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梅县区梅南镇以红为“魂”以绿为“本”以金为“靶”加速乡村全面振兴
“三色”融合奏响振兴“进行曲”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2-04-29 09:47:42  浏览:-
字号:

  梅南镇名片

  梅南镇位于梅县区南部,辖区内有17个村(居),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3万人,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是广东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是被誉为“粤东井冈山”——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是广东省蔬菜专业镇、广东省茶叶专业镇。

  驱车游览梅县区梅南镇各乡村,一幅幅恬静闲适的生活图景在眼前铺开:青山绿水掩映,鸡犬之声相闻;村中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蔬菜基地、茶田里到处是劳作的人们……

  近年来,梅南镇围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家园”的工作思路,循序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我们镇正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按照‘以红为魂、以绿为本、以金为靶’三色融合发展布局,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速乡村全面振兴。”梅南镇党委书记古健说。

  以红为魂 赓续红色血脉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驶入梅南镇九龙嶂,层峦叠嶂、绿意盎然,山间油桐花盛放的美景让人难以想象这片土地曾发生大大小小200多场战斗,是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90多年前,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粤东乃至闽粤赣边的土地革命战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积累了游击武装斗争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走进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记者看到经过升级改造的纪念馆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四军挺进东江梅州”“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后期斗争”“红旗不倒 走向胜利”五个部分介绍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历程。“梅南镇去年投入1000多万元对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进行全面提升,使展陈更完善、内容更丰富,有利于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九龙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强说。

  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水美村,星拱楼门口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红色大字仿佛在述说这里的红色故事。“水美村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除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外,还有军事政治学校、兵工厂、练兵场、战壕、红军栈道、哨所、纪念碑等。”梅南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梁浩说,近年来,梅南镇对这些革命旧址进行修复,让水美村成为“网红打卡村”,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革命教育。

经过升级改造的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为游客呈现了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历程。(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连志城 摄)

  如何活化红色资源,实现兴业富民?今年3月,水美村携手梅州华银文旅公司合作成立的梅州市红色乡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水美村是中组部乡村振兴红色试点村、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示范点。引进企业共建,就是要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旅游作为水美村经济增长点,计划运营红色教育培训、研学实践教育、农耕文化体验等主题活动基地,同时打造‘田园水美’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水美村第一书记廖均说。

  近年来,梅南镇已形成以水美村为核心,206国道至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道路沿途红色景观为轴,九龙旧址群红色革命基地、水美旧址群红色体验基地、新塘片旧址群红色教育基地为三点的“一核、一轴、三点”红色旅游结构布局。

  “接下来,将围绕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脉络,不断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龙文公学、星拱楼、水美红军革命故事展馆、胡一声故居等展陈内容,同时坚持规划先行,构建梅南红色项目建设库,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古健表示。

  以绿为本 孕育绿色产业

  暮春时节,走进梅南镇龙岗村蔬菜基地,各类瓜果蔬菜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基地负责人温志均正忙着把刚采摘回来的瓜果装箱准备送往梅城。“我大概种了30亩蔬菜,种出来的菜颇受市场欢迎,还在2017年成立了合作社并带动30多户农户加入。”温志均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梅城送菜,一年累计运送约160万斤蔬菜。

  因土壤肥沃,梅南镇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还被评为“广东省蔬菜专业镇”。近年来,梅南镇通过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加强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高品质蔬菜、成立蔬菜协会等方式,进一步谋深谋实蔬菜种植专业发展规划。目前,全镇共有6个蔬菜专业种植村、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9000吨,产值超40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青翠遍野的梅南镇,绿意从足下延伸,盘旋至头顶,那一座座山头上一垄接一垄的绿色“茶”墙,哼着“绿叶子”变“金叶子”的歌谣。“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梅南具有优质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在这种植了500亩茶叶,一般在清明前采摘。”在顺里村骏珲茶场的加工车间,一台茶叶色选机正轰隆隆转个不停,负责人王淦强边操作边说。

