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是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2020年以来,梅江区金山街道聚焦青年党员干部群体,积极探索以“85后”为重点对象的“青苗培育”工程,创新推行选苗、育苗、壮苗“163”模式(即一个法宝+六式课堂+三项机制),不断健全青年党员干部培育机制,厚植成长沃土,为基层锻造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摸清底子,建立人才“蓄水池”
村级班子后继乏人、年轻干部出现“本领恐慌”,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常遇到的难题。“立足于地处梅州城区的区位优势,同时考虑到毕业10年后的大学生已普遍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85后’辖区大学毕业生和街道青年干部身上。”金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梁旦介绍说,2020年,街道正式启动“青苗培育”工程,希望为推动乡村振兴、优化城乡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越来越多年轻干部出现在金山街道基层一线。(金山街道供图)
结合梅州市“青梅计划”人才政策和梅江区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金山街道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全面摸查辖区22个村(社区)近十年来在读或毕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每个村(社区)择优挑选至少10名大学生,建立大学生名册,发放“人才振兴卡”,安排镇村干部“一对一”联络对接,及时跟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意向动态。此外,街道设立见习基地,根据工作需要和返乡大学毕业生优势特长“设岗定责”,提供锻炼平台。梁旦表示:“目前,街道已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库、村级年轻干部人才库,辖区‘85后’大学毕业生1038人、街道‘85后’青年干部职工198人、村级‘85后’年轻干部67人,基层青年人才源头储备得到充实。”
两年来,金山街道党工委用好政治引领这一法宝,把青年党员干部人才攻坚作为党建工作重点突破项目来抓。针对紧缺专业人才,金山街道通过调动、聘用、招考等方式引进了一批“海归”硕士研究生、选调生、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
经过不断实践,一批青年典型从人才库中涌现出来,曾是选调生的“95后”青年党员干部郑嘉亮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了患有血液病的5岁女孩;“85后”青年党员干部王莹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85后”青年党员干部团队拍摄的党建宣传片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奖……
学深细悟强信念 笃行实干勇担当
记者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梅江区在昨日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作专题宣讲辅导后,将在全区组织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宣讲工作。此前,区委宣传部从有关单位中挑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研究的领导干部和社科理论专家,组建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区委宣讲团,即将开始分赴基层开展宣讲活动。
梅江区将通过“五级联动(省、市、县、镇、村)”方式,组织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六进”集中宣讲活动。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百姓宣讲活动,发挥基层宣讲队伍作用,采取“理论+文艺+百姓”的宣讲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走基层”宣讲活动。此外,区、镇(街道)党校也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纳入培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梅江区委组织部组织一室主任李伟英介绍,梅江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第一议题”学习的重点内容,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该区还坚持全面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分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学习研讨。同时,通过报告会、培训班、“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汇聚笃行实干力量
梅江区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笃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梅江大地落地见效。
“区建设系统通过党支部学、党小组学、党员自学等方式,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学思践悟,以学促行,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更加坚定信念,凝聚实干力量。”梅江区建设系统党委书记谢锡明说,接下来,该系统还将依托“青年讲堂”等平台,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青年干部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主动担当作为。
“我们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广东风华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良表示,风华环保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在环保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做深做精。
梅江区三角镇墟镇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丘丽娜也表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还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厚植成长沃土 锻造高素质人才
创新模式,锤炼干事“真本领”
为了帮助年轻干部克服“本领恐慌”,金山街道创新推行红色朗读、主题培训班、名师大讲堂、老书记讲堂、移动自习室、流动小课堂等“六式课堂”,引导大家用理论武装头脑。在微信小程序诵读红色经典,聆听嘉应学院教授等名师带来的讲堂,向村(社区)党组织的老书记“取经”,到党建示范点观摩学习……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已成为年轻干部的常态。
基层事务繁杂,要从一棵“青苗”成长为“十个手指弹钢琴”的能手,需要不断经受试炼。两年来,金山街道在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构建志愿服务、“人展其才”、动态培育“三项机制”。一批年轻干部纷纷加入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投身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在基层一线得到历练。街道领导班子也参与其中,他们变身为“导师”,与青年党员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在理论学习、日常业务、工作作风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全面发展。
2019年至2021年期间,“95后”选调生黄慧扎根在金山街道金丰村锻炼。“村支书在基层多年,经验丰富,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挥大学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利用直播、拼单、团购等方式,帮助村民拓宽蜂蜜等农产品销售渠道。”黄慧说。她还参与拍摄了以党建促进消费帮扶的视频,作品获得广东21地市消费帮扶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用年轻人的方式鲜活地讲述了梅江故事。
在金山街道落地的民生实事,也不乏青春力量。广东国丰源文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林信,响应群众需求,积极链接资源,推进东山医院项目建设,2023年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就医难”问题;来自金山双百社工站的青年党员侯志高,则引导村民组建“蓝精灵志愿服务队”,推动基层群众自治,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在“青苗培育”工程推动下,越来越多年轻面孔出现在基层一线,为城乡发展添砖加瓦。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利春表示,今后,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带领青年党员抢抓机遇、干在实处,跑出青春“加速度”。(记者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