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梅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
共享美好生活 一个也不能少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07-27 10:59:35  浏览:-
字号:

  6f2fa427869a4fa6676d29297acffad3.jpeg!w400_h300.jpeg

  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梅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吴腾江 摄)

  b217f7b17b473b02acf9d49ae6bba69f.jpeg

  社区康园中心成为当地残疾人的幸福家园。(吴丽伶 摄)

  d366ad7053b0560869e3cd6a09538781.jpeg

  梅县区残联工作人员到残疾人家中走访。(吴丽伶 摄)

  0fdb74d6c0fef9ab07a1e45e8efc0c44.jpeg

  视力残疾的黄海烽通过学习按摩推拿,实现自主创业。(吴腾江 摄)

  7caaf4b17baf3aaff03ff3c1e9c482b9.jpeg

  自闭症康复中心老师正在耐心地指导孩子训练。(吴丽伶 摄)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年来,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梅县区残疾人联合会(下称“梅县区残联”)的用心服务以及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下,梅县区通过残疾预防和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权益保障等多种途径和举措,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全力保障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让3.4万余名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强预防重康复

  关爱残障人士

  “来,不要紧张,我们慢慢来再做一遍。”记者走进梅县区博爱自闭症康复中心,老师正在耐心地指导孩子,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学会。“我们根据儿童的综合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采用结构化教学、人际关系发展、游戏文化介入等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让儿童慢慢学会自理、学会学习、适应社会。”该康复中心教师魏彩丽介绍道。

  这是梅县区不断健全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以前因缺乏专门的康复机构,家长只能带孩子到外地进行康复训练,给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梅县区残联理事长李朝晖说,目前,梅县区建立了23个残疾人精准康复定点服务机构、4个定点评估机构和4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结合实际,梅县区还制定实施了《梅县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梅州市梅县区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至今,该区为891人次0—6周岁孤独症及脑瘫儿童提供抢救性免费康复服务,为4120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为8394人次提供精准康复服务。此外在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梅县区残联每年都开展“扶贫复明”活动,大大减少了视力残疾的发生。

  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残疾,是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的有效途径。因此,梅县区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检查,今年还将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近年来,实现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3.94%,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97.70%,新生儿及儿童残疾筛查率达86.25%,干预率达99.6%,有效地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

  完善配套设施

  让城市更温暖

  “在梅县区残联的帮助下,我家阳台安装了助残扶手,卫生间安装了马桶,还给我配备了洗澡专用轮椅,可以轻松进出卫生间……”家住新城办的残疾人宋伟宏欣喜地向记者介绍无障碍设施进家庭给他带来的各种便捷。梅县区残联副理事长廖伟涛说:“我们根据残疾人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分残疾类别确定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有针对性地改门、改坡、改灶、改水、改电、改厕等,帮助残疾人实现居家无障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为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让贫困残疾人掉队的重要举措。五年来,梅县区共为450户贫困残疾人按平均5000元/户的标准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解决了贫困重度残疾人日常生活和出行困难,满足他们生活和出行的基本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关心残疾人的居家生活,梅县区还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记者在梅县区图书馆看到,图书馆门口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且坡度设计较小,方便腿脚不便的市民出入。此外,梅县区图书馆还建设了盲人阅览室,提供有声读物、盲文图书和阅听设备,让盲人能像正常人一样“看”书学习,享受阅读的乐趣,切实增强残疾人文化生活满足感、幸福感。

  建设和管理好城市的公共无障碍设施,是保障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便利出行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梅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加强无障碍建设规划和管理,在市政道路铺设盲道、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窗口单位开设无障碍服务通道等,相关设施的配备越来越齐全,为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便利。

  建设康园中心

  打造幸福之家

  走进梅南镇社区康园中心,记者看到内设有社交活动室、体能训练室、庇护工场等多个功能室。“康园中心设施完善,不仅可以下棋、运动康复,还有电脑可以上网,是我们残疾人的乐园,所以我每天有空都会过来坐坐。”会员杨智能欣喜地说。

  在梅南镇社区康园中心庇护工场,一株株形态万千的灵芝长势喜人,已经喷出厚度不一的“褐色粉末”,会员正在专心致志地收集灵芝孢子粉。“康园中心就像是我们残疾人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可以和大家聊聊天,释放情绪,还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贴补家用。”会员梁利芳说。据了解,康园中心会把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安排给庇护工场的残疾人,在扣除成本后发放一定的补助给他们。

  据介绍,社区康园中心旨在通过工(农)疗、娱疗等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手段,为社区的成年精神病康复者、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功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庇护性就业和康乐文体活动等服务,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使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康复服务能够回归社会主流。

  截至目前,梅县区已建成20个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达到每个镇(高管会、办事处)建有一个以上社区康园中心,实现镇(高管会、办事处)康园中心全覆盖。“社区康园中心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好去处,让残疾人有了精神寄托,残疾人在家门口康复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社区康园中心规范管理工作,使康园中心真正成为当地残疾人的幸福家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梅县区残联副理事长刘伟雄表示。

  奠定教育基石

  托起“就业梦”

  在位于大新路的好技术盲人推拿店,记者看到视力残疾的黄海烽正在帮客人做足部按摩,人体的各个部位、肌肉、穴位以及专业技术的各种手法,他都了然于胸并能够精准拿捏。“2009年我开始学习按摩推拿,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专业技术,2018年我选择回来创业,期间残联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工作人员还定期来店里鼓励我,帮助我解决困难。”黄海烽说,店里生意好起来后,便招收了几名视力残疾者,希望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梅县区严格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有关政策,举行农村实用技术、盲人定向行走、电商、青壮年文盲扫盲等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同时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让他们走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据统计,近年来梅县区共扶持1388人次残疾人创业就业,全区有179个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421人,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残疾人就业率超30%。

  要想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就要打好教育基石。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远程教育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2016年至今,为102人次学前教育残疾儿童发放每人1000元/年的助学金;积极实施“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对当年考取全日制专科、本科的12名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资助;同时为577人次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约118.2万元助学金。

  为保障适龄残疾学生能接受义务教育,梅县区还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在扶大高管会三葵村新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梅县区特殊教育学校,以满足当前特殊教育发展需求,有效地解决了残疾儿童“入学难”问题。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学校有54家,共有1824人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入学率达99.8%。(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曾健锋 王雅 通讯员 王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