  梅南镇地处莲花山脉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土壤的优势,所产茶叶品质高,供不应求。为壮大优势产业,梅南镇坚持不懈发展茶叶经济,积极鼓励高品质茶园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重点工作,不断加强梅南镇茶叶品牌效应,在九龙、顺里、北洞、黄礤等形成连片茶叶种植基地,全镇茶叶种植面积4550亩,产量201吨,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茶叶专业镇。

  除了种植业,梅南镇的养殖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走进位于顺里村的梅州市广顺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记者看到一头头健壮黝黑的安格斯牛或在牛棚内来回走动,或低头觅食。“公司采用‘养殖肉牛——自繁自育——消化秸秆——粪便肥田——玉米种植’生态循环的方式发展安格斯牛产业,养殖场存栏目前约有1200头牛,预计至年底可实现存栏2000头。”场长刘云秋介绍道。

位于顺里村的梅州市广顺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发展安格斯牛产业。(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梅南镇现代农业发展如火如荼,蔬菜、茶叶种植刷新了传统产业布局,畜牧生产快速推进,“观赏鱼”“顺里牛”“水美鸡”“柏亨龟”“鸽天下”养殖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一个多元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梅南镇镇长胡梅清说,近年来,梅南镇重点发展茶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壮大特色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接下来将继续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以金为靶 绘就幸福未来

  “阿妹,这是我自家种的玉米,又甜又糯,要不要买点?”记者采访当天恰逢“梅南圩日”,兴民街的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鲜肉、蔬菜、水果等所有摊位整齐划一地排开,赴圩的村民们有说有笑。在过去,梅南镇村民们赴圩又是另一番情景。“以前旧市场在圩镇另一边,面积小且缺乏管理,菜叶遍地、污水横流,大家买完东西立马走人,都不愿多停留一分钟。”梅南镇副镇长黄耿斌回忆道。

龙岗村蔬菜基地的瓜果蔬菜正准备送往梅州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连志城 摄)

  农贸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水平,更是展示乡镇文明形象的“镜子”。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梅南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乡贤企业回乡投资,打造了占地约2500平方米的新农贸市场,并彻底关闭了旧农贸市场。“新市场共设有30个档位,摊档风格统一,地面平整洁净,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对新市场的公共服务设施、排水、排污管道等进行改造。”黄耿斌说。

  从农贸市场出来,沿着206国道的西南方向行驶约2公里路程,便可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新塘村。只见村里的小溪似绿色玉带穿村而过,溪面几只白鹭时而在水面闲庭漫步,时而盘旋引吭高歌。“以前这条溪流就是一片滩涂,河道淤堵臭气熏天,那边公共活动区域以前是片杂草地,更别提散步绿道和村民议事点,反正村里除了人,啥都缺。”得知记者来意,村民古国锋热情地当起“导游”,说起了昔日的村庄。

  2017年至今,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了新塘村。在梅南镇党委政府和乡贤的支持下,新塘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绿道、景观亭、村民活动场所,对河道进行整治,修缮了红色教育基地——龙文公学等,使村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皆焕发着勃勃生机,显示着生态宜居乡村的新轮廓。

  筑好凤凰巢,方能引得金凤凰来。“通过考察,我们看中了新塘村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去年便决定在这打造休闲中心项目,首期投资逾5000万元,打造了水上实景剧场、水岸休闲步道、豪华游船等,景区将于‘五一’假期进行试营业。”七彩梅南景区负责人罗龙告诉记者,现正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正式营业后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农贸市场的变化和新塘村的发展都是梅南镇近年来持续聚力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城郊型”乡村游的金色发展新路的写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造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同时计划投入1389万元对乡道Y223龙岗至梅南林场公路铺设柏油路面,全面提升通行条件,打造美丽圩镇建设示范镇。”古健告诉记者。(记者吴丽伶 吴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