,练就一手漂亮的好字,可谓一举多得,希望能持续开展下去。”家长谢雅珍一大早送儿子前来上课,说起培训班,她的话语里满是赞许。
据市直关工委主任谢雪琼介绍,这是2011年以来,我市举办的第10期暑期硬笔书法公益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市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吴伟平担任授课老师,学员免收学费。
为丰富青少年假日生活,我市各大文化场馆纷纷推出异彩纷呈的公益课堂。市文化馆特邀客家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梅州客家筝艺术团团长范永奋,为孩子们讲解客家筝基础指法和经典曲目,奏响夏日弦歌;梅江区博物馆围绕“传统国学”和“非遗体验”两大主题推出“文博课堂”暑期公益培训班,开设书法、国画、传拓、漆扇、衍纸、蚕丝扇等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课程;梅县区文化馆推出客家山歌、围棋和古筝等多期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让孩子们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增进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获得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成了文化场馆的忠实粉丝。”不少家长表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公益课堂如同“及时雨”,让孩子有“趣”处,家长更省心。(记者 何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