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林翔 摄)
蕉岭县新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梅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位于新铺镇潘田村委会楼顶的光伏发电项目。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石窟河岸热潮涌,世界寿乡景色新。冬日,行走在桂岭大地,从城区到乡镇,从工业园区到厂房车间,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批批产业落地快马加鞭、一项项招商工程有序推进……在“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进军号吹响后,蕉岭县召开了粤闽赣(蕉岭)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为寿乡实体经济发展把脉开方,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之源。
当前,蕉岭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项目为王”,铆足干劲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大力推进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建设,全力促进城乡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优环境 筑巢引凤兴产业
从蕉岭县城驱车20多公里,便可抵达位于广福工业园区的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起步区。在这片新的投资热土上,一条条道路框架正在成形,一幢幢新建厂房即将拔地而起,未来园区的承载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梅州将开拓江西、福建大市场,促进粤闽赣边界交通互联、产业共建和生态共保,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作为梅州的北大门,地处三省交界地区,坚定走在探路前列。目前,蕉岭正积极推进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建设。
广福工业园区毗邻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建设试验区起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期,粤闽赣(蕉岭)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通过科学论证,相关规划方案编制已基本完成,起步区规划建设面积约13平方公里。我们有信心将广福工业园区这一省际边界地区工业园区变成省际合作的前沿窗口。”蕉岭县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
“下来,我们将围绕园区搞生产、周边搞生活,不断推进工业园区及其周边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以优质环境、优质服务推动招商引资。”谈起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建设,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充满期待。
先行先试,既要有规划,更要不待扬鞭自奋蹄。距离广福工业园区30多公里外的蕉华工业园区是试验区的另一核心区,地处粤闽赣“金三角”地带,早已 “动”起来了。园区内厂房林立、产业集聚,大有扬帆起航之势。“我们公司由上游企业嘉腾辉公司引入。在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蕉岭县给予了简化审批手段、缓交税费等惠企政策,大大提振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信心。”走进位于蕉华工业园区的国键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电子连接器生产研发项目现场,负责人兰冬财主动介绍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导电线路产品的企业。在推动项目落地投产期间,蕉岭县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投产见效。同时,蕉岭县积极为企业提供“母亲式”服务,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让企业自觉自愿成为招商引资的宣传员、推销员,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片,以商招商凸显“磁场效应”,不断延展一体化产业链。“下来,我们计划增设至10条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日生产量达20万件以上。在蕉岭这片热土发展,我们很有信心!” 兰冬财激动地说。
加速度 项目为王热潮涌
近年来,蕉岭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充分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厚实的建材产业基础,坚持走资源、能源节约型道路,着力发展绿色水泥和装配式建筑,推动建材产业强链延链,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如今,蕉岭“建材航母”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行,向着百亿产值迈进。
日前,记者走进广东新塔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生产车间,一条传输带正有序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送至生产车间,在智能生产线控制下,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绿色建材产品“脱模而出”……“我们这条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线于2019年4月投产,年生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达10万立方米。”产业园负责人、蕉岭县新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介绍说,该公司生产的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各种绿色建材“神器”,已成为建材市场“新宠”,畅销珠三角地区。王建华表示,当前,蕉岭县正着力打造“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转型发展,他们公司将抓住机遇,积极完善城市固废处理、ALC墙板生产线二期项目,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值。
“一直以来,我县致力于推动绿色建材全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培育经济新动能。下来,我们将全力推动投资1.6亿元的塔牌集团30万吨硅铝铁质固废替代原(燃)料技改项目、投资7亿元的皇马日产4600吨产能置换等一批项目早日落地动工建设。”蕉岭县科工商务局局长古远基信心满满说。
在蕉城镇湖谷村,从事超声波产品技术研发生产的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形成商用超声波清洗机、健康超声家电、工业超声环保设备三大产品组群。同时,关系核心部件的压电陶瓷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目前已进入试投产阶段。”该公司财务总监肖金秀表示,未来公司将以“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打通全产业链条,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是我们公司年产50万吨新型绿色建材项目,目前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4个月。”梅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庆林夸赞道。他预计,该项目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未来还将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实干为先,伴着“上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强音,寿乡“加速度”也在不断被刷新,正以“每天不一样”的速度迎势而起,将规划蓝图绘就成令人振奋的美好现实。
蓄动能 绿色发展劲更足
记者驱车驶进新铺镇潘田村时,只见众多民居房顶上延伸铺开的光伏板闪耀着幽蓝光泽,尽情吸纳着阳光的“馈赠”。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伏板不断聚集光能,转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点亮寿乡群众共同富裕之路的同时,也为蕉岭工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是我们村建设的村级光伏发电站,电站规模130千瓦,现在全面实现了并网发电,一年下来能够增收5万多元。”潘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林晓黎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新铺镇共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11个,投资规模499.45万元,总装机容量达700.81千瓦,2020年实现发电48.9万度,以上项目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新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前不久,该镇“光伏小镇”示范项目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项目总体规划220兆瓦,总投资约9亿元,按地面集中式与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一期预计到2022年实现并网发电。说话间,这名负责人还拿出一份规划书,翻开数页,为记者细致地指出该镇未来打造“光伏小镇”的举措。
接下来,新铺镇将紧抓“光伏小镇”示范项目,坚持积极发挥“光伏项目”的产业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旅游”新发展模式,实现第一产业光伏特色现代化农业、第二产业光伏能源产业链、第三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业的有机结合,聚力打造“光伏+”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同时,大力探索“光伏+高质量发展”,发挥新能源产业集聚优势,招引更多具有资本、市场、技术和人才优势的龙头企业,并积极对接示范型、创新型项目,提升板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益。此外,努力推动“光伏+下游产业”深度开发,规划建设光伏新能源科创园、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冷链物流园、光伏文创旅游基地项目等,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光伏行业产业链全链条企业以及更多高端人才落户蕉岭,融入全县工作大局,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如今,俯瞰蕉岭,全县上下正以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彰显发展决心,以厂房车间的紧张忙碌展现进取态势,以实打实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春天里的故事”……蕉岭,前景可期,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丘 琼
特约记者 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吴腾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