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平远著名革命烈士刘接盛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团防队包围,在突围中不幸负伤被抓,在热柘乡慷慨就义。气急败坏的敌人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这棵柞树上。”柚树河畔,平远县热柘镇政府的红色讲解员张益婷站在已有百年历史的柞树下,带领前来听讲的党员、群众触景生情,忆古思今。这两年,像热柘镇这样生动鲜活的党员教育,在平远全县越来越多。
平远县坚持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抓紧抓实,持续擦亮平远苏区党员教育红色品牌,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让红色遗址成为“大课堂”、史实资源成为“活教材”、革命先辈成为“好榜样”,真正使党员教育活起来。
盘活“红色资源” 创优教育阵地
角坑村坐落在八尺镇角山嶂下,毗邻江西寻乌,是红四军从寻乌进入平远的途经地。近年来,该村依托红色资源,着力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展馆、党员活动室、党员阅览室、红色广场等党校分教点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地标”。
“现在村里很热闹,基本上每年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3000多人次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角坑村党支部书记肖宜聪说。如今,在红色展馆聆听红色故事、重走梅州岃红军路、在红四军干部刘万青进行演讲的红色遗址马栏铺重温入党誓词,成为该村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线路,让党员教育既接“地气”更有“人气”。
无独有偶,泗水镇梅畲村致力于打造“红色+绿色”党员教育阵地,立足乡村振兴成果,发挥“山水田园”生态优势,配套建设教学教室、党建书吧、田园客栈等设施场所,并精心打造了党味浓、乡味浓、趣味浓的乡村振兴主题现场教学点,为学员提供食宿学“一站式”教学服务。2022年,梅畲村分教点共培训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还带动餐饮民宿、田园集市、文旅推广创造产值,助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去年以来,平远县下拨县管党费100多万元用于镇党校及其分教点建设,积极开展分教点“创星提质”行动,着力优化教育培训条件,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建设,推进全县12个镇30个村(社区)分教点创星争优、提档升级。随着大柘、八尺、泗水、热柘等镇在分教点“创星提质”中不断取得成效,平远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该县还将坚持“一镇一特色”开发12条党员教育线路,深度串联融合各镇党校及分教点、党员红色教育基地、产业示范基地等阵地,推动构建点上开花、各美其美的良好局面。
讲好“红色故事” 打造生动课堂
在大柘镇黄沙村,今年88岁的老党员李运兴被大家称作党员教育的“活教材”。60多年前,李运兴作为梅平武工队的交通员,曾为革命战士频繁传递情报信息,帮助我党在敌占区开展斗争。如今,受黄沙村党支部邀请,身体依旧健朗的李运兴还会时不时走进党员教育课堂,作为见证者带领众人回顾平远革命史。
位于黄沙村的梅平武工队旧址也进行了房屋修缮和革命老物件陈列展览,成为党员教育的现场课堂之一。“在革命年代,这里表面是一家米铺,实际上则是武工队队员们的据点。”李运兴回忆说。如今,透过斑驳的墙面和每个房间里的陈设,仿佛还能穿越时空,看到革命年代里他们艰苦奋斗的身影。
“黄沙村是红色村,红色资源是最大的精神富矿。这些年,我们不仅推进了梅平武工队旧址、粤赣边游击队旧址等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而且还‘摸排出’一批熟悉历史、身体健康的老人,让他们发挥优势结合个人感受讲党课,让红色遗址成为一线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黄沙村党支部书记何琼英说。
平远县坚持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近年来突出“共建共享”的理念,不断加强各镇党校师资库和党课储备库建设,建设了一支以县镇专业人才为主,以老党员、模范代表和“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为辅的党校师资队伍,党课储备库入库多门精品课程,打造了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课堂,为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党员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丰富“红色教材” 激发学习动力
平远作为粤东北山区县,面临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上难免会遭遇一些天然的阻力。平远县委组织部业务负责同志张全华坦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党员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和留守老人为主,不便于开展集中学习这一传统教学活动。要满足这些党员群体的教学需求,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这个话剧形式的‘微党课’拍得不错,故事情节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以革命烈士刘接盛事迹为题材创排的本土红色客家山歌剧《柚树河畔的枪声》日前被制作成“微党课”,在党员群体中广为流传。为适应广大青年党员、外出党员的学习需求,平远县委组织部以开展“党课开讲啦·人人做主讲”活动为契机,发动各镇各部门以新媒体为载体,积极制作能够在线上学习的“微党课”,打通传统党课时间长、组织难度大、教育方式单一的堵点,有效扩大了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
而针对出行不便的老龄党员,平远县采取送教上门、“小板凳”课堂等多种形式,把党的重要读物带进不便出门的农村老党员家中。“现在基层组织党课形式越来越丰富了,镇里村里都十分关心我们老同志的学习情况,不仅上门为我们送教送书,而且积极听取我们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下足功夫改善民生。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八尺镇老党员肖志勇笑着告诉记者。
张全华表示,接下来,平远县将充分结合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着力打通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红色文化拓展“红色版图”,激发党员教育“创新性”,平远让党员教育“红色品牌”蔚然成风。(撰文 傅思林 朱双玲 吴辉燕 袁志鹏 张静娴)