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等重点企业大规模逆势增资扩产,助力梅州打造“中国铜箔之都”。
BPW智能化的八期项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研平台为金柚深加工产业开拓更宽广前景。
梅县区牢固树立用户思维,设立企业开办专区,提供优质服务。
庆达实业的智能电机项目,从立项到试产仅用时168天。
(以上图片来源 :梅州日报)
项目现场,挖掘机挥舞着巨臂;车间里,是工人忙碌的身影;美丽乡村,正向“美丽经济”蝶变……在梅县区广袤的大地上,处处呈现出实体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梅县区围绕“11115”产业集群(即铜箔、装备智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四个百亿”和金柚50亿元产业)聚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产业兴区、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尊重规律,创新发展,树立“资源跟着项目走,资金围着项目转”的理念,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全力拓展创新优势、补链延链强链、保障项目建设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盘”。
培育优质产业 让实体经济质量更高
在白渡镇嘉元科技园建设现场,数百名工人头戴安全帽挥汗奋战,各种机械紧张作业,正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我们正在推进的是年产3.1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首期一号厂房目前正在安装调试设备,预计年底逐步投产,整个项目将在2023年全面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铜箔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为当地带来1000多个就业岗位。”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铭表示,近期嘉元科技还与梅县区政府签订了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将使梅县区的铜箔产能再上新台阶。
嘉元科技的发展是梅县区“11115”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建设以绿色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8%,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目前,梅县区铜箔总产能达4.1万吨,约占全国的7%;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相关配套企业项目相继投产,初步形成轮毂-车轴-半挂车整车生产的汽车产业链条;着力发展智能家电产业,已有两个智能家电项目落户并投产。
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梅县区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该区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比例达38%,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立项40项,新增发明专利位居全市第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完善研发创新奖励政策;全力支持嘉元科技、超华科技、BPW车轴等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引进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中小微企业重点培育库,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发展格局。
打造产业集群 让实体经济实力更强
“哐哐哐——”记者日前来到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安装调试设备。“这是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点项目,预计年底可进行试产。”项目实施主体有关负责人李家琦告诉记者,该项目以柚的疏除果和生理落果为原材料,提取生产黄酮类活性物质“柚苷”,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20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
目前,梅县区金柚种植面积有26万亩,国内首条柚苷生产线成功试产,“金柚+”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值40亿元,品牌价值11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在金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扩基地、提品质、畅渠道,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提升金柚附加值,主要是引进无损检测设备、柚苷提取设备,建设大型商品化处理平台等,成功开发柚苷、甜味剂、啤酒、果汁、果脯、果酱等金柚产品。”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推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梅县区城东镇的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八期项目现场,工程师们正在对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预计年底可实现投产。“梅州良好的营商环境令德国BPW总部印象尤其深刻,使其一直不断追加在梅投资,并设立了BPW亚洲研发中心,八期项目将更为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副总经理廖科勇表示。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已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了梅县区相关配套企业项目相继投产,初步形成轮毂-车轴-半挂车整车生产的汽车产业链条。梅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补链延链强链,坚持育新提旧并重,一手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一手抓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全力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推进铜箔、装备智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强筋壮骨”。
厚植投资沃土 让实体经济前景更好
10月28日,梅州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消息传来,梅县区一片欢腾,这也是对该区聚力构建开放体系、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莫大鼓舞。“梅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后,将为梅县区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接下来我们会充分发挥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叠加优势,积极参与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实现‘三进一出’。”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台建设的突破是梅县区抓实体、兴实业取得的成果之一。当前,梅县区以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工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主动接受“双区”和“两个合作区”辐射带动,全面实施产业集聚地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推进增(城)梅(县)产业共建,梅县产业集聚地规模不断扩大,承载力持续提升,落户企业86家、投产62家;同时建设城东白渡工业走廊,构筑产业发展新平台。
在不断完善平台的同时,如何让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主动来“唱戏”,也是梅县区当前正在谋划的重点。为进一步促进梅县区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者到梅县产业集聚地投资,该区出台了《梅县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若干措施》《梅县区产业集聚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梅县区产业集聚地工业项目平整土地费用补贴办法》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
为选好商、招好商,梅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头开展招商活动,多次奔赴深圳、广州、佛山、楚雄、芒市等地参观考察、磋商谈判,招商项目涵盖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积极引进更多的好项目落地梅县。今年以来,梅县区共引进12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54.15亿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招大引强选优,同时注重本地企业的增资扩产,让有限的土地创造最大的效益。”梅县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用户思维 让实体经济动力更足
“太方便了,政府为我们快速解决了落户问题,并按需提供了相应的办公、生产、食堂等场所,在人员招聘方面也给予相关的支持,还给了企业很多的优惠措施。”落户梅州综保区的广东欣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底投资方首次来梅考察,到今年1月12日注册公司、2月6日进行项目签约、4月1日签订租赁协议,再到4月20日成功试产,政府部门用心的服务让欣桐科技接连刷新了“梅州速度”。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让企业的根在当地越扎越深。记者了解到,耕耘汽车装备制造业20年的梅县区庆达实业有限公司今年响应政府号召,新成立公司设立了智能电机项目,该项目从立项、动工、生产线铺装到试产仅用时168天,刷新了“梅州速度”。“预计2022年智能电机产能达到250万台/套,到2024年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项目能够快速推进,离不开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高效的服务,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该公司行政部经理廖竣说。
一直以来,梅县区高度重视对辖区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实施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落实“双月”定期沟通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融资、用工、用地等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惠企暖企政策落地生效,努力为企业营造省心、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梅县区还扎实推进“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政务服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窗通办”,在全市率先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同城通办”和企业开办“无费市”,并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实现“照、章、税”“一窗通取”。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牢固树立用户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用心用情用功招商、安商、兴商。(撰文:吴丽伶 曾健锋 王 雅 冯森达 钟雅莹 摄影:吴腾江 吴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